在目标执行的过程中:
管理层决策的信息需求不明确,可能导致业务和财务之间的目标不一致;
业务与财务的信息传递存在阻隔,使得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可能变得困难;
业务部门与财务之间由于专业知识和视角的不同,可能存在认知上的差异……
因此,业财的一体是诸多企业面临的硬需求,业财的融合应运而生。
但实现情况是,企业主观上要求业财一体化,客观上收效甚微,更有者为之付出巨额的成本,为什么?
本文导读: 一、从业财一体的实施路径分析业财融合的难点 二、透视业财融合的本质以及演化路径 三、业财一体化的关键手法
01
从实施路径分析业财一体的难点
在当今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业务运作的不确定性增加,按照传统的职能边界、各自独立运作的业财分离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新的发展趋势要求财务更加了解业务运作,为业务提供更为及时、专业的服务和监督。因此,企业价值链管理需要通过业财融合实现业务财务的一体化,业财融合成为大势所趋。
(一)确立业财一体化目标
实施业财一体的第一步是明确目标。
业财一体不是泛泛而谈,也不是一揽子项目,它的目标必须明确而有针对性和阶段性。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战略规划,设定业财一体化的具体目标。
比如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缩短财务报告周期、提升费用报销效率、提高供应链业财效率,提升预算管理的灵活性等。这些目标将成为企业实施业财一体化的行动指南,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计划,设定项目的关键节点和里程碑。
(二)优化组织结构与流程
为了实现业财一体,企业需要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这包括打破部门壁垒,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以及简化和标准化业务流程,确保信息流畅传递,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这一阶段,流程的重新塑造和优化是关键点,相应的组织变革力度和深度对企业现存的状况是个考验。
(三)强化数据管理与分析能力
数据是业财一体的基石,这是大家的共识了。
信息技术是业财一体的重要支撑!企业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信息平台,确保数据的获取、转化,准确和实时。例如企业引入ERP系统、CRM系统、SCM系统、MES系统、大数据BI工具等现代信息技术,并通过数据标准化,管控流程化,提取和转换业务数据,以适应财务管控的需求,进而提高业财一体化的效率和效果。
(四)培养业财融合型人才
业财一体的实施需要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但企业往往缺乏这样的人才!
企业需要通过培训和激励机制,培养员工的业财融合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业财一体化的实践中。
综上,在业财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主要的难点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02
透视业财融合的本质
大家都在谈业财融合一体化,那么究竟什么是业财融合?
业财融合是指财务与业务基于相同的价值目标,在思维、制度、流程、组织、系统、信息等不同层面进行全面融合的一体化管理方式。
这种方式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使业务与财务在流程上实现自动协同,在流程上平滑衔接业财信息,以提高决策辅助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业财融合的本质是财务管理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旨在通过数据共享和精准的数据分析,为企业在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估等方面提供综合、专业的信息支持,以推动业务增长和财务绩效的提升。
由此可见,业财一体化的核心前提是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必须拥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景。这表明两者不再各自独立运作,而是紧密合作,共同为企业的整体发展和成功而努力。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需要在思维认识、制度规范、流程管控、组织架构、系统工具以及信息处理等多个层面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和协同性,从而实现全面的融合和一体化。
具体来说,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在思维认识上需要达成共识,理解彼此的工作重点和挑战,以便更好地支持对方的工作。
