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全面内战正式打响,华北地区作为重要战场,一直是双方争夺的焦点。蒋介石早在开战之初,就在此设立了两个战区,分别是以西北军老将孙连仲任司令的第11战区,负责河北省和平津两市;以晋绥军悍将傅作义任司令的第12战区,负责察哈尔、绥远两省。
华北两战区成绩悬殊
其中,第12战区战绩不错,傅作义不但守住了自己的地盘,还借助解放军围攻晋北中心城市大同的机会,大敲竹杠,硬是以出兵救援为条件,逼着老东家、“山西王”阎锡山将晋北地区划入了自己麾下。随后,他又出兵偷袭解放军晋察冀根据地首府张家口,侥幸成功,在各大报纸电台上出尽了风头。
相比之下,第11战区的表现就有些惨不忍睹。孙连仲虽然也是一员悍将,在台儿庄战役中面对日寇精锐矶谷廉介第10师团,连续4天死战不退。但在内战期间就不灵了,先是进攻张家口被傅作义摘了果子,又在清风店战役中损失了战区主力、第3军罗历戎部,损兵17000余人;1947年11月,冀中重镇石家庄失守,守军2万余人被全歼,这是解放军使用攻坚战术夺取的第一座大城市,让迷信城市堡垒的国民党高层颇受震动。
孙连仲戎装照
上任之初就吃了大亏
鉴于孙连仲的拙劣表现,蒋介石忍无可忍,下令其与傅作义部完全合并,成立“华北剿匪总司令部”,简称华北“剿总”,由傅作义担任总司令,主持华北军政全局。如此一来,傅作义的势力范围就从平绥铁路西段延伸至平津及平汉铁路北段,再也不必保存实力,可以拉开架势与解放军华北野战军较量。
最初交手,傅作义吃了个大亏,1948年1月7日,华北野战军佯攻涞水城,他派出自己的头号精锐、赖以起家的第35军从保定乘车前往救援,结果遭到重创,军部及主力新32师被歼灭,损兵8000余人,军长鲁英麟也引咎自戕。但此战,华北野战军也损失不小,此后一段时间,都尽量避免与傅作义进行“以主力对主力”的决战。
涞水战役第35军遭伏击
此后大半年,基本未遭受损失
1948年3月,傅作义主动还以颜色,趁着华北野战军主力攻打察南、绥东一带的机会,派出麾下另一精锐——骑兵第12旅鄂友三部,乘虚偷袭华北野战军后勤基地——冀中军区,攻占军区首府河间等地,烧毁大量粮食物资,连军区司令孙毅做饭的锅都砸了,最后才在我军援兵的逼迫下撤回。
此后,傅作义费尽心思,一直想找华北野战军主力进行决战,但华北野战军始终虚晃一枪,不与其正面交锋,一直持续到年底东北野战军主力入关。尽管在此期间,傅作义并未取得太大战果,但也没有遭受什么损失,地盘也还算完整,相比于丧师失地的东北、华东、中原等战场,已经算是表现上佳。
平津战役胜利,傅作义部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