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爆发后,新中国决定组织部队志援朝鲜。而志愿军首任司令员是彭老总,他率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在朝鲜战场上打出了威名。到了1952年,彭德怀因病回了国,并且留在了国内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

而接替他职务的是副司令员邓华,中央也并没有从国内重新派人过来。



其实,在抗美援朝之前,就是否支援以及司令员的选择,中央还是考虑了很久。关于司令员的人选,一开始并非是彭老总,而是粟裕。当时在志愿军之前,中央就组建了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就是粟裕,并且专门给他派了肖劲光等将领配合他的工作,还为了保留了职务一阵子,但粟裕因为身体原因,并没有上任。

那么,为何彭老总回国后,接班的不是粟裕,而是邓华呢?

彭老总回国后,志愿军又历经了三位司令员,分别是邓华,杨得志以及杨勇还是其中杨勇还是最后一任。

三位中唯一的邓华是最早一批来朝鲜战场的,当然了,他的实力也是有目共睹。

其实,当时之所以没有让粟裕来朝鲜接替彭老总原因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彭老总是在1952年回了国,并且就留在了国内。其实,当时上级想让陈赓接替他的职务,只不过陈赓代理了一段时间也回了国,去办校去了,因此邓华成为了接替者。



而且,当时的局势跟志愿军支援前完全不一样。在朝鲜,志愿军第一阶段经过连续五次战役,已经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三八线,并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

这个时候,美国已经意识到战争打不下去了,决定转入战略防御,准备同中朝方面举行谈判。虽然之后美国人不老实,战争仍然在打打停停,但与之前的局势完全不一样。

邓华从一开始就跟着彭老总,在经验上明显更加合适。关键在于邓华是由政工干部转型为军事主官的将领,他的能力非常全面,也在解放战争期间,担任过兵团司令员。

可以说邓华完全有能力胜任志愿军司令员这一职务,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因此,没有必要非得从国内派过来一位资历甚至职务都跟彭老总不相上下的将领。而且,从邓华之后,虽然另外两位也都是从国内过来的,但也和邓华一样,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兵团司令员的将领,但他们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

第二点,粟裕的确也是身体有问题。他在解放战争期间,就有头疼的问题,再加上繁重的工作也加剧了他的病情,尤其是发作起来,很痛苦。



建国后,他的病情并没有好转,因此才留在青岛休养。后来,他又去了苏联治疗,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回来之后,他也一直身体不好。

因此,让粟裕去的话,就跟第一次选择他的时候一样,就是他能不能够坚持住的问题。毕竟,身体在那摆着。

所以,根据当时的局势,以及粟裕的身体情况,中央并没有让粟裕去朝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