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故事人物、时间、地点、情节、配图均为虚构,与现实无关,请理性阅读!
"把她扔出去吧。"
苏母决绝冷漠的对苏父说道,看也不看刚出生的女婴。
苏父则因为妻子生了个女孩,在一旁不断地咒骂着。
婴儿被随意地放在了角落里的草垛上。
她的哭声越来越小,好像随时都会失去生命。
直到第二天清晨,苏父的妹妹苏兰香赶来看望嫂子。
她看到角落里的小婴儿,颤声问:"这孩子是怎么回事?"
"是你嫂子昨晚生的,女孩,我们不打算要了。"苏父冷漠地说道。
"那把她给我吧。"苏兰香轻声说道。
苏父和苏母对视一眼,悄悄的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不用亲手"处理"这个"麻烦"了……
01
八十年代末的一个雨夜,黑暗中的苏家土坯房里传出了一个婴儿微弱的啼哭声。屋内昏黄的煤油灯下,产婆神色凝重地看着刚刚接生下来的婴儿,小心翼翼地将她包裹在一块旧布中,转身对躺在床上虚弱的苏母说:"是个闺女。"
这句话宛如一把利剑,瞬间刺穿了屋内期待已久的宁静。
苏父的脸色骤然间变得铁青,一言不发地走出了屋子,黑暗的夜里只剩下他沉重的脚步声和逐渐远去的咒骂声。
这已经是他们的第二个女儿了,在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执行的年代,他们冒着巨大的风险和罚款的压力又生了这一胎,就是为了生个儿子传宗接代。
谁知命运再次和他们开了个玩笑,又是一个在他们眼中"没用"的女孩。
"不要管她,让她自生自灭吧。"苏母疲惫地闭上眼睛,语气决绝而冷漠,"这个家养不起没用的女孩。"
产婆震惊地看着这对冷血的父母:"这可是你们的亲骨肉啊!怎么能说出这种话?"
"我们没有钱养一个没用的女儿,还要冒着被罚款的风险。"苏父走回屋内,粗暴地回答,眼神中没有一丝对新生命的怜悯,"要么你带走她,要么就别管了。"
婴儿被随意地放在了角落里的草垛上,如同一件被抛弃的物品,无人问津。
她的啼哭声越来越弱,仿佛生命的火焰即将熄灭。
直到第二天清晨,苏父的妹妹苏兰香赶来看望嫂子。
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照进昏暗的屋内,苏兰香走进屋里,一眼就看到了被冷落在角落的小婴儿,心顿时揪了起来。
"这是谁家的孩子?"她颤抖着问,声音中充满了担忧和不解。
"是你嫂子昨晚生的,又是个闺女,我们不打算要了。"苏父冷漠地说道。
苏兰香是个寡妇,丈夫几年前因病去世,她一直独自生活在村子另一头的简陋小屋里。
听到这番话,她立刻走近那个几乎已经没有声息的小婴儿,轻轻地将她抱起来。那小生命奇迹般地张开了眼睛,黑溜溜的眼睛仿佛在寻找一丝温暖和希望。
"我来养她。"苏兰香坚定地说,眼神中闪烁着坚决的光芒,"给她取个名字叫苏荷吧,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希望她能在艰难中茁壮成长。"
苏父和苏母对视一眼,没有反对。
他们甚至松了一口气,不用亲手处理这个"麻烦"了。
他们签下了一张简单的纸条,声明自愿将女儿交给苏兰香抚养,算是完成了这场轻描淡写的"交接"。
就这样,苏荷跟随姑姑生活了下来。
苏兰香虽然生活清贫,经济拮据,却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了这个小生命身上。
她白天在镇上的小服装厂做工,晚上回来织布、做小手工,挣钱供苏荷吃饭、读书。
每当苏荷生病时,她会不眠不休地守在床边;每当苏荷取得一点小成就,她会比任何人都高兴。
看着苏荷一天天长大,稚嫩的脸庞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苏兰香常常感到无比满足和幸福。
"姑姑,你看我画的画!"七岁的苏荷兴奋地展示着她的作品,那是一朵在水中绽放的荷花,虽然笔触稚嫩,却充满了生命力。
"真好看,我们荷儿真聪明!"苏兰香欣慰地笑着,轻抚着苏荷的头发,眼中满是慈爱,"以后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人。"
村里的人都知道苏荷的身世,有些妇女常在背后议论:"亲生父母不要的孩子,还不如不出生。这种孩子命硬,会克自己的亲人。"
每当听到这些话,苏兰香总会把苏荷紧紧搂在怀里,轻声安慰:"别听她们胡说,姑姑会永远爱你的。你是姑姑生命中的小天使。"
在学校里,有些孩子也会因为苏荷的身世取笑她。"没人要的野孩子"、"没妈的孩子"这样的话语常常伤害着幼小的苏荷。
有一次,她哭着回到家,问姑姑:"我真的是被爸爸妈妈抛弃的吗?"
