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编辑|t

引言

1948年的秋天,寒风已经悄然席卷北方。锦州外围的高地上,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地方,却成了最为悲壮的战场之一。

这里便是配水池——一个在地图上可能都不起眼的点,却因那一战,镌刻进了历史的刻度。谁能想到,攻守之间的短短十小时,会演绎出如此惨烈的生死搏杀。

这场激战,800人去只有7人回,成为历史上无数次血泪组成的传奇之一。



战前的紧张与誓言

“铁打的汉?那我们就是打铁的汉!”赵兴元的声音铿锵有力,透着几分无畏的豪迈。十月的晨曦刚泛起,冷风中弥漫着硝烟未燃的味道。

东野的战士们已经将每一丝疲惫甩在身后,眼中只有前方那座坚固的“硬骨头”。此刻,东野肩负着打下锦州的重任,而要想拿下这座城市,就绕不开配水池。

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此地与水有关系,没错它本来只是当年日寇在此建的一处供水设施。但它又不是普通的供水站,因为地势高位置险要而被打造成了一个堡垒。



最初,日本人就不惜重金用了很好的材料;等到国军接收之后又增加了新的工事,构筑成明暗不同的碉堡,形成一道道由地雷、木桩组成的防御网络。

远远看去,只能看到砖石结构掩映在战壕和铁丝网之后,其他的一般人很难发现具体布置。但是那种阴森、黑暗的感觉,就会笼罩在人们心头。

国民党守军在此布设的地堡和火力点,早已声名在外,连他们自己都称“这是第二个凡尔登”。他们自诩守在这里的是“铁打的汉”,而这样的防线,一看就知道没有半点退路。



但只有拿下它,才能直至城门。赵兴元并不在意这些名头,作为3纵7师20团1营的营长,他深知此战的意义。

生死搏杀的十小时

这个总是带着几分笑意的营长,把1营分成三路,对守军展开强攻。10月12日上午8时,随着第一声炮响,配水池战斗打响。

炮弹划过天际,重重砸向敌军的防御阵地,浓烟和碎石飞舞中,赵兴元挥手发出了冲锋的命令。一时间,枪声、爆炸声交织,战场瞬间被硝烟覆盖。



战士们不顾一切地向前冲,耳边响起的只有战友的呐喊和敌军机枪扫射的声音。守军的火力凶猛,密集的子弹让每一步都成为生死攸关的考验。

三连向西北方向突击,他们很快冲入敌人挖掘的壕沟,却被遍布的暗堡和交叉火力压制住。每隔几十米的暗堡像一双双嗜血的眼睛,吞噬着试图靠近的战士。

一颗航空炸弹炸响,壕沟顷刻间成了焦土,三连全军覆没,仅有指导员侥幸生还。

与此同时,二连则从东北方向攻入,目标是“红房子”——一栋由四间砖房构成的敌人据点。这是守军的重点防守区域,任何靠近的敌人都会遭到密集火力扫射。



可二连没有退缩,他们手持爆破筒,冒着枪林弹雨向前突进。炮弹在房顶炸响,砖瓦四溅,硝烟弥漫中,二连终于夺下这处阵地,为后续部队开辟了一个突破口。

赵兴元站在前线指挥,目光锐利如刀,盯着敌军的每一处弱点。他知道,机会稍纵即逝,必须一鼓作气冲过去。

随着战场的变化,他随即决定,将东北作为主攻点,他亲自带领一连从后续增援的缺口进攻。战壕里,他看到三连的排长刘永秀,双腿已被炸断。

刘排长用微弱的声音对他说:“营长,我完了,你一定替我报仇!”赵兴元点点头,眼里满是悲痛与决心。他的战斗服上沾满了泥土和鲜血,却没有一刻退缩。

子弹撕破空气,有士兵在冲锋中倒下。一个年轻的小战士,脸上还带着未干的泥污,倒下时嘴里喊着“妈妈”,声音在混乱中几乎听不见。

赵兴元狠狠攥紧了拳头,继续指挥:“敌人上来了,集中火力,准备!”这些年轻人脸上的表情变得更冷静,双眼只剩下坚定。



经过几轮冲锋,敌军开始显露出疲态。战斗推进到午后,战士们已经打破了第一道防线,冲入了配水池的外壕。

此时,敌方开始组织新的反扑,他们的装甲车在空中支援下轰隆而来,企图将东野的攻势压制下去。火力交织的战场上,战士们冒着爆炸的余波,继续推进,每一寸土地都用鲜血浸染。

在一片枪林弹雨中,赵兴元看到左翼的一组战友被压制,他挥手示意侧翼支援。刚跑到前线的战士小李,脸上汗水混着血迹,紧贴着地面,咬紧牙关,迅速接过了机枪的火力。



胜利的代价与历史的铭记

下午的战斗愈加激烈,敌军一次次反扑被击退,但战士们的伤亡数字也在攀升。30多名伤员组成的冲锋队,硬生生打退了敌人的几轮反扑。

敌军的手榴弹扔过来,战士们迅速捡起再扔回去,双方隔着一道断壁胶着,厮杀声响响彻云霄。经过十小时的激战,阵地上已不见完整的工事,只有被炮弹炸裂的钢筋和废墟中的残垣。

当太阳开始落山,战场上终于传来了寂静。残余的敌军放弃了抵抗,选择了逃亡。战士们跨过弥漫硝烟的战壕,俘虏了150余名守军。



战斗结束时,全营仅剩7个人,其中还有一位是记者。他们站在这片几乎看不出原貌的高地上,彼此间无声地对视着,眼眶里含着泪水,他们这支部队原本是有800人的啊!

这一战,以惨烈的代价,换来了东野打开了锦州的北方门户。赵兴元,这位在战场上坚定指挥的营长,日后的中将,但此刻的他,只是静静地站着凝视着那些倒下的战友。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记录了“打铁的汉”们用生命拼出的壮烈胜利。

每一次牺牲,每一次呐喊,都是对勇气和信仰的无声诉说。这一役,让世人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也见证了战士们那份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的信念。

参考资料:

配水池战斗彪炳史册.中国新闻网.2018-10-12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