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十六观》

古人除了名字,一般还有表字或小字,号与别号等称呼,代表着他们的性格、或代表着他们的文章风格、或表明着他们的信仰……

陈洪绶的别号就特别多,传说在他出生前,有个道人给他父亲一枚莲子,所以陈洪绶出生后,小名莲子,别号小净名。

明末时,因数次赴京应试而不中,不得以而卖画积钱进入国子监,但他在看透了朝政之黑暗、士人皆“身谋而不及国”,又拂袖而去,躲到了徐渭的“青藤书屋”中吟诗作画。

明朝“覆亡”后,清兵入浙东,陈洪绶避难绍兴云门寺,削发为僧,“借僧活命”,自称悔僧、云门僧、九品莲台主者、浙江诸暨人。


一年后还俗,惭愧未能为国尽忠,然而悔已迟,故自号悔迟、老迟。晚年又改号老莲,学佛参禅,卖画为生。

别的字号最多也就四项俱全,可陈洪绶却刷新了世人对别称的需求,他是随着自己心意,境遇等状况,不停更改着别号,不知是为了纪念自己的遭遇还是以后能更加顺遂。

仕女画的审美突围

晚明画坛,犹如一片繁花似锦的艺术园地,各路名家竞相绽放。山水画领域,董其昌提出 “南北宗论”,创立 “松江派”,为文人画注入新的活力;花鸟画中,徐渭以迅疾顿挫的运笔、淋漓尽致的墨色,开创 “青藤画派”;而在人物画的天地里,陈洪绶更是独树一帜,其笔下人物造型夸张奇崛,格调高古,每一个题材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彼时的明代仕女画,主要呈现出两种风格走向。一种沿袭宋代院画传统,以工笔细密的笔触、秾丽绚烂的设色为主,如唐寅、仇英的作品,画中美人细眉小眼尖下巴,尽显柔弱秀美之态,仿佛一阵微风就能将她们吹倒,处处散发着婉约的韵味。


另一种则是借鉴梁楷、颜辉的阔笔写意技法,以寥寥几笔勾勒点染,笔势豪放不羁,墨色酣畅淋漓,着重捕捉仕女的意态神韵,吴伟、张路等人的粗笔人物画便是此类风格的代表。

然而,陈洪绶却在这两种主流画风之外,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他不随波逐流追求世俗眼中的 “美”,反而大胆地以 “丑” 为美。在他的画作中,仕女们的长相奇特,身形大多肥硕丰腴,骨感纤细者极为少见。尽管如此,相较于唐代仕女画,陈洪绶笔下的女子又显得相对细瘦。

但唐人画仕女肥胖是有原因的。元人汤垕看到周昉的画后,说:“周昉善画贵游人物,又善写真,作仕女多秾丽丰肥。有富贵气。”在唐代,贵妇人以丰腴为美,这种社会风尚自然反映在绘画创作中。


而到了明代乃至清代,社会审美倾向于细弱苗条的女子,陈洪绶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他力求追寻古意,故而创作出丰润的仕女形象。

但陈洪绶的这种创作绝非对女性的丑化。恰恰相反,他的每一幅画作都饱含着对女性的由衷同情、关爱,以及深深的尊重与赞美。

陈洪绶通过描绘不同形态的圆弧线、波纹线、蛇形线等,通过起伏、流动以及粗细、疏密、快慢、曲直、干湿等变化,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超乎时辈的装饰意匠,创造出古典东方女性美的经典。

圆浑丰满,夸张而不失度

陈洪绶的仕女图最着意于女性的身姿与手,其曼妙的身段步态,体现在与高士相伴,或读书、笼香、扑蝶、烹茶等生活场景之中。

陈洪绶晚年被人称为狂,精神变异,其实他早年精神也未必正常,他以好酒好女色而闻名,有时竟在众目睽睽之下追求女人,乃至非妇人陪而不寐,自控力竟弱到这种地步,恐怕也是一种精神病。


无怪乎物以类聚,陈洪绶晚年寄居在“青藤书屋”中,主人徐渭是一个旷世才子,也是一个精神变态的狂生,他的画很是怪异。

陈洪绶的作品与之不相上下,就如他笔下的仕女,发髻高绾、头部硕大,面部丰润,神情怪异、身体比例极不协调,甚至失去了大众普遍认同的美感。

但在陈洪绶的眼中,这种“畸人”即是“高古之人”,是他在追求和表现“高古”“古拙”之意时的特殊表现。


《扑蝶仕女图》

塑造了一前一后追逐戏蝶的两位女子,人物脸颊圆润,细长的丹凤眼配上吊梢眉,表情非常专注,情态有吴越时期美女西施微微弓背掩腹的柔弱之美。以细长柔软却不失劲拔的线条勾勒,有如一首柔软如水的歌,可以揉碎了明清男子所有的坚硬。


《调梅图》

画主仆三人,两丫鬟在火炉前专注调梅,女主手握团扇坐在石椅上,神态娴静,悠然望向前方,看似怡然自得实则也饱含了幽怨之思。画面简洁,墨色清醇,花瓶等物简约朴质,插画美而不艳,人物服饰亦非奢华富丽,整个画面充满淡雅协调而有现实感的情调。


《杨升庵簪花图》

画面展现了杨升庵流放后由于心情郁闷而放浪形骸的情景,表现他醉酒后由众女伶相簇拥、胡粉敷面、头上簪花招摇过市,臃肿邋遢、神情混沌的形象,与跟随其后两位玲珑窈窕、面容清隽的侍女形成鲜明的对比。


《夔龙补衮图》

共画三名少女,前一少女头部比胸部和臀部都大得多,少女身长只有三个半头的长度,头和身体似乎不是一个人。后面二个女童也同样是头大身短、不合比例,除此以外,线条细圆,色彩古淡,格调高雅都和其他作品相同。

结语:古往今来,受儒学影响的传统美学,有这么一种共同的倾向:似乎只有温柔敦厚才为一种美,文质彬彬才为一种美,中和才为一种美……。似乎只有这些,才是最高的审美理想。

然而,任何事物必有它的对立面,审美理想也如是。

陈洪绶的画以朴拙高古见长,人物不追求“美”,而是以“丑”为美。他的画风打破了明季吴门画派仕女人物以甜媚为美的风格趋向,建立了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他的艺术作品将中国绘画史中存之久远的“怪诞之美”发挥到更高的一个层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