苏兰香的眼眶湿润了,她紧紧抱住苏荷:"荷儿,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爱。有些人给了你生命,但未必给你爱;有些人虽然没有给你生命,却可以给你全部的爱。姑姑虽然不是你的亲生母亲,但姑姑爱你,胜过爱自己的生命。"
苏荷在姑姑的呵护下,成长为一个懂事、开朗、坚强的孩子。
她不仅学习优秀,还总是帮姑姑分担家务。
她们的生活虽然简单,物质条件有限,却充满了温暖和爱。
每当夜幕降临,姑姑会点起煤油灯,为苏荷讲那些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民间故事,那昏黄的灯光映照着两人幸福的笑脸,仿佛世间最美的画卷。
"姑姑,你是世界上最好的人。"苏荷常常依偎在姑姑怀里这样说,眼神中满是依恋和感激。
02
时光飞逝,转眼间苏荷已经十三岁,上了初二。
初秋的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洒在桌面上,苏荷专注地听着老师讲解数学题,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放学铃声响起,她迅速收拾好书包,与同学们道别后匆匆赶回家。
苏兰香也因为有了这个活泼的侄女,不再感到孤独,每天都盼着苏荷放学回家的那一刻。
"荷儿回来了!"苏兰香总是能在苏荷推开院门前就听出她的脚步声,热情地迎上去。
"姑姑,今天数学考试我又得了第一名!"苏荷兴奋地从书包里拿出试卷,上面鲜红的"100"分外显眼。
"我们荷儿真棒!"苏兰香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眼角的皱纹里满是幸福,"姑姑今天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茄子。"
这样温馨的生活,却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被打破。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苏荷像往常一样放学回家,远远地就看见家门口站着几个陌生人。
走近后,她认出了那是她几乎从未谋面的亲生父母。
十多年过去了,苏父苏母看起来已经饱经风霜,头发花白,脸上皱纹密布,但神情中透露着一种难以名状的复杂情绪。
身边还站着一个约十岁的男孩,干净整洁的衣服,圆圆的脸蛋,正是他们后来生的儿子苏小明。
"荷儿回来了。"苏兰香勉强笑着迎上前,但苏荷敏锐地感觉到姑姑的手在颤抖,眼神中充满了不安和恐惧,"这是你亲爸亲妈,他们来接你回家。"
苏荷站在原地,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
这些年,她虽然知道自己是姑姑抚养大的,但对亲生父母几乎没有概念。
她偶尔会在村里远远地看到他们,但他们从未表现出对她的关心,甚至会在与她偶遇时刻意避开目光。
如今,他们突然出现在她的生活中,要带她"回家",这让她感到既困惑又不安。
"荷儿,你长大了,懂事了,该回家了。"苏父干巴巴地说,眼神却在躲闪,不敢直视女儿的眼睛。
"是啊,家里有你弟弟了,你也该回来照顾一下家了。"苏母补充道,语气中透着一丝实用主义的冷漠,没有一丝对多年未见女儿的思念和关切。
苏荷下意识地握紧了姑姑的手,感受着那熟悉的温暖和安全感:"我不想走,我要和姑姑在一起。我们过得很好。"
气氛一时间变得尴尬而紧张。
苏兰香蹲下身,轻轻擦去苏荷眼角无声滑落的泪水:"荷儿,他们毕竟是你的亲生父母。你回去试试,如果不习惯,随时可以回来,姑姑永远是你的家。"
苏荷看出姑姑眼中的不舍和担忧,却也明白姑姑的苦衷。
在那个年代,在乡村的传统观念中,亲生父母来接子女,作为旁系亲属的姑姑没有理由阻拦。
血缘关系在村里人的观念中,总是高于一切。
"我...我明天就收拾东西。"苏荷最终低声说道,眼中的泪水无法抑制地涌出。
当晚,苏兰香从床下的木盒子里拿出了自己多年来攒下的所有积蓄,塞到苏荷手中:"这些钱你收好,如果在那边过不好,就回来。姑姑永远是你的依靠。"她的声音哽咽着,眼眶红红的,"记住,无论发生什么,你都是姑姑最疼爱的孩子。"
苏荷紧紧抱住苏兰香,泪水浸湿了姑姑的衣襟:"姑姑,我会想你的。"
第二天一早,苏荷背着简单的行李,装着几件换洗衣服和姑姑给的钱,跟随父母走向了几乎陌生的"家"。
回头望去,苏兰香站在小屋门口,脸上挂着泪水,嘴角却强撑着微笑,不停地挥手,目送着侄女的背影逐渐远去,直到看不见为止。
苏荷怀着忐忑和一丝期待踏入了苏家的门槛。