在制度规范方面,两者需要共同制定和遵守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业务活动和财务操作的合规性和一致性。
在流程管控上,业务和财务部门要协同工作,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延误。
在组织架构上,企业需要打破传统的壁垒,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确保业务和财务部门能够顺畅沟通和协作。
系统工具方面,企业应采用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实时更新,以便业务和财务部门能够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
最后,在信息处理上,两者需要建立高效的信息交流机制,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及时反馈,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业财融合是个演变的过程,横向来看,是一个从形式融合到实质融合的过程。
形式融合指的是通过财务变革开展财务与业务流程、组织体系、管理制度的嵌入与拉通,属于业财融合的具体措施。
实质融合指的是在形式融合的基础上,企业财务利用管理活动发挥对业务专业服务与密切监督的作用,与业务达到协同作战、真正融合的效果。
从纵向来看,业财融合可以分为初步融合阶段、实质融合阶段和高度融合阶段。
初步融合阶段主要针对企业标准化程度低,业财运作孤立,难以统一监管和服务的业务场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实施业财包括:主数据、核算、会计报告、预算、资金等模块,流程、制度和财务监控点的标准统一,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等具体融合措施。初步融合阶段是真正实现业财融合的基础,是关键阶段。初步融合的成效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成本。
实质融合阶段是指在初步融合基础之上,财务利用管理会计工具向前全面嵌入战略规划和业务运作当中,逐步形成了前向集成化的财务对业务预算管理和评价监督的运作机制。例如拉通业务与财务流程、落实责任中心、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在共享财务的基础上,财务开始转型升级为对业务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的业务财务和参与企业战略规划的战略财务。通过以上财务变革,为业务发展提供了专业的财经评估和解决方案,管理并规避财务风险和运营风险,运用管理会计工具为业务运作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促使业财实质层面进一步融合。
高度融合阶段是指财务对业务实现了全方位监控,高度协同一体化。在该阶段,从内控制度体系设计到具体风险监控运作,从宏观经济趋势预测到微观项目运营控制,从外部风险预测到内部风险管理,财务逐步形成对业务活动全方位、一体化的监控运作机制。
03
业财一体的关键手法
上文提到,企业价值链管理需要通过业财融合实现业务财务的一体化,业财融合的本质是通过数据共享、管理和精准的数据分析,为企业在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估等方面提供综合支持,以推动业务增长和财务绩效的提升。基于这个目标,实现业务财务的一体化关键手法万变不离其宗,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财务与业务的协同规划 2.财务分析与业务决策的结合 3.精细化的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 4.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5.科学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
(一)财务与业务的协同规划
关键施策有三点: 1.目标一致性; 2.流程共创; 3.建立共享的信息系统;
协同规划在业财一体化中指的是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通过高效合作、信息共享和目标对齐,共同制定和执行企业的战略和运营规划。这种协同不仅意味着业务与财务的同步性,更强调二者在规划过程中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以确保企业资源分配的最优,达成各部门绩效的最大化。
协同规划是业财一体化的基础,其核心在于确保财务与业务目标的统一,建立协同的资源配置机制,从而提升组织效能。
1.目标一致性
在许多公司中,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目标往往存在不一致性。业务部门通常更注重市场拓展、销售增长和客户满意度,而财务部门则更关注成本控制、利润最大化和合规性。
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有时会导致两个部门之间的冲突和误解。
