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杨柳两口商量着撤回老家,
杨柳说,外人都看大城市好,资源丰富,教育水平高,生活环境更好,充满着更多致富机会。但是他们无法感同身受,这儿的房价太贵,生活成本太高,就业竞争压力太大,感觉每天过的喘息都难。
而像杨柳这种情况在大城市并不是孤例,现如今,上海深圳出现的3大怪象,似乎已经在快速蔓延。
01、上海深圳出现的3大怪象
①房价跌了,买不起的人还是买不起
讲到大城市的房价,最贴近现实的方式就是用房价收入比来进行分析,在房价最高峰时期,据说全世界排名前30的房价收入比排行榜中,前十位榜单,中国占据了五席,其中上海排名第一,放假收入比46.6;深圳排名第六,房价收入比40.1。
这两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均在40以上,换句话来说,普通大众想要实现在上海深圳买房,不吃不喝,起码都得40年。
这样的高房价,让无数人望楼兴叹!
那么这两年房价下跌,据说深圳上海的价格也回到2016年,是不是买房就轻松一些呢?
不见得!
因为和房价同样保持着下跌趋势的,还有大家的收入。因为大环境不理想,这两年很多人都面临着收入锐减,甚至有的人已经出现了失业的情况。
这种趋势下,即使房价再降,买不起的人依旧买不起。
拿深圳来说,有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14.2亿,较上年减少近200亿,同比下降4.8%,是地方财力十强城市中唯一一个减收城市,也是万亿城市中减收最多的城市。
要知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两部分组成,不包括中央财政税收返还和补助等收入,是地方经济活力和财政实力的主要体现,也是可支配收入的主要来源。
所以,别看房价降了,其实很多人的收入也出现了下降趋势,甚至有的人收入降的比房价跌的还快,大家口袋里实在没钱了,买房的人反而比过去更少了。
说白了房价下调、利率更便宜、首付比例降到最低,在收入下降、实际生活压力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③找工作、跳槽越来越难
这两年,大环境不好,企业生存压力大,招聘需求也出现了锐减,但与此同时,大学应届毕业生的规模就在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就业市场竞争压力异常激烈。
尤其是一线城市,虽然就业机会多,但是人才也更多,这就导致职场对于高学历者的期望不再局限于文凭,更加注重实打实的工作能力,高文凭学历者的就业难度更大了。
而且很多企业都在降薪裁员,以维持基本经营,即使是有招聘需求,对新员工的录用也变得更加谨慎。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不敢轻易跳槽,只希望能保住眼前的工作,不要失业,起码能养护自己,
02,普通人如何应对?
普通人无钱无权,没有靠山没有兜底,面对低迷之势不断蔓延,唯一能做的就是从以下几个方面重塑自己:
①良好的心态是第一位
生活种种重压,令人焦虑不安,但是这种长期的负面情绪只会加重我们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甚至给我们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与其自我伤害,不如积极调整心态:
先学会适应压力,和它和解。
其次,学会删繁就简,调节心态、减轻压力。
最后,顺应规律,“既来之,则安之。既遇之,则纳之。”
②买房一定要理性
买房不仅仅是考虑自己的需求。更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如果买不起也不要勉强,大不了租房,很多地方已经推出租房落户,同样可以享受城市优质配套。
总之,要确保自己喝家人的生活质量前提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居住模式,这才是最理性的决策。
③提升个人能力
求职也好、跳槽也罢,光有学历肯定不行,还得有拿得出手的真本事。
所以,不管你说哪个名牌学府出来的,都不要放弃投资自己,拓宽知识面,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市场获得更多优势。
④婚姻顺其自然
婚姻这事也不是一个人勉强就能得来的,与其强扭,不如顺其自然。
还有,如果碰上非要买房买车才愿意陪你到老的另一半,如果自己有能力,就尽力满足,能力不足,就不要伤害了,放过别人,也是放过自己。
⑤学会理财
财富不是一夜来的,都是靠一点一滴的积累,如果总想着偏门赚钱,搞不好钱赚不到,反而害了自己。
所以,好好正规化理财,开源节流,把钱花在刀刃上,并制定一个储蓄计划,慢慢积累,这样的财富才更守得住。
总之,上海深圳的三大怪象,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的“缩影”。不论它带给大家的是好与坏,都需要我们去直面。
直面不是逃避,只有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才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人生节奏,过好这一生。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