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非一本到985硕博连读,再到top2院校博后出站,回到双非一本任教,读书真的让我改变了命运,实现了年入百万的梦想。
我是个农村90后,跟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家长从小便教育我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但我那时候并不明白读书的意义,只是不想跟兄长一样下工地,毕竟读书会比搬砖轻松多了。
当年高考时考上了省会一所双非一本,然后中规中矩地混到了大四。然而求职时发现,学校教育跟市场需求之间始终差了一些东西,所以不仅工资不高,也找不到什么理想的岗位。于是考研便成了我们大多数人的选择,我又拿出高考的劲头,认真准备了几个月,最终以倒数第二名的成绩侥幸考上了一所985院校。
读研期间继续跟着师姐做她的方向,等她毕业后,我便接手了她的课题。不仅发了人生中第一批SCI,也顺利申请了硕博连读。然而那时候真的非常穷,每个月只有一点固定补贴,偶尔发个几百块,才能稍微改善一下生活。
于是在毕业压力不是特别大的情况下,开始琢磨怎么赚点外快。我当时的研究方向比较偏工程,所以偶尔会在网上发布一些自己写的代码和模型,久而久之便有了一些人气。虽然大多是跟我一样的穷学生,但偶尔也会碰上几个土豪,愿意花个几百块,让我帮他们调试。
直到2020年,很多企业被迫停止了生产,开始投入新产品的研发,我这才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也是在那时候,一个企业的研发主管主动找到了我。了解了对方遇到的问题后,我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认真给他做了个调试方案,测试结果出乎意料的好。
然后在他的邀请下来到了他所属的企业,跟他一起面对面调试了好几个同行的产品,最终相机的测试结果比市面上的成熟产品还要好,而我也因此收到了人生中第一笔巨款,返程途中一直激动得不行。对当时的我来说,这种感觉比发SCI还要爽。而我也在那时意识到自己学到的东西就是财富。
于是后来当达到毕业要求后,我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为企业解决问题。有一段时间,只要客户提出需求,我就会跑到企业里求着客户给点项目做。因为我在那时发现,只要第一个项目做好了,后续基本还会再找我。
但同时也遇到了两个问题:
一是经常外出,怎么给导师交代?
二是有的项目太大,自己的平台和资质都不太够。
综合考量之后,我决定跟导师坦白,说清楚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幸运的是,导师非常开明,不仅没有责怪我,而且愿意为我提供帮助。毕竟他也有课题和经费的考核。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我跟老师之间慢慢成了合伙人的关系。
博士毕业后去了一所普通院校做博后,博后出站后入职了一所双非一本。现在借助于学校的平台以及自己多年的积累,完成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时,也会承担一些企业项目,逐渐实现了小时候年入百万的梦想。对于我的经历,大家可能有一种看小说的感觉,但其实过程中的困难非常多。
熬夜、脱发都习以为常,被人放鸽子、背后捅刀子也都是常事。
在这个过程中,只能自己调整好心态,然后重新出发。毕竟长久的合作关系根基在于稳定的利益交换,只有建立起核心竞争力,才不会轻易被替代。至于你的心情如何,其实真的没几个人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