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到2025年之后,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边是各地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总体呈现“量价齐跌”的趋势。而另一边各种救市政策频繁出炉,除了绝大多数城市放开限购之外,就是降低房贷利率,减免购房者的契税和增值税等。从目前情况看,各种救市利好政策,只是昙花一现,对于房地产市场影响并不大。



对此,有90后购房者表示:不知道大家发现没?当前房地产市场有5大现象已经出现,我们可能是最后一代买房的人了,楼市风向已经变了,希望大家要认清形势。

现象一:中国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



中国已经进入到中度老龄化社会,一边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越来越多。截止到2024年底,我国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高达2.96亿。预计到2035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

另一边是年轻人数量越来越少,90后1.7亿,00后1.45亿。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都有了自己的房子,无需买房。而城里多数年轻人可以继承父辈房产,也没必要再买房。未来刚需购房者数量将会越来越少。届时,房价下行的压力持续增大。

现象二:房价与收入比严重失衡



现在像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价与收入之比是40,而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与收入之比是20-25。这意味着当地居民不吃不喝几十年,才能买上一套商品房。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房价与收入之比是6-7。

显然,国内各大城市的房价已经远远脱离当地居民的收入。未来房价将逐步去泡沫化、去投资化,与当地居民收入挂钩,回归居住属性,此乃是大概率的事情。

现象三:房产税试点城市开始扩围



房产税离我们越来越近了。2024年10月,我国高层就宣布将对房产税试点城市进行范围,从现在上海、重庆扩围到其他更多的城市。而根据已公布的政策细则,房地产税将按照房产评估价值的0.5%-1.2%年率征收,并对于多套住房的家庭实行累进税率。

而随着房产税的开征,无疑会增加持有多套房子家庭的成本。届时,各地二手房的挂牌量将会激增,甚至仍会创下历史新高,这无疑会给未来房价下行带来巨大压力。

现象四:保障房将加快入市步伐



早在2024年,我国决策层就已经宣布,将在未来5年内,投入600万套保障房,平均每年是120万套,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问题。预计未来会有共有产权房、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房都将会加快入市步伐。

届时,中高收入群体可以购买商品房,而低收入群体可以申请保障房。最终商品房市场需求会产生分流,这无疑会加快其房地产市场调整的进程。

现象五:更多的年轻人选择租房居住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不愿意买房,觉得贷款买房的压力太大,不如租房更轻松一些。据《2025年中国青年居住观念调查报告》显示,在25-35岁的城市年轻人中,认为"一定要买房"的比例从2020年的78%下降到2025年的42%,而选择"租房居住"的比例则从15%上升到36%。而随着年轻人对买房的态度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租房,未来商品房市场需求会萎缩,房价长期下行趋势无法改变。

而面对以上房地产市场这5大现象出现,预示着楼市的风向已变,就是从过去的房地产市场过度繁荣,变成了楼市进入到长期调整的趋势,最终目标就是让各地的高房价,逐步回归到居住属性。当然,我国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也从过去的“促进发展”逐步变为“防范风险。”



就在2025年初,央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房企风险处置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坚决防止房地产风险向金融系统传导,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过渡。预计在房地产救市利好政策不断出台的情况之下,各地房价将会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就是用“时间换空间‘的方式,让房地产市场实现“软着陆”,这样就可以把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对国内经济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