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江南,梦里水乡。
江南不仅是一个地域,一处景致,
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美学向往,
一种情怀,一种梦想。
在《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十五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中学的青少年来重温《谁不忆江南——闵行记忆》。今天,你将听到的是《亦枯荣,亦思乡》。
说树会思念故乡,或许有人会以为太离奇、太神话了,但在马桥镇,确有这么一棵树,枝枝叶叶述说着思乡的故事。
这是一棵榉树,位于望海村4组。第一次见到它,我便被它的奇异姿态吸引。它的树干从距地1米有余的高度开始,突然横向折过了一个近90度的直角,转而向北生长。由于重心偏移过大,养护人员不得不在折弯处下方支起了一根石柱用来支撑。
榉树 桑炯华 摄
虽说许多古树由于树龄高,往往生长得曲虬蜿蜒,可像这棵榉树这样单纯朝着一个方向弯折生长的,却非常罕见。都说花木向阳,这棵榉树偏偏反其道而行,究竟原因为何呢?
同行的本地人告诉我说,这棵树是想家了。
连忙细细打听才得知,原来这棵树的背后还真有着一个曲折的故事。
明末清初,江北地区连年灾荒、兵匪为患,有户李姓人家为躲避战乱,捧着故乡的一抔故土和小树苗,渡过长江,最终来到了马桥地区与松江接壤的女儿泾边,得到了当地一老人收留。这家人此后便在这里安家落户,随即栽种下了小树苗。
时光荏苒,树苗逐渐长大,李姓人家也在这里繁衍生息,直到清朝同治年间,已不知传到了第几代子孙。那时正值战乱,一支军队途经此处,向李家塘人索取粮饷,拒缴不予后,竟将李家老人吊在这棵榉树的枝丫上,堆起干柴,威胁交足粮饷,否则放火烧人,随后果真点火。李家人见势不妙,只得如数交予,这才将老人救下。
经此变故,榉树东南侧的主干被严重烧伤,长势日趋衰弱,最终枯萎,唯独北侧的树皮依旧存活,顽强生长至今。由于仅有北侧树皮生长,榉树整体也仿佛折过了一个直角,逐渐向北生长,远远地朝着江北的方向延伸着。
如今,昔日的李家塘早已不在,这里已建成光明乳业华东中心,周遭环境已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棵榉树已经长成冠径十数米的大树。每当秋日时分,满树火红的叶片迎着西下的斜阳,染成一片红彤彤的海。
或许有人会说,这棵榉树向北生长,明明是因为南侧树干已枯萎,但我更愿相信,这是因为它的思乡之情,所以即便只是一点点,它也希望可以稍稍向故乡靠近一些、再近一些。
也许终有一天,它的落叶会随着风,飘到它曾经破土发芽的那片土地吧……
叶落归根,故土才是我们始终的眷恋。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二十五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中学的青少年来诵读《谁不忆江南——闵行记忆》。此书聚焦闵行地区重点保护的古树、古桥、古建筑等珍贵的文脉资源,我们力争用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故事和一段段童声音频,引领大家发现闵行之美,去诗化心中的江南,并勾勒江南文化的生动线条,阐释江南文化的核心本源,从而留住心底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2025年5月起,第二十五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作者: 姚尧
朗读: 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中学 七(5)班 吴幂
编辑:汤婧娴
初审:岳顺顺
复审:石思嘉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