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1月,解放军华北野战军仅耗费7天时间,就一举攻克号称“固若金汤”的冀中重镇石家庄市,全歼守军2.4万人。这是全面内战爆发以来,解放军攻克的第一支坚固设防的城市,这让同为华北重镇的天津方面大受震动。时任保定绥靖公署副主任兼天津指挥所主任上官云相和市长杜建时开始加速建造全长40公里,南北宽12.5公里,东西长5公里的环城永备工事。
天津城高池深,道路直通碉堡门口
作为北方第一大工业城市、古都北平屏障,天津自古就有“京畿门户”之称,修筑有高大坚固的城墙,城外还环绕一条宽12米深2.5米的护城河,河水深度保持在3米左右。上官云相等人以此为依托,每隔50米城墙便加筑1座碉堡,重点防区更是30米就设1座,使得整个外城大小碉堡超过1000座。
城外环城还敷设了多段铁丝网,重点防区还都通上电。在碉堡和铁丝网内侧铺设一条5米宽的公路,保证卡车、装甲车可以直接行驶到碉堡门口,随时补充兵员弹药等。为了扫清射界,守军将城池四周2.5公里的所有建筑全部拆毁,并挖断市区与市郊几乎全部的公路和乡村土路,仅剩的几条也都安排重兵驻守,日常用拒马隔断。国民党当局对外吹嘘“天津穿上了盔甲”。
重要据点扩建,城外到处埋设地雷
1948年6月,陈长捷从国民党联勤第八补给区司令调任天津警备司令,一上任就开始四处强征壮丁,组成“警备旅”,同时继续改建并增强天津的城防攻势,号称要实现“大天津碉堡化”。他从华北“剿总”和南京国防部请来土木工程专家,组织城防构筑委员会,对全城135个重要据点扩建翻修,将砖石堡垒升级为钢筋水泥碉堡,并加建大小碉堡组成纵深配置。
在碉堡体系修建齐备后,陈长捷又开始命令守军在城外各要点及城墙附近50米内埋设地雷,城内的兵工署第70兵工厂和天津机械厂日以继夜的加班生产,最后城外埋设的地雷超过4万枚。他还在市内各十字路口、胡同、码头加修临时碉堡,并将守军划分了3个主要防区和1个核心阵地,要求他们要用拼命的精神保命、用毁家的精神保家、战斗到上无片瓦、下无净土。
守军士气低落,29小时全部投降
但天津的10万守军也不是傻子,知道国民党政权早已日薄西山。更何况工程的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投入了5个野战纵队、22个师共34万人,还配备500余门重炮、30辆坦克和16辆装甲车,自己根本没有必要“拿鸡蛋碰石头”,为行将覆灭的蒋家王朝陪葬。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时,对天津的总攻刚刚开始,各条战线的守军就先后开始溃散,次日5时许,陈长捷所在的天津警备司令部大楼就被攻克,陈本人也被俘虏。
到下午3时,城内最后一股守军第151师在包围下宣布投降,天津战役结束。从1月14日上午10时总攻打响到1月15日15时战斗结束,只用了29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