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路军120师中,周士第是一位资历颇深的参谋长。他曾先后参加过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同时,周士第还是黄埔一期学员,陈赓的同窗,林彪的学长。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出色的参谋长,建国后却一直没有得到重用,这背后有着怎样的隐情呢?
周士第是世纪之子,出生于1900年,广东子弟。周家是当地的大户,故而周士第得到了优质的教育,能够上得起私塾。时间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野驴,一晃就奔到了1914年。14岁的周士第考入了琼崖中学。
在校期间,周士第接受了先进思潮,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五四时期”,周士第还被选为学生联合会干部,组织了抵制日货的运动。
6年以后,周士第结束了读书生涯,转而来到了本县第二高等小学任教。不过当时社会内部暴乱事件频发,周士第只干了一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了南方革命中心——广州。这一时期,周士第迅速成长,并和同乡的徐成章结识,参加了广州的外围组织“琼崖革命同志会”。
大革命期间,徐成章作为黄埔军校特别官佐,推荐周士第进入了黄埔,他也被编为学生第二队,开启了军旅生涯。1924年末,在徐成章的引荐下,周士第正式加入了中共。
在黄埔,周士第得到了重用,被任命为新成立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副队长。名义上,这支铁甲部队是在孙中山名下,实际上这是中共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铁甲车队下辖3个排,总编制136人,官兵多是黄埔军校、中共党员、国民党左派军官、工农骨干,经费也是由共产国际提供。
在和军阀陈炯明作战时,铁甲队表现不俗,就连英国报纸也评价道:“沙鱼涌一战,中国政府军之勇敢无与伦比”,这里的中国军队指的就是周士第、徐成章带领的铁甲队。
后来,在周总理的组织下,效仿铁甲队,成立了闻名天下的“叶挺独立团”。这时,周士第任第一营营长。北伐时期,周士第因谨慎低调的行事作风和缜密细致的指挥风格,得到了叶挺的赏识,升为独立团参谋长。
可以说,在北伐时,周士第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惜的是革命不是一帆风顺,而是狂风骤雨。能够在恶劣的挑战下,继续前进的才是真的勇士。“四一二”之后,周士第参加了南昌革命。起义失败后,组织上本来是派周士第去香港找外援,他却下了南洋,当了逃兵。
周士第自己对这段经历也不讳言,自言道:“主要是自己无产阶级的立场不坚定,有了悲观情绪。”相当长的时间内,周士第脱离了党组织,一直在福建活动。当然,他也不曾干过坏事,阻扰大革命。
1935年冬天,周士第重回党的怀抱。当时组织下的结论是重新入党,党龄从1924年算起。抗战爆发后,党组织还是非常信任周士第,任命他为120师参谋长。在解放战争中,周士第谋划了多项作战方案,给予了日本军队非常沉重的打击。比如说1940年的春季反“扫荡”行动。
解放战争时期,周士第担任了晋西北野战军司令员,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指挥员。1949年末,周士第参加了进军大西南的战役,为解放战争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新中国成立后,周士第为了建立空军,奔走于全国各地。抗美援朝期间,周士第又承担了防空任务。尽管客观因素的冲击,周士第还是尽心尽力。1955年,周士第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若不是革命早期,有过脱党行为,要是能一直发展,周士第少说也的是个大将。
这之后,周士第因为身体原因,减少了工作量。授衔4年后,周士第便离职休养。中间也有过出山,但曝光度一直不高,后于1979年逝世,享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