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随着几十年战争的硝烟散去,人们也开始对昔日犯下罪行的人进行清算。

1951年的一天,湖北沔阳县的公安局抓到了一个名叫“黄标”的犯人。据当地群众透露,此人在抗日时期投靠过日军,做尽坏事。



在经过一番走访取证后,我军也确定了事实,决定对他进行处决。

然而,一听到这个结果,一直沉默不语的黄标终于坐不住了。在去行刑的路上,他剧烈挣开束缚,并大声喊着:“这事要问李先念!”

这事和李先念有什么关系,难道他的身份另有隐情?



悲惨的少年时期

黄标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中,由于家贫,一家人只能靠租种地主家的田地维持家用。

然而一日胜过一日的地租和赋税却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导致一家人越干活越穷。



到最后,他们只能卖儿卖女抵押债务。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黄标深刻了解了旧社会的黑暗,并逐渐对地方的豪强劣绅产生了深深的愤恨和厌恶。

为了保护家人,他在十几岁时便拜师学艺,练就了一身的拳脚功夫。



然而,虽然本领高了,很少有人再欺负他,但他依旧无法阻止那些高官肆意欺压底层人民。

他也意识到,光是自己强大还是不够的,他必须要带动更多受压迫的人民站起来。



彼时正是大革命浪潮最激烈的时候,有越来越多的进步人士深入农村解放乡亲们的思想,鼓励他们拿起武器与坏人进行斗争。

有着豪情壮志的黄标顿时也被这火热的革命氛围所吸引,当即就加入了这支农民队伍中。



由于他作战勇敢,又在当地有着极高的威望,不久后他便成为了农民运动的领头人物,并开始受到上级,同时也是我党人员李人林的赏识。

在上级的影响下,黄标对我党思想产生好感,并下定决心要追随我党革命一生。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大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时,老蒋突然发动了政变,我党顿时陷入了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黄标毅然站到了我党身边,开始与国民党以及地主武装作斗争。



当时我军武器落后,又缺粮少药,但黄标的革命意志却非常坚定。每次遇到难缠的敌人,他都会将枪里的子弹打光,然后用肉身与敌人厮杀。

然而即便是如此勇猛的壮士,最终还是没能敌得过敌人成千上万的钢铁部队。



1932年,他领导的农民运动因为寡不敌众败在了敌人的手下,后来又因为有人告密,敌人又对部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偷袭,原本七零八落的队伍也彻底被冲散了。

敌人趁此机会当即对黄标甩出了通缉令,扬言若是抓到他当以重金悬赏。



就这样,黄标还没有机会再重新组建队伍,自身的安危便遭到了威胁。

无奈之下,他只能连夜离开家乡,试图寻找红军队伍。



误打误撞入贼伙

好巧不巧,就在逃亡的途中,他因为路见不平救下了一个落水的女童。结果等他将女孩送回家后才得知,原来这孩子竟然是金华寨大当家的亲侄女。

对方得知此事后当即将他当成了座上宾,不仅好吃好喝地进行招待,还想与他结拜为兄弟。



彼时已经流浪多日的黄标也确实饿极了,毫不客气地接受了对方的饭菜。

几杯酒下肚,酒意上涌的他竟然答应了对方要结拜的请求。等酒醒后,他也不好再推辞,只好和人家称兄道弟起来。



后来大当家又多留他住了几日,发现他不仅讲义气,并且十分勇敢有谋略,于是便生出了将他留在寨子里的心思。

黄标得知他的想法后也确实犹豫了,毕竟外面一直在通缉他,而他那么长时间都没找到红军,恐怕部队早就走远了。



倒不如直接留在寨子中,用另一种方式与敌人进行斗争。

就这样,他正式成为了寨子的二当家。从那天起,他便在寨子中立下了几条规矩,一是只能针对地主恶霸,绝不能为难穷苦人民;二是只取财,不索命;三是路见不平,要拔刀相助。



此后,寨子中的人便以这三条规定为准则,跟着黄标到处惩治土豪劣绅,获得了当地百姓的爱戴。

1937年,日军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沔阳县也沦陷在了敌人的铁骑之下。

然而,这里的人民个个刚强不屈,全都自发地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日军虽然兵强马壮,但还是敌不过数千先仆后继的爱国民众。