业务部门的目标往往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他们希望通过推出新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客户体验来实现业务增长。他们更倾向于采取一些高风险、高回报的策略,以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然而,这些策略可能会增加公司的运营成本和财务风险,从而与财务部门的目标产生冲突。
财务部门的目标则更多地集中在财务健康和稳定性上。
他们需要确保公司的现金流充足,资产负债表稳健,并且符合各种财务和监管要求。财务部门通常会采取更为保守的策略,以控制成本和风险,确保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然而,这种保守的态度有时会限制业务部门的创新和灵活性,导致业务增长受限。
若两者不协调,可能导致战略执行偏离预期,如扩张过快带来的成本失控或市场收缩带来的收益流失。
为了缓解这种目标不一致的问题,公司需要建立有效机制来推动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目标和挑战,从而找到平衡点。
常用的方法包括:高层战略的明确与传达;目标分解与指标对齐;建立定期的跨部门沟通机制;设计能够反映整体战略方向的绩效激励机制,确保各部门的利益一致;实时数据共享与反馈,使财务和业务数据可以高效地相互访问和分析。
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业务和财务之间的和谐合作,推动公司的整体发展。
2.流程共创
华为在其全球化扩张中,逐步建立了一种创新的“财务与业务共创”的项目规划模式。
为确保每一个新市场的拓展项目都能在稳健的财务基础上推进,华为的每个市场团队中都会专门配置一名财务顾问,由财务部门派驻,将市场风险和财务数据纳入市场决策,使得业务部门能够基于财务信息做出准确判断。这种规划模式有效降低了投资风险,也保证了财务和业务的同步发展。
(1)华为财务顾问的角色与职责
在这一模式下,财务顾问并不仅限于数据记录和资金审核的传统职能,而是作为核心的战略参与者,深入市场拓展的决策过程。具体而言,他们负责对市场拓展可能涉及的各类财务风险和投资回报进行系统分析,并与业务团队共同探讨市场进入的可行性。这一角色能够通过其专业视角和风险敏感度,及时识别潜在的市场风险,如汇率波动、政策变动、当地客户支付能力等财务影响因素,并将这些因素通过量化模型呈现出来,为业务团队提供决策支持。
财务顾问通过与业务团队的紧密合作,将财务分析数据直接纳入市场决策体系中,从而有效地将市场风险因素前置化。
(2)华为精细化的预算编制与实时监控
每个新市场拓展项目启动前,财务顾问与业务团队共同制定精细化的预算计划。这一预算不仅涵盖基本的市场开拓资金需求,还将潜在的风险成本、汇率预期调整、税费支出等因素都纳入考量。
此后,在项目推进中,财务顾问还负责对预算执行的实时监控,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达到最优。例如,在一些资源投入量大的市场,财务顾问会建议将预算分期注入,并根据实际进展与回报率调整预算投入,确保资金效益的最大化。
(3)华为财务和业务的同步发展
通过这种“财务与业务共创”的规划模式,华为得以在全球化扩展中实现财务和业务的同步发展。财务部门提供的资金回报分析和风险控制策略,使得业务团队在扩展中能够兼顾财务健康和市场增量。同时,财务部门也通过深入业务,获得了一手的市场信息,更加准确地预估未来的投资收益,避免盲目扩张和过度投入。这一协同模式不仅保障了华为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稳健发展,还为企业在不同市场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支撑。
流程共创的必要性体现在:协同规划要求财务和业务共同参与业务流程的设计,增进彼此了解,减少盲区和摩擦。
反之,财务和业务相互孤立,互不信任,则导致双方博弈,阻碍经营效率。例如反面例子:供应链管理中若业务部门未能了解财务预算的紧缩要求,容易在采购时超支,超计划采购,影响整体资金周转,最终影响到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
3.建立共享的信息系统
建立共享信息系统是实现业财一体化中的关键步骤,尤其是在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实时协同方面。共享信息系统通过整合业务和财务数据平台,减少了信息孤岛现象,使得各部门能在同一平台上共享数据、实时更新并动态反馈。
例如,在某零售企业的共享信息系统中,财务和业务部门通过ERP系统实现了库存、销售和财务的实时同步。系统中,每笔销售交易都会自动更新库存并反馈到财务系统中,支持精准的资金管理和销售预测。在一次库存偏高的情况下,财务部门迅速得知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是某区域市场销售疲软,于是业务部门立即优化了促销策略,迅速回笼了资金。这种快速联动的决策速度有助于企业在短时间内做出高效决策,显著提升了整体管理效能。
(1)构建统一信息系统平台
首先,企业需要选择或开发一个能够整合业务和财务信息的系统平台,如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该平台需要具备从订单、库存、生产、销售到财务的全流程数据处理能力,确保每个环节的操作都可以被记录并实时上传。通过构建这一统一的平台,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都能共享最新数据,避免了多系统、跨部门之间的数据不一致问题,从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实时数据更新与同步
