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太尼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阿片类强效镇痛药,一般用在癌症晚期或重症手术。病人如果疼得实在不行了,别的药都压不住了,医生或许会给你开芬太尼来顶一顶。
芬太尼有多强效呢,吗啡在它面前就是弟弟。芬太尼静脉注射的效果能达到吗啡的50-100倍之多,哪怕你原来疼得满地打滚,使用后也能立即安静下来。
但是芬太尼在医院可以是天使药,一旦出了医院,就能变成魔鬼粉。其实阿片类药物都是如此,它们药效强,加上能给人带来舒适感,便有人开始打它的歪主意了。
这几天我刚刷完一部美剧《成瘾剂量》,讲的就是这件事。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大药厂普渡制药突然灵光一现:能不能把止痛药做成日常药,然后源源不断的扩大利润?于是1996年他们开发出一款药,叫奥施康定(OxyContin),号称止痛时间长、成瘾性低,医生可以放心开,病人可以放心吃。
普渡通过种种手段,包括误导、欺骗、贿赂以及通过政府高层人士等等,使得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这种药,并得到了一个极不易成瘾的标签。于是本来用于治疗重度疼痛的止痛药被用于中度乃至轻度疼痛。然后一大堆医生开始疯狂给人开方子,谁说腰疼腿酸,先给来一瓶。
结果不到五年,奥施康定滥用在美国导致“阿片危机”,全美阿片类药物的处方量涨了三倍,到2010年一年能开出2.59亿张处方,几乎每个美国人每月能分到20片。
要是真如普渡所说,奥施康定极不易成瘾,问题本来不大。可惜阿片就是中国人所称的鸦片,长期服用你说会不会成瘾。奥施康定根本不是低成瘾,而是非常容易成瘾。
《成瘾剂量》中,几位正义的联邦检察官,以及DEA(美国缉毒局)一位女局长,充当了吹哨人的角色。他们很早就注意到了奥施康定带来的阿片药物滥用问题。但经过长达数年的调查取证,仍无法取得决定性突破,因为要对抗的家族和力量过于强大。
该剧集不长,总共只有八集,但把这些吹哨人处处碰壁的无奈描绘得淋漓尽致。直到2006年,检察官们终于取得了寒酸的胜利,让普渡的三位高管接受了三年缓刑和400小时的社区服务,外加六亿美元的罚单。
《成瘾剂量》剧集最后,DEA女局长梅尔前来恭喜两位检察官的胜利。她说:“萨克勒家族总有一天会倒下的。”
满脸疲惫的检察官只是回复:“我说不好。”
为什么说这是寒酸的胜利呢?因为普渡制药的控制者萨克勒家族完好无损,奥施康定继续大卖特卖。六亿美元看似天价,相比年销售额峰值超30亿美元的奥施康定,实在算不上什么重大打击,萨克勒家族成员仍旧长期位列福布斯富豪榜。
而另一面,此种泛滥直接导致全美“阿片危机”,因阿片滥用,美国在1999-2019年间致死约45万人。
直到2019年,美国几乎民怨沸腾,各地民众上街控诉普渡间接和直接造成的超40万人死亡和上千万人成瘾。舆论压力下,几十个州联合起诉普渡,2019年普渡制药申请破产,2021年达成100亿美元和解协议,萨克勒家族需支付约45亿美元赔偿,并放弃公司控制权。
请原谅我用较长的篇幅来介绍剧集,一是因为该剧质量上乘,豆瓣评分9.3。二是取材于真实事件,阿片危机在美国造成极大影响。以上说的还只是奥施康定这种半合成阿片类药物,它的口服效果约为吗啡的1.5-2倍。而完全人工合成的芬太尼阿片类药物可以用来给大象镇静,滥用致死风险更高。
可是这和中国有什么关系呢?