最后他们决定拉拢当地有威望的人,间接控制这里的百姓。很快,他们就盯上了金华寨。

彼时的寨子中,由于大当家年事已高,黄标便接替了他的职位。而日军也就将他当作了主要的拉拢对象。



不久后,日军便多次拿着重礼过来拜访,但每一次都被黄标命人赶了下去,最后他甚至规定了只要是日军,一律不准放上山。

然而,就在百姓们被他这种“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所折服时,外面竟然传来了黄标要和日军合作的消息!



是好人还是坏人

黄标确实开始与日军合作了,并开始大肆出入日伪军的据点。有很多乡亲们目睹过他与昔日鱼肉百姓的伪军头子勾肩搭背,宛若亲兄弟的样子。

见此情形,百姓们对他失望至极,寨子中一直追随他的汉子们也纷纷离他而去。



仿佛只有黄标依旧沉浸在敌人给予的权力与富贵中。

后来因为难以忍受自己的儿子做出这种违背良心的事,他的母亲选择自尽了。

黄标得知此事后匆忙赶到家中,却被兄弟姐妹赶了出来,并扬言要与他断绝关系。



结果黄标只是欲言又止,他对着母亲的棺椁磕了三个响头后便离开了……

就这样,黄标在众叛亲离中度过了整个抗日时期。

到了1945年,日军被驱赶出去后,黄标的真实身份才被大白于天下。

原来,黄标这么多年一直受我党的指示在日军内部进行潜伏。



当年日军占领沔阳县后便抓捕了大量爱国人士,我军想要打入敌人内部获取消息也没有办法。

在得知日军对黄标有拉拢之意后,我军当即派出了他昔年的领导李人林过去与他取得了联系。



一开始得知我军想让他打入敌人内部时,黄标是拒绝的,但李人林为他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并为他介绍了当前的严峻形势。

最终,为了不再有更多的抗日人士牺牲,为了大局考虑,他最终同意了这个请求。



此后,黄标便一直默默潜伏在敌人内部,期间他不仅解救了大批被关押的革命人士,还偷偷为抗日军队运输了大量枪支弹药。

期间他也因为几次执行任务时差点被敌人发现,所幸他凭借着聪明才智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一次次化险为夷。



而这期间他所经历的委屈与谩骂,也全都被他独自吞进了肚子里。

抗日结束后,人们这才知道真相。之后,黄标便带领着自己的部队赶到了豫鄂边,加入了李先念的部队。

李先念得知他要过来亲自出来迎接,紧紧地握着他的手,称赞他是人民的大英雄。



此后,他便被任命为了襄南军分区汉沔指挥部副指挥长,继续奋斗在解放战场上。

但由于后来战斗太过猛烈,黄标在作战时再一次与部队走散。随后他便化装成乞丐,一路开到了湖南。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他才终于联系到了一位老战友。在对方的帮助下,他成为了武汉公安局的情报站站长。

结果平静的日子没过两年,便又出现了变故。

1951年,有人认出了他,知道他曾在沔阳县与日军合作过。随后众人便将他扭送公安局,打算将他“绳之以法”。



虽然黄标多次为自己解释,但因为证据不足,始终不被人相信。

最终部队决定对他进行处决。得知这个消息后,黄标直接愣住了,他完全不知道怎么证明自己的身份。



后来在前往刑场的路上,他才终于想起一个人,于是他拼命挣开束缚,对着众人大喊道:“这事你们得到了问李先念,他可以为我证明!”

众人大惊,李先念可是高级首长,他怎么会认识呢?虽然有着质疑他的话,但为了保险起见,他们还是暂停了对他的处置。



随后他们便将此事报告给了上级,打算询问李先念同志的意见。结果,没过多久,上面的回复还没下来,黄标便因病去世了。

直到后来他的子女们到处奔走,寻找真相,才让这件事大白于天下。

最后,黄标同志的骨灰被迁移到了湘鄂西苏区烈士陵园,这也算是落叶归根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