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介绍第三次战役中志愿军涌现出的特等功功臣。
王凤江(没有找到这位英雄的照片)
1950年12月31日白天,临津江东岸的美军一脸轻松地看着还没有完全封冻的临津江。
虽然临津江冬季江水很浅完全可以趟水而过,但是冰冷刺骨的江水对于涉水过江者来说,那无异于是要忍受白刃上身的痛苦。因此美军将防御的重点集中到了江上的桥梁,对于尚未封冻的江面只是派了几个警戒哨防止志愿军侦察兵渗透。
然而下午17时5分时,随着五颗信号弹在西岸升起,原本静谧的一片白雪世界的东岸上突然涌现出了无数黑点,那正是发起进攻的志愿军战士们!
大批志愿军战士冲上河岸,然后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踏上临津江上的冰面,当他们到达尚未结冰的河面前时,毫不犹豫地便一跃进入了冰冷的江水里!
美军哨兵眼见志愿军战士纷纷跃入冰冷江水中被震撼住了,一时间呆立在原地傻傻地看着,竟忘了向上面通报。直到被上司打来询问情况的电话铃声惊醒,这才想起该向上面汇报志愿军已经发起进攻。
志愿军出敌不意地涉水发动进攻,完全打乱了敌人的战前部署,东岸的制高点147高地上敌人的火力部署都是针对大桥的。当147高地守军还在手忙脚乱地将机枪和火炮转变方向时,涉水过江的志愿军已经纷纷登上了西岸!
这支在冰天雪地中于白天直接涉水强渡临津江的志愿军部队,是第39军第116师347团7连。
这是一支英雄的人民部队。
1948年10月1日辽沈战役关门打狗的关键——锦州之战中,正是这支部队与十倍于己的国军血战,接连攻破了锦州门户义县守军的三道防线,打退了敌军的七次反扑(全连包括王凤江在内仅剩17人),因此7连在战斗被授予了‘钢铁连’的称号。
著名的军旅剧《士兵突击》,主角所在的‘钢七连’参照的对象正是该连。
率领7连强渡临津江的,正是它的传奇英雄副连长兼1排排长王凤江。
王凤江在解放战争中立下四次大功、七次小功,因此光荣地出席了1950年9月举行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的亲自接见。
登上临津江东岸的王凤江继续率领自己的部队创造奇迹,仅仅45分钟,他便带领自己的部队成功拿下了美军重兵据守的147高地。
7连的战士们攻上147高地时已经是黄昏,在朝鲜凛冽的寒风中,衣服上的江水此时都已经结成了冰。所以147高地上的志愿军战士们无不身披冰甲,一个个在落日余晖里熠熠生辉。
然而攻取147高地后,王凤江和他的7连战友们却并没有进行休整,他们身披冰甲继续向敌人纵深挺进。插入敌军内部的7连一举拿下了敌军纵深的炮兵阵地,接着向纵深继续扩大战果,连续拿下了敌人在马智里、于义军的阵地。
7连为强渡临津江战役的全面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7连被记集体二等功一次,并获颁“临津江突破英雄连”锦旗一面。
1951年1月2日,王凤江所在的7连和兄弟部队一起攻取了釜古里公路周遭的高地,截断了英国皇家第27旅来复枪团的后路。
1月3日,为了打通逃路,英军调来了百夫长重型坦克,掩护来复枪团向志愿军的阻截阵地发起了不断地猛攻。7连的阵地一日里遭到了英军七次猛攻,7连英勇作战成功地坚持到了后续部队赶到,最后仅有7位战士幸存,7连所有班长及以上指挥员都壮烈牺牲。
釜古里阻击战,是为7连打得最为惨烈一场阻击战,‘钢铁’之名实至名归。
王凤江在英军的第四次进攻时,不幸被近处爆炸的炮弹弹片击中要害战死沙场,年仅26岁。
战后志愿军总部为王凤江烈士追击特等功,并将他生前任排长的7连1排命名为‘王凤江排’。
《士兵突击》中王宝强饰演的男主角许三多在七连所在的排,一直被模糊处理未公布具体编号,显然是在避王凤江烈士的讳。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的朋友还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