芬太尼因变体繁多、合成简单,全球打击更聚焦于源头化学前体管控。因此非法制造芬太尼所需的绝大部分化学原料来自黑市,美国许多机构此前多次指控中国未能有效遏制芬太尼及其前体化学品流入美国。比如DEA就称中国是“所有走私到美国的芬太尼相关物质的主要来源。”
美国国会研究处虽然承认,中国自2019年以来实施了更严格的管控,已阻断直接来自中国的芬太尼供应链。但他们也认为,这只是供应链转移到其他地方而已。芬太尼相关原料并不是通过国际配送直接供应,而是从各处将化学成分运送到墨西哥,再于墨西哥合成芬太尼后跨国走私进入美国。
去年,时任美国司法部长贾兰德还说:全球芬太尼供应链往往始于中国的化学公司,最终导致美国人丧命。
因此特朗普今年以此为由,对两次中国加征关税,合计20%,称“芬太尼关税”。他的意思是对中国发出明确警示:若不在当前这场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上与美国合作,中国将为此付出代价。
但在这件事上,很难说中国做错了什么。说白了,芬太尼只占中国出口的极其微小部分,哪怕是一毛钱芬太尼产品都不出口,对中国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并且在禁毒问题上,中国之严厉程度在世界也是排得上号的。
可是矛盾在于这个芬太尼相关物质,易得且便宜,这些化学品中一些化学成分在本国属于合法,可以用于正当生产。但到了毒贩手里,就成了合成芬太尼的前导化学品。
那么中国就听之任之吗?我查了下资料,并不是。2019年4月1日,中国已将一切芬太尼药物列为管制品;5月1日,将所有用于制造芬太尼的化学品列入受管制名单,这在当时就被视为美中贸易谈判中的积极行为。
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断有新的限制措施出台,但监管者往往发现,制造商研发合成前导物质新变体的速度,比当局发现并列入管制清单的速度更快。
那我们把芬太尼前导化学品彻底禁了行不行?
当然不行。
首先芬太尼是药品,是一种强效镇痛药,主要用于手术麻醉镇痛,是被广泛使用的药物。在医院的医生指导下你合法使用,一点毛病没有。把前导化学品禁了,有需要的病人怎么办?
其次,芬太尼前导化学品分很多种,它们都是化工原料,在医学,工业,农业中广泛使用,不可能像毒品那样打击。好比盐酸也可以制毒制暴,但你只能监管不可能禁。
这就是尴尬之所在。中国生产的是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往往是常见的化工原料。可市场摆在那里,既然如此,就会有跨国走私者铤而走险走私出口。也不能排除,有企业或个人,因为利润的驱使,明知用途不当也将其出口。
比如拜登政府就曾制裁过几十个中国实体和个人,指称他们涉嫌往美、墨运送约900公斤“被查获的芬太尼和冰毒的前导化学物质。”
可是同样的东西,为什么在不同的国家用途会如此悬殊呢。我认为还有文化差异的原因。举个抗生素的例子,这几年中国大城市开始对抗生素进行管控,小城市和农村还是比较泛滥,兽药和饲料中就更不用说了。而美国对抗生素的监管较早、相当严格,并且在农业和畜牧业中应用也有很强限制。
但回到止痛药上,就反了过来。中国人对疼痛的耐受程度高,还有“是药三分毒”的传统思想,你叫他滥用,他也很难滥用。美国人则趋向于有痛就止,又有自由思想的加持,当然就更容易泛滥。
剧集中就有件事,普渡制药一直希望打开德国市场,但无论如何努力都被拒绝。然后普渡一名高管说,德国人不信阿片类药物,他们觉得受苦也是治疗的一部分,这也是来自文化传统。
这就是芬太尼关税大致的来龙去脉,最后说两句个人看法,特朗普要加关税,他或许有他的考量,加不加也是美国的自由。但芬太尼问题更多来自于美国自身文化而不是中国影响,用芬太尼问题作为关税的理由,我认为是比较拙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