在共享信息系统中,每一个业务操作——例如销售订单生成、库存更新、生产进度调整等,都会立即反映在系统内,使财务部门能够实时监控到这些动态数据。这样一来,财务人员可以随时掌握业务最新进展,无需等待月底或季度数据汇总,有助于加快对业务需求和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比如,当市场需求突增时,财务部门可以快速调整预算、加速资金拨付支持生产,避免因数据滞后造成的供应链断层。
(3)提升财务监控的精准度
共享信息系统为财务部门提供了实时数据流,使财务监控可以从静态转向动态。例如,销售收入、成本支出、毛利率等核心财务指标会实时反映在系统中,财务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变化快速发现异常并分析原因,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此外,财务可以按需生成各类实时报告,以便管理层在必要时快速查看公司整体财务健康状况。
(4)提升决策的反应速度
由于共享信息系统使得业务和财务数据的流通更为迅速,管理层能够基于最新数据做出更快、更准确的决策。例如,当财务部门发现某一业务板块的毛利率下滑、成本超支或资金回笼不佳,可以立即联动相关业务部门,共同研讨问题的原因和应对方案。决策者可以根据系统数据即时调整业务策略,如优化资源分配、缩减非必要开支或增加某些业务模块的投入,以便快速应对市场变化。
(二)财务分析与业务决策的结合
核心观点:财务分析为业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其关键在于将财务视角嵌入到业务场景中,以数据支持业务战略。
关键施策有两点: 1.场景化财务分析 2.实时数据反馈
海尔集团通过先进的实时数据反馈系统,实现了销售和财务的无缝连接和高效协同。该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对海尔的业务和财务信息进行一体化管理和即时反馈,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了更高的精度和速度。这一系统帮助海尔实现了快速调整价格策略和生产计划,有效提高了库存周转率和利润率。
具体而言,海尔通过物联网数据采集系统将各地的销售信息实时传输至中央财务平台。每一笔销售记录、库存变动和市场需求数据都会被自动采集并传送到系统中。这种实时更新的反馈模式,不仅大幅减少了财务信息滞后带来的风险,还提升了财务对销售数据的透明度。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实时监控销售动态和库存状态,快速分析每一类产品的市场表现和盈利能力,生成多维度的财务报告,为后续决策提供支持。
以库存管理为例,海尔通过实时数据反馈系统可以时刻追踪每个产品的销售情况和库存变化。如果系统检测到某产品在特定区域出现销售下滑,财务部门能快速判断是否存在库存积压风险,并分析背后原因,及时反馈给相关业务部门。这一反馈机制帮助业务部门快速调整销售策略,例如通过促销活动、优化产品组合,或在物流方面加快产品转移,以减少库存压力,提高整体库存周转率。对于销售旺盛的产品,系统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提示生产部门适度增加产量,从而避免因产品供不应求导致的销售机会损失。
此外,海尔的实时反馈系统还对价格策略的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市场供求变化导致某些产品的销售情况发生波动时,财务部门会基于实时数据对价格策略进行动态评估。例如,若系统发现某地区的某类产品销售放缓,财务部门可以立即计算出调整价格可能带来的利润影响,并将分析结果提交给业务团队。业务部门则可以参考这一数据迅速做出适当的价格调整,保持价格竞争力,确保产品销量和利润率的均衡发展。
通过这一实时数据反馈系统,海尔实现了财务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极大提高了反应速度,使企业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这种协同方式显著提高了海尔的库存周转率,使得公司得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库存成本。在利润率方面,由于价格策略的快速调整,海尔在多个品类中保持了稳步增长,利润空间得到有效提升。
1.场景化财务分析
传统的财务分析通常以标准化的财务报表为主,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这些报表为企业提供了总量数据和全局视角,但往往忽视了业务场景的差异性需求。
针对销售、营销、生产等各个环节的不同财务信息需求,传统报表分析的颗粒度和灵活性相对较低,难以满足精细化的决策支持。
这种单一分析方式容易导致财务数据脱离业务实际,限制了财务分析在支持业务增长和战略决策中的作用。
场景化财务分析则突破了这种局限。
通过聚焦具体业务场景,场景化财务分析可根据不同业务部门的实际需求制定更加精细的数据支持方案,使财务分析不再局限于固定报表,而是深入到业务运作的细节当中,帮助各部门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策略。
例如,在销售端,场景化财务分析将重点放在销售利润、区域市场表现、产品结构优化等关键指标上,帮助销售团队细致了解利润来源和成本结构。借助这一场景分析,财务团队可以实时反馈各类产品的毛利率变化、不同区域的销售趋势,甚至挖掘出在低毛利或高库存的特定品类中所隐藏的优化空间。
