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1951年5月抗美援朝时期,毛张苗带领连队突袭五马峙,连续击溃敌军13次狙击。

不但顺利完成任务,更歼敌500余人,致使敌人两个师撤销番号。

回国后,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热情接见了他,他也一路升任至师长。

当时那场战役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高?



二营突袭五马峙

1951年5月,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打响。

志愿军到达昭阳江北岸附近,准备从此地出发,夺取30里外的五马峙。

在这次任务中,一七八团二营作为主攻部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此地地形复杂,环境恶劣,行军效率将大大降低。

而毛张苗率领的五连并非主攻连,只是预备队,营长对毛张苗的要求是跟着部队走,没打算让他在前面顶着。

根据战术规划,六连作为主攻,走在大部队前方。

在阴阳里,六连与南朝鲜李承晚军队战至一处,并成功将敌人击溃。

但是在追击过程中,天气突变,大雾弥漫,给六连带来极大的行军困扰。



接到六连的消息后,营长马上指派四连代替六连作为尖刀连,迅速赶往五马峙。

四连行军没多久,同样遇到了大雾天气。

当时条件较为艰苦,并没有先进的测位仪器,四连几次尝试走出雾霾区域,都没有成功。

无奈之下,只能再次汇报情况。

此时,两个被寄予厚望的连队纷纷遭遇困境,营长只能再次指派其他连队执行任务。

就这样,毛张苗所在的五连顶了上去。

虽然营长一开始将五连定位为预备队,但毛张苗并不这么想。

在六连执行突击行动时,毛张苗已经开始研究当地的地形图,并在反复推演下,对突击路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马峙杀敌

5月16日晚,毛张苗接到任务后,对行军路线做了针对性规划。

按照计划,留给毛张苗连队赶路的时间只剩5个小时,而他距离五马峙还有二十公里左右。

想要在5个小时里绕过一重又一重的山地,是非常困难的。

好在毛张苗做过精细的部署,全连对此处地形也有一定了解,所以行军速度一直保持在较快的程度。

在赶路期间,连队连续遭遇敌人小股部队的截击。

为了尽快在规定时间到达目的地,毛张苗告诫战士们不要在抓俘虏上耽误时间,目前最重要的是到达指定地点。



在下半夜,队伍行到721高地,此时距离规定时间越来越近,战士们在长途行军与战斗过程中,已经消耗了大量体力。

但当看到敌人的身影时,仍然是一个个士气高昂,奋力厮杀。

几个照面后,敌人被冲击得四散而逃。

毛张苗快速收拢队伍,继续追击,一直在5月17日到达五马峙。

在五马峙,志愿军占据有利地势,看到李承晚的部队与部分美军正在朝这边移动。

从行军路线来看,是朝汉城方向而去。

毛张苗意识到敌队形松散,状态较差,便想趁机杀进敌阵,消灭这股敌军。

他命令两个排前往两侧高地,给予火力支援,自己则带着剩余的一个排冲到公路区域,截断敌人的去路。



当时南韩第三军团的司令正在队伍中,看到志愿军直接吓得仓皇撤逃,甚至没有组织起像样的攻击。

而南韩第3师和第9师在撤退过程中遇到志愿军截击,只能束手待毙。

不久后,大部队陆续赶来,一举拿下了这次胜利。

这次战役为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十分关键的基础。

而与此同时南韩那两个被截击的师,也在战后被撤销番号,成了毛张苗辉煌功绩的背景板。

战后,五连被记集体一等功,毛张苗本人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

回国后,毛张苗又参加了解放一江山岛战斗,历任团长、副师长、师长等职。

同时,为了表彰毛张苗作出的贡献,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还专门接见了他。



参考资料:

《从裁缝到抗美援朝英雄,我父亲毛张苗的传奇人生》观察者网

《致敬英雄!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丨我老了,但照片里的故事不老》新京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