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在外面吃饭,有一道北京烤鸭,这几乎是迎接来京亲朋好友必吃的菜,席间小镇就说要拿这只烤鸭写今晚的文章。饭店的烤鸭价格不一,一般怎么也得百元左右,而很多街边、菜市场的烤鸭店,一只烤鸭才20多元甚至十几元,还能给配一套鸭饼葱丝黄瓜丝蘸料。
这是挺有意思的现象,小小的烤鸭背后是强大的生态体系。
一般用作烤鸭的,白条鸭净重是2到3斤,就按照两斤半计算,高效的规模化养殖,鸭子的料肉比大概是1.6到3.5不等,长得最快的小白条鸭料肉比是1.6,也就是1.6斤饲料能长一斤肉。除了饲料,养殖户还要承担场地、水电、疫苗、损耗等其他成本,做成烤鸭不仅要计算鸭子的成本,还要计算物流储运、加工成本、正常利润等。
把这些都算进去,一套烤鸭才卖不到20元,这实在太奇怪了,就好像商家做慈善似的。
商家当然不会做慈善,仅仅是因为十几元的烤鸭,出厂批发价实际才2、3元一只,鸭产业发达的地方,甚至还不到2元一只。但一只2斤半,对应至少4斤饲料,这么低的价格连饲料钱都不够。
之所以能把价格压到这么低,是因为围绕这一只鸭子建立了一条非常长的产业链,形成了非常庞大而又完善的产业循环。每一个环节都在产生利润,到了最后变成烤鸭,自然就可以十几元一整套了。
这类烤鸭用的鸭子,饲养的主要目的是获得鸭绒。取得鸭绒后,剩下的白条鸭还要进行进一步精细处理,要摘出鸭舌、鸭脖、鸭肝、鸭心、鸭肠甚至是鸭血,这些都能卖出比鸭肉更高的价格,需求量非常大,最后剩下的白条鸭卖个两三块钱就够了,可谓“买椟还珠”。
这就是中国制造的高山,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企及。要么本土市场不够大、内部过于分裂形不成统一大市场,要么技术不足、产业欠缺形不成完整产业链,再要么历史太短没有非常多元的饮食文化等,总之种种原因叠加,就导致全球任何国家都达不到中国物尽其用的水平,这就决定了全球任何国家的制造业都不可能达到中国的效率。
制造业一看高、二看广,高是技术先进程度,广则体现在规模和效率,前者很光鲜,但后者才是根本。因为只要一个市场足够大、竞争足够激烈,为了取得竞争的胜利,一定会催生技术、模式不断创新,这就是制造一线才是创新源泉的道理,这一进程只要不被打断,一定会最终突破到先进、高端领域。
类似一只烤鸭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中美贸易战,最受影响的是美国农产品和能源产品,比如大豆、玉米等,但这还需要时间,目前“最绝望”的其实是鸡爪这类商品。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鸡爪消费国,小镇爱人就特别喜欢吃鸡爪,美国养殖业非常发达,鸡肉消费很高,但美国人基本不吃鸡爪,于是美国养鸡户长期依赖向中国出口鸡爪获利,但随着关税不断叠加,美国鸡爪已经失去市场竞争力,何况还有禽流感的冲击。
鸡爪这类副产品,只要能卖出去,对养殖户来说是纯粹的利润,鸡爪滞销导致每只鸡的利润大幅缩水,叠加持续蔓延的禽流感,美国养殖户压力非常大。当年美国为了向中国出口鸡爪,费了很大功夫,现在一朝尽毁。
类似只能向中国出口的鸡爪、十几元的烤鸭等产品还有很多。
比如甘蔗,榨糖之后的甘蔗渣处理起来很麻烦,但是在广西就直接把甘蔗渣以及甘蔗叶等用作生物质发电燃料,广西正在建设全国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和生物质发电项目,变废为宝。
还有玉米芯,处理起来也很麻烦,如果没有配套的深加工体系只能焚烧或者填埋,如果工业水平达标,那么玉米芯也可以变废为宝,比如从玉米芯提取木糖醇、提取纤维素乙醇、制备活性炭等等,这几年养小宠的多了,还可以做成玉米芯垫料或者猫砂。在山东,玉米芯的利用已经很充分了,比如济南的唐和唐,目前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够在同一工厂内实现从玉米芯到木糖醇连续化生产的公司,成为全球主要的功能糖生产基地。
目前国内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松散的小农经济导致难以规模化集中收储玉米秸秆,但这一情况正在得到改变,尤其这几年大规模农业快速发展,玉米跟鸡鸭一样普遍物尽其用,已经不远了。
