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洋洋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餐饮部助理研究员

中国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临床营养网》签约营养师/沈阳市优秀毕业研究生/辽宁省营养学会营养与烹饪专业委员会常委/秘书,老年营养专业委员会常委,营养与体重管理委员会常委,营养支持及特医食品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食疗分会理事。

今年两会后,“体重管理”成为热议话题。

国家卫健委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行动,明确指出我国3亿多慢性病居民的健康痛点—肥胖。令人震惊的数据显示:我国超重人群已超过一半,而每减重5%就能显著降低13种癌症风险,很多慢性病也能有效缓解。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世界卫生组织也早已将每年的5月11日确立为世界防治肥胖日,5·11的谐音是"我要1" , 最后的那个"1"代表苗条,通俗地讲就是"我要瘦"。但是,很多人在减肥 过 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区,其中之一就是:减肥期间不吃肉。之所以会存在这个错误观念,是因为很多人把肉同脂肪画上了等号,真相其实不然。

首先,我们不应该“谈脂色变”。

食物中的脂肪除了为人体提供能量,还能增加饱腹感,改善食物感官性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和贮存。 根据其饱和程度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为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是人体不可缺少且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构成了细胞膜的主要结构成分磷脂,是前列腺素合成的前体,能减少血栓形成的趋势,参与胆固醇的代谢而被认为具有降血脂作用。代表性的必需脂肪酸主要为ω-3系列和ω-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两者主要来源于海鲜、黄豆、肉类、坚果类和食用油等。

其次,肉类为优质蛋白的主要来源。

肉类虽含有大量脂肪,但是优质蛋白的主要来源之一。 蛋白质构成了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肌肉、脏器等,还构成了人体内各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如:酶类、激素、抗体等。这些生理活性物质不但在日常生理活动中至关重要,在减肥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此外,猪肉、牛肉等均含有丰富的铁和B族维生素,能够有效改善缺铁性贫血,其中B2和B6维生素能有效参与能量代谢和脂肪代谢。同时,肉类中的肉毒碱、肌氨酸含量比其他食品都高,对增长肌肉、增强力量较为有效。

关于肉类每日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已指出: 一般成人平均每日可食用鱼、禽、瘦肉和蛋类生重共计120~200g,其中鸡蛋每日可吃1个。鱼虾等水产类食物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且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建议每周吃两次或生重300~500g。


(图片来自中国营养学会官网)

最后,三大供能营养素此消彼长。

人体能量来源主要为三大供能营养素,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而肉类主要成分为脂肪和蛋白质。在日常活动中,满足能量需求和饱腹感的情况下,如果减少肉类的摄入,就一定会增加米饭、馒头、面条等碳水化合物类主食的摄入。当碳水化合物类的食物摄入过多,又不能及时消耗掉,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从而导致肥胖。而且,碳水化合物容易引起体内胰岛素的波动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的最新准则。三大供能营养素的控制,不单在家庭烹饪中应做好主副和荤素的搭配,在包装食品的选择上也应做到详细了解营养标签。其中的营养素参考值(NRV)对于三大营养素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今年,《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的几项内容也进行了重新修订。点

击链接:


因此,在减肥期间杜绝任何肉类摄入的做法并不可取。而是应该在控制总能量的前提下合理选择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饱腹感较强的牛肉、鸡胸肉和深海鱼类等食物。同时,应增加蔬菜等膳食纤维的摄入,并配合一定量的运动,使减肥事业事半功倍。

封面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参考文献:

[1]赵瑛. 营养控制肥胖 预防慢性疾病[C].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术会议论文资料汇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9:587-592.

[2]SIMONNET A, CHETBOUN M, POISSY J, et al. High Prevalence of Obesity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 (SARS-CoV-2) Requiring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J]. Obesity (Silver Spring), 2020, 28(7):1195-1199.

[3]Wan-Chen et al. Progression of insulin resistance: A link between risk factors and 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J].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2020,161.

[4]Vanessa et al. Effects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on weight loss, body composition and obesity related biomarkers[J]. Diabetology & Metabolic Syndrome,2015,7(S1).

《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

截止到 2025 年 5 月 10 日上午 8:00 时,本平台关注人数为:397666 名。更多信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