也许,她想,亲生父母终于想起了她,终于意识到当初的错误,想要弥补过去的亏欠。
也许他们会给她一个真正的家,一个完整的家庭,给她迟来的父母之爱。
也许弟弟会成为她生命中的新伙伴,他们可以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分享兄妹之情。
可是当她踏入苏家的那一刻,这些幻想很快就破灭了。
苏家的房子比姑姑家大一些,有三间正房,院子也宽敞,但显得杂乱无章。
院子里堆着各种农具和杂物,屋内的摆设简陋而凌乱,墙壁上满是污渍和蜘蛛网。
一条黄狗懒洋洋地趴在院子中央,看到陌生人进来,也只是抬头看了一眼,没有丝毫反应。
苏小明倒是很热情,拉着姐姐的手问东问西,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突然出现的姐姐:"姐姐,你会做饭吗?我最喜欢吃红烧肉,你会做吗?"
苏荷勉强笑着点点头,心中却感到一阵不安。
她很快就发现,父母对她的态度与对弟弟截然不同。
对待苏小明,他们总是细声细气,有求必应;而对她,却是冷淡而随意,仿佛她只是一个临时的访客,而非阔别多年的女儿。
"荷儿,你放下东西就去做饭吧,你妈要去地里干活。"刚到家,苏父就这样命令道,语气中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明儿,作业做好了没?明天考试老师说要考前十名。"苏母却对儿子嘘寒问暖,眼中满是关切。
苏荷默默地走向厨房,那里的灶台布满了灰尘,锅碗瓢盆乱七八糟地堆在一起。她站在灶台前,望着窗外的方向,那里有姑姑和她生活了十三年的小屋,有她熟悉和依恋的一切。
一滴泪水悄然滑落,滴在了她正在择洗的青菜上,与水珠融为一体,无声无息。
03
很快,苏荷就明白了父母接她回家的真正用意。
这不是出于对女儿的思念和爱,而是需要一个免费的劳动力,一个可以任意驱使的家庭帮手。
清晨五点,当村子还沉浸在黑暗中时,苏荷就得起床生火做饭。
寒冬腊月,她的手被冰冷的水冻得通红,却不敢有丝毫怠慢。
做好早饭,收拾完餐桌,她要匆匆赶往学校;放学后,她要赶紧回家洗衣做饭,照顾弟弟的学习;周末,她不得不跟随父母下地干活,而弟弟则可以在家里看电视或玩耍,享受着作为"独子"的特权。
"荷儿,你把小明的衣服洗了,他要去学校参加活动。"苏母经常这样命令,语气中带着理所当然。
"荷儿,明天早上五点半就得出发下地,你今晚把干粮准备好。"苏父会不假思索地安排,完全不考虑女儿的感受和需求。
苏荷从不抱怨,她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忍耐,能够赢得父母一丝关爱。
每当她拿到优异的成绩单时,她总是满怀期待地拿给父母看,希望得到一句肯定,一个微笑,哪怕是一个简单的点头。
"哦,考得不错,把小明的作业也检查一下,他最近数学成绩下滑了。"这是她通常得到的回应,冷淡而敷衍。
与此同时,弟弟苏小明的每一个成绩,哪怕只是及格,都会得到父母的热烈庆祝。"我儿子就是聪明,以后考上大学,光宗耀祖!"这样的话常挂在苏父苏母嘴边,仿佛苏小明的一点小成就就值得举家欢庆。
有一次,苏荷在年级考试中获得了全校第一名,老师专门写了表扬信给家长。
她满怀希望地把表扬信交给父母,期待着能得到一句真心的赞赏。
"嗯,不错。"苏父只是扫了一眼,就把表扬信随手放在了桌上,转身走开。
"爸,我得了全校第一名,老师说我有机会考重点高中。"苏荷忍不住追上去说,声音中带着恳求。
"知道了,别耽误做饭。"苏父头也不回地说。
当天晚上,苏小明因为期中考试进步了五名,虽然依然是班级中下游,却得到了一顿丰盛的庆祝晚餐。
苏父甚至破例买了一瓶罕见的汽水,笑容满面地倒给儿子喝。
"我儿子聪明着呢,这次进步这么大,下次肯定能考前十!"苏父骄傲地说。
"对啊,我们小明就是有出息,不像有些人,整天就知道读书,一点实际用处都没有。"苏母的话语中带着明显的暗讽。
苏荷的心一天天冷了下来。
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学习,在重重家务和农活的压力下,她的成绩依然保持在班级前列。
学习成了她唯一的慰藉和希望,她知道,只有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她才能走出这个冰冷的家,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尊严。
可是命运再次给了她一记重击。
"你不用上学了。"一天晚上,苏父突然宣布,语气冷硬如铁。
苏荷震惊地抬起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为什么?"
