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合研制的人形机器人“锦小智”在农场帮忙。成都锦城学院供图

  4月29日,在位于四川省成都锦城学院校园里的大学生农场,师生忙得热火朝天,迎来了属于校园的丰收季。

  自2005年建校起,成都锦城学院就将劳动教育作为必修课覆盖全体学生,并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006年,学校开辟了约20亩地,作为劳动教育的载体,由学生负责农场的日常运行和维护。和往年相比,今年这堂劳动教育课有了新成员。校企联合研制的人形机器人“锦小智”首次登场,与师生一起在田间地头收割油菜籽、摘胡豆。大家以这场喜庆丰收的劳动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并为即将到来的母校20岁“生日”献上特别的礼物。

  身高1.8米的人形机器人“锦小智”上阵帮忙,虽然动作略显笨拙,但这个家伙不怕苦不怕累,也不怕泥土弄脏了双脚。成都锦城学院师生二次开发的“萌宠机器狗”也穿梭在农场里,身背油菜秆在田野间行走,成了同学们劳动的“小帮手”。

  “‘锦小智’的外观设计、程序设计全部是由成都锦城学院师生独立完成,在高低不平的田间地头,坑坑洼洼的石子路上也能实现较强的平衡控制、多自由度协调和多种交互动作,机器狗的运动控制、步态算法等有着超乎预期的呈现,同学们为其编写了各种有趣的动作和指令,体现了机械电子、控制算法和软件工程的紧密结合。”智能制造学院教师赵汝和介绍。

  “劳动是成都锦城学院学子的必修课,我们自己研制的机器人当然也要参加农场特色劳动。”智能制造学院大三学生符昊笑着说,“和机器人‘锦小智’亲密配合协作,一起参与这场高科技与泥土味完美融合的劳动体验,真的很有意思。”

来源:中国青年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