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炮车镇的东北角,紧靠老沂河的西岸,有个村叫龙池,以前跑江湖的人也称龙池为“绞水集”。据说龙池在清代乾隆年间,还叫过高堰集。以后为什么一直叫“龙池”呢?因为这里有个传说的故事。

乾隆年间,高堰集北门外住着一家姓张的员外。张员外阴袭祖业,广有钱财,土地千顷,骡马成群,但此人轻财重义,济贫助寡,行善积德,为人厚道。可是家中妻儿子女,以及家奴院公,却不肯施舍半点给穷苦之人。只是在他家办饭的老妈妈,经常背着主人施舍,经常给来到门上的穷人一些残茶剩饭。因此,穷人们常说张员外和他家办饭的老妈妈是好人。

有一天,张员外赶高堰集,时近中午,正要回家,忽然有人大声叫他:“张员外,等等,张员外,等等。”张员外回头一看,原来是高堰集上的算命先生。那先生气喘吁吁地说:“员外,你走我卦摊经过,我看你面有晦色,一算,今日正午,大祸必降家门,你是德高望重、好行善施舍之人,不忍心见死不救„„所以赶来向你说明原因。”

张员外听后一愣,顿时像五雷击顶,正要问个明白,那算卦的先生稍微平静一下心态,对他说:“现在天时不早,灾难即将来临,无暇细讲。”这时他只在张员外耳旁如此这般地说了几句,便催张元外赶快回家,以免耽误时辰。

这位算卦先生姓王,是远近闻名的神算,因他算卦灵验,大家送他外号叫灵验王。张员外听了灵验王的一番话,三步并作两步往家赶,一边快步如飞,一边按先生说的去做,用拳头打破鼻子,扯破上衣,披头散发,血流满面,嘴里不停地大喊:“不好啦!正午将有大祸降临家门,快逃命啊„„”

赶集的众人一见张员外这等模样,轰地一声,都随他背后跟着去看个究竟。只见张员外气喘吁吁地跑到家门口,连声大喊:“全家人听着,大难将要临头,快逃命啊„„”这时办饭的老妈妈先跑出家门,见张员外这般情形,忙问:“员外,你怎么啦?”张员外并不搭理,仍是大喊:“快逃命啦。”老妈妈以为员外疯了,正要回家叫人,突然晴空一个霹雳,响声震耳,轰隆一声,张员外的占地十多亩的一个深宅大院全都下沉,家后裂开了一条南北走向大深沟,宅院下沉形成一片池水,水清波翻,池水连着南北大沟,顺沟向南流淌。

这时张员外站在池边,欲哭无泪,愣愣站着,呆若木鸡,嘴里不停的咕叽着。这时算卦先生来到张员外身边,二人并没有答话,算卦先生拉着张员外的手,急匆匆向正南方而去,从此二人永无音信。后来,人们才陆续的从办饭的老妈妈口里知道一些关于张宅沉没的原因。

原来张员外的住房的墙角,有一个碗口大洞口,几年来丫鬟每打扫房间的尘土都倒在洞中,但总不见把洞填平,丫鬟觉得奇怪,好奇心促使,一天她拿一团丝线,丝线一头系一个秤砣,顺洞往下沉,一团丝线用完了,还没有测出洞的深浅。正测时,突然洞口闪现一道红光,原来是一条龙潜伏在洞底,那下坠的秤砣正撞上龙的眼睛,龙一声长吟,才出了一道红光,今天这个灾难就是这条蛰龙翻身出洞造成的。

自那以后,这片池水被当地人叫龙池。那条南北曲折蜿蜒的大沟,据说是龙身伏卧所致,人们称为龙沟。张员外的家沉入水底之事惊动了十里八村,而且越传越远,大家都想来看个究竟。当时每天都有不少男男女女,成群结队前来观看龙池、龙沟,“龙池”的叫法越传越远,“高堰集”的旧名就自然被“龙池”所替代了。

直到现在,那片池水虽然年深日久,仍清波荡漾,再旱年景,依然池水不减。现在人们又把“龙池”称为“寒洼子”。“寒洼子”以北隆起一片高地,人们叫“老龙滩”,那条南北走向的龙沟,现在依然发挥它的抗旱、排涝、灌溉作用。

历史在前进,形势在发展,进入新时代后,龙池村的党委和村委,正积极规划,把龙池、龙沟和老龙滩绿化、美化、亮化起来,把附近的“农家乐”办的更好,使 “三龙”圣地成为靓丽的风景区,成为高新区的又一个旅游景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