"小明明年要上初中了,学费会更贵,家里供不起两个孩子。"苏父的语气不容置疑,眼神冷漠得如同在谈论一件无关紧要的事,"再说了,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如早点学着做家务,以后嫁人。"
"可是...我成绩那么好,老师说我有希望考重点高中,将来可以考大学..."苏荷哽咽着争辩,声音中充满了绝望。
"够了!"苏父一拍桌子,发出一声巨响,吓得苏荷浑身一颤,"这是我们做父母的决定,你没有资格反对!明天就去学校办休学手续。"
"是啊,我们供你读这么多年书已经很仁义了,以后就安心在家帮忙。"苏母冷冷地补充道,眼中没有一丝怜悯。
苏小明坐在一旁,脸上带着得意的微笑:"姐,你不用上学了,可以天天陪我玩了,多好啊。"
那一晚,苏荷一夜未眠。
她躺在硬板床上,泪水打湿了枕头。
窗外,月光如水,照在她消瘦的脸庞上,映出一片苍白和决绝。
黎明时分,她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
她悄悄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将父母准备让她明天去办的休学申请撕成碎片,趁家人还在熟睡时,轻轻推开了家门。
晨光微微泛起,天空呈现出淡淡的蓝灰色。
村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几只公鸡开始打鸣。
苏荷走在熟悉的乡间小路上,每一步都坚定而有力。
她已经下定决心,不再忍受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不再放弃自己的未来和梦想。
天刚蒙蒙亮,她已经站在了姑姑家门口。
推开那扇熟悉的老旧木门,苏荷的心终于有了一丝安宁。
苏兰香似乎早就预料到侄女会回来,一眼就明白了发生了什么,二话不说就将她紧紧拥入怀中。
"姑姑,我想继续上学。"苏荷带着哭腔说,声音中既有委屈,也有坚定。
"好,姑姑供你上!"苏兰香坚定地回答,抚摸着侄女的头发,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只要你想读书,姑姑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完!"
这简单的承诺,如同一束光照进苏荷黑暗的世界,给了她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在姑姑温暖的怀抱中,她终于放声痛哭,释放出所有的委屈和伤痛。
当苏父苏母发现女儿不见了,立刻猜到她回了姑姑家。
他们气冲冲地找来时,苏兰香罕见地强硬起来,站在门口,挡在苏荷面前:"孩子想上学,我有能力供她,你们不要干涉。这么多年你们都没尽到做父母的责任,现在也别来假惺惺地管她。"
"你有什么资格?她是我们的女儿!"苏母怒吼,脸上的皱纹因愤怒而扭曲。
"那你们这些年尽了做父母的责任吗?"苏兰香反问,声音坚定而有力,"从她出生那天起,你们就没把她当成自己的孩子!如果不是我,她早就不在这个世上了!"
争吵激烈,最终苏父放下狠话:"行,你要上学就留在这里,以后别想再踏进我们家门一步!从今天起,我们没有你这个女儿!"