同时,在营销端,场景化财务分析专注于营销投入与产出的具体效果。
通过数据化分析营销活动的投入产出比、渠道成本和客户获取成本,财务团队可以帮助市场部门量化每一笔广告、促销费用的实际回报,识别高效渠道并优化投入分配。
例如,针对一场新产品发布的广告投放活动,场景化财务分析不仅会评估营销费用的总额,还会细化到各个渠道的获客成本、销售转换率及最终对利润的提升效果。如此一来,营销团队能够基于财务数据调整资源分配,确保最大化营销效益,避免无效投放带来的成本浪费。
2.实时数据反馈
在动态市场环境中,滞后的数据往往无法支撑实时决策。财务分析的实时反馈,有助于业务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高决策效率。
实时数据反馈的核心价值在于数据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通过动态数据流,企业可以随时获取最新的市场销售情况、成本变化、客户反馈等关键信息。比如,零售企业在进行促销活动时,如果财务数据能够实时反馈销量、利润率和库存变化情况,业务部门就能迅速判断活动效果并即时调整策略,而不是在活动结束后再去分析整体效果。这种即时反馈机制能使企业的资源分配更加高效,确保业务决策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
财务数据的实时反馈不仅仅停留在数据传输层面,更在于建立起一种“前线”与“后方”之间的数据联动体系。例如,生产型企业在成本上升或供应链中断时,实时数据反馈可以让财务和供应链部门更快做出调整,通过动态成本分析及时评估新的供应链选项或替代方案的成本影响。通过数据的实时流转,企业可以随时依据最新的财务信息对资源重新分配,以保证在关键决策上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实施实时反馈机制并非易事,首先要求企业具备强大的信息技术基础,如全面部署的ERP系统、数据采集设备、云计算平台等,这些技术设备和平台保证了数据可以在企业内部各个层级之间高效流转。此外,实时数据反馈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与沟通必须更加紧密,以确保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响应。例如,财务部门需要与业务部门共同设定数据关键指标和分析需求,使得反馈的实时性真正有助于业务的快速响应。
(三)精细化的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
核心观点:精细化的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是业财一体化的核心,直接关系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营成本的合理控制。
1.资源的优化配置:
精细化的预算管理确保了企业的资金流动有序并且高效利用,使得每一笔支出都为业务目标服务。
在业财一体化下,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密切协作,共同制定预算并动态调整资源投向。预算管理能够明确各项业务活动的资金需求和优先级,根据业务战略合理配置资源。
比如,一家零售企业在预算时考虑到了门店布局优化的支出,通过精细化的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该企业可以避免盲目扩张或资源浪费,集中资源于高潜力市场,从而更好地服务其整体增长目标。
2.经营成本的合理控制
精细化的成本控制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消除浪费,降低非增值活动的成本,实现资金的有效管理。
例如,制造企业通过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来追踪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流向,可以发现不必要的支出或重复流程,将资源集中在质量和产量提升上。
京东在其仓储管理中,通过细分到仓库操作成本、物流成本等环节,实现精细化的成本控制,并设立成本责任中心,极大地优化了运营成本。由此,京东的物流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本优势。
在业财一体化模式下,财务部门能够通过数据分析与业务部门沟通成本变化的原因,使各部门明确控制成本的具体方法,降低企业运营总成本,进而提升利润空间。
3.促进业财融合的协同效应
精细化的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是实现财务和业务融合的实践基石。通过详细的预算编制和严格的成本监控,财务部门不仅提供数据支持,更通过信息流与业务端的互动,使业务部门更深入了解财务指标的意义。
例如,在市场推广预算上,财务数据能帮助业务人员量化投入产出比,调整促销策略,将有限的预算分配到更具市场价值的渠道中。
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和成本浮动能够及时反馈,帮助管理层迅速应对潜在的资金流风险。
业财一体化的深度融合,有助于企业在预算执行和成本控制中实时做出反应,灵活应对市场需求和经营环境的变化。
