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宾利,相信在中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如果说到韩国的“宾利”,可能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不过,还真有一个品牌,配得上这个称号:
在韩国本土,它年销量轻松突破十几万辆,无论是品质还是定价,都能和传统豪华品牌一较高下。
它,就是捷尼赛思——现代汽车集团亲手打造的豪华车品牌。
进入中国市场时,捷尼赛思声势浩大,斥巨资搞了无人机秀,营销阵仗堪比大片制作,意图挑战BBA的地位。
可惜的是——
4年烧掉30亿,销量却始终低迷;哪怕单车营销费高达71万,依然换不来消费者的认同。
更尴尬的是,连自家员工,都不愿意掏腰包支持。
到了去年,捷尼赛思在国内的总销量,更是低到了1328辆,几乎没眼看了。
说来也奇怪了,明明外观不输主流豪华品牌,产品力也并不差…
为什么在中国,却彻底水土不服了呢?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事情。
谈到这个问题,我特意去看了一圈各路大V的评价。
大致的意思都是:
捷尼赛思卖不出去,主要是中国消费者不成熟,只认牌子不认产品,大家应该反思。
听起来似乎有道理,因为论外观、配置,它的确不算差。
但说句实在话,真要这么看问题,那才是真正的脱离现实。
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那个“什么洋品牌都能捧着买”的年代。
汽车市场早已从增量转向存量,留给新品牌的窗口期,几乎已经关上。
而且,BBA在这里经营了二三十年,早就有了庞大的客户基础、强大的售后网络、根深蒂固的品牌认知;
国产品牌也不是当年那个,只能靠低价、低配混日子的样子了。
现在堆配置、卷智能,一个比一个猛。
在这种环境下,捷尼赛思凭什么让人买单?
靠堆用料?靠定价高?靠讲故事?
别说在中国了,就算放到其他国家,这条路,现在也未必走得通。
也正因为如此,抛开韩国市场不看,捷尼赛思在其他市场也卖得一般。
比如在美国,2024年捷尼赛思全年销量只有75,003辆。
别说对比 bba 了,就连雷克萨斯在北美35万的销量,都赶不上。
所以,这就不是中国人不懂车的问题。
更何况,豪华品牌的成功,跟普通主流品牌,压根不是一个逻辑。
能不能成功,靠的绝不仅仅是设计、配置这些表面功夫。
说白了,真正的豪华,背后绑着的,是一整个时代的荣光,是一代代人心里积累起来的认同感。
它跟历史、跟机遇、跟国家的国力,都息息相关。
绝不是今天心血来潮,说我要造一个豪华品牌,它就能立刻成为豪华品牌。
你回头看看那些真正成功的豪华车企——
奔驰、宝马、奥迪,哪一个不是经历了上百年的风风雨雨?
哪一个不是在两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甚至国家经济腾飞的背景下,被全世界认同的?
再对比捷尼赛思。
出身上,它注定不如奔驰宝马;
历史底蕴上,它也远远赶不上凯迪拉克这种级别的老牌豪强。
说白了,连历史光环都没打磨好。
就想单凭营销和配置,一下子在中国市场站稳——
那不是挑战豪华车逻辑,那是挑战人性。
此外,从服务网络上看,捷尼赛思也是真的不给力。
截至2025年,捷尼赛思在全国一共才19家门店,而且基本扎堆在一二线城市。
对比一下奔驰,同期已经有超过600家4S店,售后、维修、置换,基本是随叫随到。
这种悬殊的差距,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
很多捷尼赛思车主,哪怕是小问题,都得跨省维修。
像某位车主就吐槽——车子出点故障,结果厂家让他把车拖到重庆修。
单是运输时间就要好几天,车辆耽误不说,心情更是彻底崩了。
所以别看买车时,感觉体验还不错。
真到用车环节,就算产品力再好,也扛不住这种服务落差。
说到底,普通人买车,图的是安心、省心,而不是动不动就玩长途跋涉、耗光耐心。
一旦尝过这样的苦头,别说复购了,恐怕下次根本不会考虑这样的品牌了。
总的来看就是——
豪华品牌的成长,从来都是一场长跑,而不是一场炫技式的短暂烟花。
捷尼赛思走到今天,并不意外。
只是可惜,
在如今这样的市场环境下,
有些教训,一旦出现,
就再也没有机会重新来过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