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曹操有五子良将;刘备有关张赵马黄。
刘备帐下第一上将是骠骑将军马超。最倚重、最能打的是威震华夏的关羽;最雄烈的战将乃是凭桥喝退曹兵的张飞。
曹魏最高军事将领是大将军,先后有夏侯惇、曹仁、曹真、司马懿父子等八人。
战区杀伐权力最大的是假节钺的于禁。
那么曹操麾下第一雄烈之将,他又是谁呢?
多数人认为是典韦、许褚。而读过《魏书》的少数则认为是张辽。张文远阵斩蹋顿单于、威震逍遥津,其名让江东小儿不敢啼哭,乃名副其实的勇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演义未必不符历史;而三国志肯定遗漏了颇多史实。
二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都说罗贯中的演义扬刘贬曹,其言非虚。但即便如此,老先生还是对他不惜笔墨、偏爱有加。
他是大汉开国元勋后人。14岁时有人侮辱他的老师,他便将人击毙,初得刚勇之名。
后为曹老板裨将、司马、建武将军、伏波将军,南征北战,出生入死。
罗老先生自然是不爽白面阿瞒的,时不时就在演义里让曹老板丢盔弃甲、割须弃袍,所以他作为职业经理也就经常跟着老板“倒霉”。
上美有一套《三国演义》的连环画非常经典。
估计改编和绘画的大师并未领悟老先生的真意,经常把他画成败军之将、垂头丧气的模样,给他打上了庸将的标签。
其实他属于虽败犹勇、越挫越勇、敢于胜利的典范。
自荥阳跟着老板追击董卓,中埋伏硬刚吕布、三面受敌速败之后,又多次与吕布及其他诸侯的大小将领交手,单挑未有败绩。
你可以说他审时度势,也可以说他运气好。但关键时刻他总能毫不犹豫出现在最危险的敌人面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敢于亮剑。
小说里罗老先生多有暗示,只是大家都没有注意。
在濮阳带队截击吕布大军,与其混战至黄昏天降大雨方休。老先生故意让他和吕布军混战多时未分胜负。
他和张辽交手未分胜负;五十合击败吕布手下强将、三国大名鼎鼎陷阵营的统领高顺。
上面说了,《三国志》里张辽是短兵相接的天才。罗老先生则在《三国演义》里借关羽的嘴对张飞说张辽“武艺不在你我之下”。看见了没?
高顺将领陷阵营,是吕布手下首屈一指的高手。老先生便让他五十合击败高顺。
老先生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让他成为曹营里武力值靠前的勇将。至此,他已“由刚而雄”了。
什么是“雄”?动物里的首领就是“雄”。
现在大家知道罗老先生借周仓的嘴说赵云“极其雄壮”是什么意思了吧?
他,老先生没说他“极其雄壮”,和曹操的虎贲护卫典韦、许褚相比,应该就是力气小点。
三
为了将人们对英雄的认知提升到位,老先生终于打出了杀手锏——“拔矢啖睛”。浓墨重彩,只为让他成为曹魏第一雄烈之将。
以下是《三国演义》第十八回原文:
却说夏侯惇引军前进,
注1:吕布命高顺、张辽进攻刘备,夏侯惇奉命去救刘备。
正与高顺军相遇,便挺枪出马搦战。高顺迎敌。两马相交,战有四五十合,高顺抵敌不住,败下阵来。惇纵马追赶,顺绕阵而走。惇不舍,亦绕阵追之。阵上曹性看见,暗地拈弓搭箭,觑得亲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惇大叫一声,急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拨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于口内啖之,仍复挺枪纵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枪搠透面门,死于马下。两边军士见者,无不骇然。
拔矢啖睛
这才是大汉功勋夏侯婴的后裔、曹营第一雄烈之将夏侯惇!
击杀曹性
四
夏侯惇多次与吕布交手,平张辽、败高顺;失去左眼之后仍两追关羽,两战赵云,真猛将也。
曹操帐下许褚,身长八尺,腰大十围,相貌雄毅,勇力绝人。曹操曾称其“吾之樊哙”。
现在大家想象一下:许褚若是阵前被流失射眼,他是否也有拔矢啖睛之烈?
嘿嘿,罗老先生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