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43年,鄂西的天空乌云压顶。日本人打着要“打通长江运输线”的算盘,陈诚咬牙调兵,横山勇绷着脸催炮,两边都跟上了发条,一步也不肯让。

前面子弹呼啸,后面参谋一张张催命似的电报飞来,谁都在硬撑。结果呢?这一回,顶不住的,居然先是日本人。



开局死磕,陈诚和横山勇都没打算先低头

1943年5月初,鄂西的天闷得压人。日本第11军司令横山勇下了死命令,必须打通长江航线,从武汉直抵宜昌,抢占物资,保障内线运输。摆在他面前的,是第六战区司令陈诚,带着14个军、41个师、近30万兵力,死守沿江防线。

5月5日凌晨,日军从藕池口、华容、白螺矶同时发起进攻。南岸堤防,一夜之间硝烟滚滚。第10集团军第87军第11师首当其冲,白洋堤阵地成了第一道血墙。日军小柴支队、户田支队轮番上阵,强攻南县、安乡一线。中国军队阵地在炮火下翻滚,修了再塌,塌了再修。



横山勇命令日军步步推进,不惜代价。5月7日夜,南县沦陷。第29集团军第73军伤亡惨重,被迫后撤至常德方向。第44军死守津市、澧县,阵地三天三夜换了五次手。

就在日军咬牙猛攻时,中国第六战区也在苦撑。参谋部电报催得飞快,陈诚顶着压力,拼命稳住安乡、南县防线。每个失守阵地后,立刻组织反击,一寸一寸抢回来。



安乡、南县血战之后,日军虽占地,但伤亡不轻。根据战后统计,日军第3师团、第13师团在第一阶段作战中,总共报损3426具国军遗体和1138名俘虏,自己也付出不小代价。

天上飞机,地上重炮,弹药哗啦啦砸下去,可攻势远没达到预期。

陈诚咬紧牙关死守,横山勇绷着神经硬推,双方都在拼老命。鄂西的雨季还没来,但血雨已经浇透了每一个山头。



渔洋关硬怼,打疼了日本人的老腰

1943年5月12日,局势往更深的泥潭里拧。日军主力第3师团和第13师团集结完毕,从枝城附近渡江南下,目标直指渔洋关。

渔洋关地势险要,北临长江,南守清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国第10集团军第87军第11师驻守白洋堤,防线岌岌可危。5月12日拂晓,日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强渡长江,步步推进。当天傍晚,日军突破白洋堤,势如破竹。



陈诚紧急调派第30军、第94军增援,命令死守渔洋关。5月17日夜,第11师在月光下突袭,趁日军立足未稳,发起反攻。白刃战持续到天亮,双方刺刀绞在一起,血洒山岗。

5月18日清晨,中国军队猛插渔洋关侧后,一举切断日军第13师团补给线。后勤断了,火力也歇了,日军前线阵地陷入干瘪状态。补给车队半路被伏击,粮弹被截,增援跟不上,士气急剧下滑。

渔洋关的反击,像钝刀子慢慢割开了日军第11军的肚皮。5月20日,日军第3师团、第13师团被迫合兵一处,靠近都镇湾试图固守。连日阴雨,让长江水位上涨,日军退路岌岌可危。



第六战区趁势展开反扑。87军、94军、30军轮番出击,从渔洋关到宜都一线,形成包围之势。子弹用尽,拼刺刀;伤兵满营,仍死守阵地。渔洋关一战,直接打断了日本人西进的脊梁骨。

血肉铸成的防线,在渔洋关坚硬如磐。日军兵锋被压住了,节奏慢了,气势短了。陈诚亲自到前线督战,衣服没干过一件,靴子踩满烂泥。鄂西的天,变了。



石牌死撑,胡琏在山头插了面国旗

渔洋关失利后,日军第11军全线后撤,缩回石牌、清江一线,死命硬撑。1943年5月28日,中国军队发起总攻,石牌会战打响。

石牌,长江边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头,地势高险,易守难攻。第11师第7连奉命驻守阵地,背水死战。5月29日凌晨,日军炮火像雨点一样砸在阵地上。连长负伤,排长战死,7连阵地上弹坑连着弹坑。



天亮后,日军步兵发起冲锋。第7连残部以一敌十,趴在碎石中,迎着机枪火力反击。胡琏亲自指挥第11师增援,他手里攥着一面国旗,吩咐:“插在最高处。”

石牌顶上,子弹打光了,兵们掏出刺刀和工兵铲。血战到中午,日军攻势被死死挡住,山头插上了一面破烂却鲜红的国旗。



日军第13师团突围失败,野沟支队接应受挫。第39师团从长江北岸也调不来兵,前后夹击没了着落。6月初,日军高层认定继续作战无望,横山勇被迫下达撤退命令。

1943年6月1日,第六战区下令全面追击。宜都、枝江、松滋一线迅速收复。日军狼狈撤退,丢弃大量物资,沿路弃尸遍野。



战后统计,第六战区公布“歼灭日军2.5万人”,虽然存在夸大,但实际日军自报也伤亡近5000人。第六战区自身死伤过万,但终究守住了鄂西门户。

陈诚咬着牙站在石牌山头,望着滚滚长江,衣襟破烂,眼神坚决。鄂西会战这盘棋,打了25天,血肉筑墙,命搏到底。这一次,撑不住的,终于是日本人。

参考资料

鄂西会战:中国军队百战百败的“大胜”-抗日战争纪念网-2017-04-07

鄂西会战综述-黄埔军校同学会-2023-05-30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