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怀——刘怀山中国画展”今天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四号主题展厅启幕。展览由中国园林博物馆、北京皇家园林书画研究会主办,分江山行吟、翎羽生韵、形神入化三部分,汇集了画家近百幅山水、花鸟、人物画佳作。
刘怀山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海协会书画交流分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和特约硕士生导师,是当代中国画坛中既典守传统、又创建新格并有广泛影响力的名家。
观其作品,不仅能看出渊源承续,还能感受到他的自出机杼、别开蹊径,更加注重气韵和神采。而他自幼酷爱诗词歌赋和笔墨绘画,有着深厚的传统蒙养和诗词涵养,也为画作增添了浓厚的人文内涵。
刘怀山早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担任美术编辑和创作室主任。1978年,他与李苦禅、叶浅予、陆俨少、何海霞等名家一起进入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成为最年轻的创作者,得到这些大师的指导,艺境再次得以提升。他在不懈的创作中,探索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思想和风格,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以及在巴黎、新加坡、东京、首尔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受到广泛赞誉。
在本次个展中,刘怀山在写意笔墨基底之上,巧用泼彩泼墨技法,创作出可赏、可游、可居的园林意境,深度阐释了书画艺术与园林文化的和谐交融与衬托。园博馆为此选择了刘怀山的多款画作,打造出近10款精美文创,希望观众在家中能以别样方式欣赏画作,增添家庭艺术氛围。开幕当天,刘怀山为观众阐释了自己作品的创作内涵,并和多位艺术家在园博馆开展写生活动。
刘怀山作品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鸟画作都有独特的笔墨画路和语言风格。他挥毫作画、提笔落墨,往往随意而轻松,勾勒点染自由奔放,颇有气度。他认为,“意”是中国画的灵魂。中国画的形成源于自身,从一开始就不以临摹为主,重在神似,取神遗形。开创中国画理论的顾恺之在公元四世纪就提出“传神写照”、“以形写神”。中国画的象征意义浓重,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融合艺术、文学、书法、篆刻于一体的一种艺术形式。
“澄怀——刘怀山中国画展”将持续到10月。
原标题:《园博馆推出“澄怀——刘怀山中国画展”,创造可赏可游可居园林意境》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樊江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