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董小姐开了个头,学术圈可谓暴雷不断,一个又一个“神童”被挖掘。其中重庆的这位刘某乔更是堪称“神童转世”,在本科时期就发表了14篇SCI论文。



本科就发表了14篇SCI论文论文是什么概念?有网友科普了,说就算是本科四年一直不停地写论文,在没有其他人帮忙的情况下,就算写到老也写不出14篇。



可不凑巧的是,刘某乔是有人帮忙的,帮她忙的正是她的父亲刘某华。刘某华可不止是刘某乔的父亲,也是重庆大学研究生院的副院长。



原来“神童”还有一位副院长的父亲?14篇SCI论文里也多次出现了刘某华的名字。网友合理怀疑刘某华利用职务之便,安排女儿参与了自己部分署名论文和专利的研究工作,存在论文和专利署名不当的学术不端行为。

5月10日,重庆大学火速给出通报。刘某乔的的国家奖学金和奖励和撤销了,父亲的研究生副院长职务也被免掉了,还遭到了严重的警告处分。



奖学金没了,父亲也丢了职位,刘家两父女可谓损失惨重。网友除了称赞重庆大学通报之迅速外,也不免质问这样的情况难道只有这一例吗?



没想到的是,业内对于刘某乔本科就发表14篇SCI论文并不感冒,表示这根本不算啥。

这到底是咋回事?

网友表示刘某乔名下的14篇SCI论文虽然看着吓人,但其实都不是第一作者,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严重。一般情况下,进课题组打杂也会给挂个名。



还有网友表示国内是认可导师一作学生二作的,所以刘某乔的情况只是单纯挂名,没啥大问题。若真给刘某乔一作,那可能用不着网友发现,那些研究生自己就要鱼死网破l。



另一位网友也表示这种情况确实不稀奇,自己师姐发的文章,导师都要带上他妻子和女儿的名字。他女儿参加各种比赛需要实验设计,导师都是让学生们帮忙做,一些全英文的ppt和演讲汇报就要研三的师姐弄。



网友十分无奈的表示,这就是“学伐家庭”,从来没去过实验室,但已经很多文章了。



只是常见,就代表合规吗?

或许这种现象更可怕之处在于,业内人士早已见怪不怪,甚至认为是约定俗成的 “潜规则”。当学术不端成为一种常态,公平公正的学术环境便名存实亡。这不仅摧毁了学术的公信力,更让无数寒窗苦读的学子寒心,长此以往,将严重阻碍学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