因此,精细化的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能够支持企业达成资源合理分配和经营成本可控的目标,既增强了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也奠定了企业在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种核心作用使其成为业财一体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四)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核心观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业财一体化的保障,确保在资源优化的同时有效防范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类风险。
例如:阿里巴巴在其跨境电商业务扩展中,建立了多层次的风险预警机制。通过交易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异常分析,阿里可以快速识别欺诈和违规行为,并采取预防措施。这一机制有效降低了跨境电商的财务风险,确保了业务的稳定发展。
1.流程控制与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关键流程的控制节点,如合同签署、费用报销等,能够及早发现和避免潜在的财务风险。配合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部门能迅速识别业务端的异常信号,减少财务损失。
2.合规检查的必要性
企业的各个业务部门执行财务流程时,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合规性风险。定期的合规性检查有助于确保财务活动符合内外部的财务准则和法规,避免法律纠纷。
(五)科学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
核心观点:科学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能够激励员工关注财务和业务的共同目标,促进业财一体化的长期发展。
1.双向绩效考核
在传统的绩效考核体系中,财务和业务往往独立进行考核,导致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这种分割式的考核模式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例如:
目标不一致:业务部门通常会专注于销售业绩、市场占有率等业务指标,而财务部门则更关注利润、成本和资金流动等财务指标。这种关注点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两个部门在目标上出现冲突,影响整体的业务决策和战略执行。例如,业务部门可能会为了提高销售量而降低价格,但这可能会影响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造成财务部门的不满。
信息孤岛:在独立考核模式下,财务和业务部门可能缺乏必要的信息共享。财务部门往往无法及时获取业务部门的市场反馈,而业务部门也难以理解财务数据背后的意义。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会影响决策的有效性,甚至可能导致错误的业务策略。
短期导向:传统绩效考核通常以短期业绩为导向,鼓励业务人员追求即时的销售业绩而忽视长期的财务健康。这种短期行为可能导致一些企业在资源配置上出现失衡,最终损害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双向绩效考核将业务绩效与财务目标统一,财务和业务在考核体系中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的关系,使业务人员重视财务数据,财务人员关注业务效果,增加团队协同效应。
例如,企业可以设定销售增长与利润增长相结合的指标,业务人员在追求销售业绩的同时,也会考虑到成本控制和利润水平;财务管理人员在成本控制和利润考核时,要考虑给业务部门的支持和服务,从而促进整个企业的财富健康。
2.激励机制的设置与优化
通过利润分享、绩效奖金等激励机制,将业务成功的收益与财务表现挂钩,激励员工从全局角度出发提升公司效益。同时,定期审查激励机制,确保激励政策与企业发展阶段相匹配。
例如:腾讯在其组织内部实施了双向绩效考核体系,要求各部门将业务增长和财务表现共同作为考核指标。通过这种方式,腾讯在推动业务创新的同时也保持了良好的成本控制,提升了整体企业绩效。
业财一体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企业对效率的不断追求,业财一体将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未来,业财一体将更加深入地融入企业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企业运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资料来源:鲲鹏管理咨询
组稿制作:谢朝喜
责任编辑:李前
内容审核:李鸿
媒体合作:010-88379072
声明:本文所用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财务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