"早在你们把我扔在草垛上等死的那一刻,我就已经不是你们的女儿了。"苏荷平静地回答,语气中不再有恐惧和退缩。
苏父苏母被这句话噎住了,愤怒地甩袖离去。
他们离开时的背影显得如此陌生,苏荷心中既有一丝释然,也有难以言说的伤感。亲情,本该是世间最温暖的羁绊,却在她的生命中成了最深的伤痕。
苏荷泪流满面,但内心却异常坚定。
她选择了教育,选择了未来,也选择了真正给她爱的姑姑。
这个决定,将改变她的一生。
04
在姑姑的支持下,苏荷顺利完成了初中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县里最好的高中。
高中三年,她发奋图强,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参加了多项校级比赛,收获了不少奖状和荣誉证书。
苏兰香尽管生活艰苦,依然想方设法支持侄女的学业,有时甚至省吃俭用,只为给苏荷买一本参考书或一套新校服。
"姑姑,我不要新校服,旧的还能穿。"苏荷心疼地说,看着姑姑日渐消瘦的脸庞和粗糙的双手。
"不行,我们荷儿是最优秀的学生,怎么能穿旧校服?"苏兰香坚持道,眼中闪烁着骄傲的光芒,"等你考上大学,姑姑就能扬眉吐气了。"
苏荷紧紧抱住姑姑,心中的感激无以言表。
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成就一番事业,让姑姑过上好日子,报答她多年的养育之恩。
临近高考,苏荷更是废寝忘食地复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高考成绩公布那天,她以超出本省重点线四十多分的成绩,被省城的一所重点大学录取。
"荷儿,你考上大学啦!"苏兰香激动地抱着大学录取通知书,眼泪不停地往下掉,"姑姑就知道你最棒!"
消息很快传遍了村子,那些曾经背后议论苏荷的人,如今都羡慕不已。"苏兰香真有福气,苏荷考上大学了,以后有出息了!"
苏父苏母听到这个消息,脸色变得异常复杂。
苏母甚至悄悄来到苏兰香家门口,想要见见女儿,但被苏荷婉拒了。"我已经不是你们的女儿了,不是吗?"苏荷平静地问,眼神坚定而冷静。
苏母无言以对,灰溜溜地离开了。
那一刻,苏荷心中并没有报复的快感,只有一种淡淡的释然。
她明白,亲情的缺失已经在她心中留下了无法愈合的伤痕,但她不会让这伤痕主宰她的人生。
大学四年里,苏荷勤工俭学,不仅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自己解决,还经常寄钱回家给姑姑。
她参加各种竞赛和实习机会,不断充实自己,拓展视野。
毕业时,她获得了系里的"优秀毕业生"称号,并被一家知名企业录用。
毕业后,她凭借优秀的能力在城里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很快就在职场上崭露头角。
她勤奋工作,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领导才能。
公司领导看中她的潜力,给了她许多重要项目的机会,她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任务,得到了同事和上级的一致认可。
工作五年后,苏荷攒够了钱,在城市郊区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小房子,装修得温馨舒适。
然后,她回到村里,接姑姑一起搬到了城里。
"姑姑,以后你就在城里享清福吧,我来照顾你。"苏荷笑着说,握着姑姑布满皱纹但依然温暖的手。
苏兰香老人家欣慰地看着侄女,眼中满是骄傲和感动:"荷儿,姑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你这个孩子。看到你有出息,住上了城里的房子,姑姑做梦都会笑醒。"
城市生活节奏快,但苏荷和姑姑的日子过得温馨而充实。
每天早晨,苏荷出门上班前,会为姑姑准备好一天的饭菜;晚上回来,两人一起看电视,聊天,分享一天的见闻。
周末,苏荷会带姑姑去公园散步,或者去商场购物,让她体验从未有过的城市生活。
苏兰香虽然年近六十,但身体硬朗,每天还会去小区的公园锻炼,认识了不少老姐妹。
她们一起跳广场舞,打太极拳,聊家长里短,日子过得比在村里有滋味多了。
有时候,她会亲手做些苏荷小时候爱吃的点心,等侄女下班回来。
"姑姑,这粘豆包太好吃了,就像小时候的味道。"苏荷津津有味地吃着姑姑做的点心,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你小时候最爱吃这个了,每次做了都要抢着吃好几个。"苏兰香笑着回忆,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来。
"姑姑,我幸福吗?"有一天晚上,两人坐在阳台上看星星时,苏荷突然问道。
苏兰香愣了一下,轻抚着苏荷的头发,就像小时候那样:"你当然幸福,你有一个爱你的姑姑,有一份好工作,还有自己的房子。最重要的是,你靠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尊严和独立。不管以前经历了什么,你都走出来了,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苏荷点点头,眼中泛起泪光:"是啊,我很幸福。谢谢姑姑这么多年的养育之恩。如果没有姑姑,就没有今天的我。"
"傻孩子,姑姑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你的成长和成就,是姑姑最大的骄傲。"苏兰香慈爱地笑着,眼中满是满足和欣慰。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流淌着,苏荷的事业也越来越顺利,最近刚刚被提升为部门主管,收入和地位都有了显著提升。
她计划明年换一套更大的房子,让姑姑住得更舒适。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可是这样平静的日子很快就被打破了。
这一天,苏荷听到门铃声响起,她还以为是快递。
打开门,看到门口的人,苏荷直接呆在了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