类似的还有生活垃圾,就在几年前,国内还在担忧垃圾围城,很多城市周围被垃圾包围,导致严重水土空气污染。但随着国内加强垃圾发电厂建设,现在生活垃圾也非常抢手了,因为缺垃圾,垃圾发电厂普遍无法全功率发电,甚至有的发电厂开始挖过去填埋的垃圾。小镇此前曾与北京相关企业沟通,通州已经成为北京垃圾焚烧发电的重点区域,同样面临缺垃圾的难题。
2023年全国已经建成的垃圾焚烧厂,一年能处理近4亿吨垃圾,而全国县城以上每天能清运的生活垃圾总量也只有3.11亿吨,出现了数千万吨的垃圾缺口,而随着垃圾发电厂继续投建、发电,而垃圾综合利用提升,缺口还在增大。
接下来的垃圾增量空间来自农村。2016年“十二五”科技成果展,就有企业带来了农村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当时小镇避开领导,私下问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农村分散垃圾的收集问题,当时参展企业没能回答出来。这显然不是企业能解决的,但这几年随着农村环境优化,尤其加强垃圾处理,已经得到明显改善,有的地方已经实现了农村垃圾的高效收集,这背后不仅是技术提升,更是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参见《》就提到这个案例)
这就是技术进步、漫长产业链带来的巨大优势。
小镇忍不住还要多讲一个例子,那就是“地沟油”,1998年南方都市报在“315”消费者日期间围绕地沟油推出了系列新闻报道,让地沟油成为全国人普遍焦虑的安全问题,直到现在仍然被不断提起。
但实际上地沟油现在也是宝。以上海为例,2012年12月颁布《上海市餐厨废弃油脂处理管理办法》,到2024年上海餐厨废弃油脂处理量攀升三倍,日均收运量351顿、日均处置量263吨,分别是2013年初的2.7倍和3.1倍。
甚至2025年1月,上海还开始建造全球第一个10万吨级生物质绿色甲醇项目,用上海城市的湿垃圾、畜禽粪污等生产甲醇。
而陕西也在建设10万吨级可持续航空燃料项目,计划年处理量是15万吨,就是以陕西省及周边的餐厨废油作为原料,采用油脂加氢工艺路线,地沟油变成航空燃油,这可比食用更赚钱,还合法合规、有益公益。
现在地沟油也得抢,没有靠谱门路都不容易搞到,所以大可不用担心吃到地沟油了。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小镇实在忍不住多举几个例子。
比如在矿物方面,全球银价如此低,就是因为银是电解铝产业的副产品,对电解铝产业来说,银子实际是废料、杂质;还有刚被列入出口管制的钼,是铜矿的伴生矿,智利由全球最大铜矿,伴生钼年产量可达2万吨以上,但因为缺乏技术,就是分离不出来,而中国洛钼集团使用高压氧浸技术,硬是能从复杂矿液中精准提取钼离子,纯度高达99.999%,能够完美契合核反应堆屏蔽组件标准。
还有纺织业,纺织虽然是人类最早诞生的工业,英国工业革命就是以纺织业作为核心,这一古老的行业迭代创新的速度也非常快,最传统的产业并不守旧。比如再生纤维产业,这也是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一大代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再生纤维生产国,所谓再生纤维就是各种纺织品打碎还原为纤维,没穿过的叫消费前再生棉,穿过的自然是消费后再生棉。
大家可以观察下自家小区,目前全国大小城市很容易看到衣物回收箱,很小的一部分会出口到非洲,主要用于再生纤维生产。2024年10月新成立的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就是要打造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目前核心工作之一就是绿色纤维生产,推进纺织业绿色转型。2025年4月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下属的绿色纤维公司在无锡揭牌,这类绿色循环企业已经成为上市的优选,比如正在审议主板上市的天富龙,就是搞更适合回收的差别化复合纤维。
产业链齐全的地方,很多工业原材料的价格会低到难以置信。比如以五金产业出名的永康,最大的利润来源竟然是成品销售后的废料,这是无法超越的产业模式。做五金件的小作坊,甚至可以免费代加工,他们只要加工产生的废料;造船业发达的地方,船厂加工的废料能够以比废铁略高的价格卖给五金企业,可能也就比废铁价格高1个点,这就够了。
所以当看到很多沿海产业选择出海而不是去西部,不必质疑是不帮助国内,因为西部没有如此强大的产业链基础,生产的效率很低。反而出海输送到其他国家以后,可以依靠船运和他国劳动力、政策优势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所以西部只能搞差异化的特色产业,比如新疆目前最强大的产业就是绿色能源和大农业,比如“牧光互补”。
所以在中国,任何上规模的企业,不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在谋求全产业链优势,从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效率和利润。比如蜜雪冰城去年12月宣布与君乐宝合作,建自己的养牛场。蜜雪冰城、霸王茶姬这类大型连锁茶饮,其实已经变成了供应链企业,全产业布局,每一个原材料价格低1个点,汇总到一起就是巨大的竞争优势,所以蜜雪冰城才能把价格压到这么低。
当然搞规模养牛也非常有未来前景。虽然最近牛价格下降,但拉长时间,如果从2008年算起,只要能控制好繁殖率、死亡率,就没有不赚钱的养牛场。不同于猪已经实现规模化养殖,牧原的猪肉生产成本甚至已经降到每公斤12.5元,2025年全年平均目标成本是12元,目前国内养牛业仍然以散户为主,这也导致抗风险能力弱,未来规模化养殖是必然。
正如前面所说,中国实现物尽其用有非常多的特色优势,几千年的文明,14亿的统一市场,任何小众需求都是巨大的商机,政令通行全国,也没有如美国、印度的干弱枝强,全国范围内流通极为便利。
在中国小龙虾都可以实现物尽其用,虾头、虾黄可以制作调味品和酱料,虾壳提取甲壳素用于人造皮肤生产,原本靠海的玉环是全国最大的甲壳素生产基地,但随着小龙虾产业的崛起,生产小龙虾的湖北潜江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甲壳素产业基地,号称全球“甲壳素之都”,围绕小龙虾已经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全产业链集群,2024年还发布了《潜江龙虾全产业链标准化白皮书》。
反观国外,挪威的三文鱼因为缺乏提取技术,每年产生的几十万吨鱼头、鱼尾、内脏,只有不到10%可以用于宠物饲料生产,其他只能扔掉;欧盟的林业残余物,也因为技术不成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够用于生产低价值的颗粒燃料,但在中国,移动式炭化炉可以就地部署在林区,在林区把残余物转化为生物炭。
太多太多例子了。
所以小镇也不奇怪,为什么网络上对中国产业存在两极分化的认知,有不少人一直担心中国产业会因为关税战遭到严重冲击、会流失到国外等等,但如果接触制造业一线,就会感受到中国制造业的强大,是全方位的。
就像是99式坦克,因为防护性能极为强大,被称为“叹息之墙”,其实也有相对弱点,就是侧面装甲,但99式坦克的侧面是更多的99式坦克。中国的步坦协同,也早就不是步兵徒步配合,而是配套搭载各种装备的装甲车,还有全世界最强大的无人机、无人狗等支持。
中国制造是比99式坦克更加强大的“叹息之墙”,已经不是墙了,而是一座绵延万里的高山。
物尽其用,不仅仅体现在中国制造业,服务业、社会治理、国家政策等等也都呈现的高度的协同。一项政策的副产品,竟然是其他领域、其他政策的基础,不断降低新政策的推广成本,于是中国的发展迭代速度越来越快。
其他文章推荐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备用:大树乡谈2022、大树乡谈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