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理

有一份传承千年的烟火气

藏于青瓦白墙间

融于市井烟火中

它外酥内软、层次分明

承载着白族人的智慧与乡愁

更被海外食客誉为“东方披萨”

它便是喜洲粑粑


“这个发面是昨晚发的,现在拿出来加一点碱就可以开始制作了,一般我们做喜洲粑粑的发面要比做馒头的面发得软一些。”午饭时间,走进喜洲镇老严破酥粑粑店,陈玉蓉正将稀软蓬松的发面拿出,准备做喜洲粑粑。




将发好的面掺入干面粉分成小份,迅速揉成团,摊开后抹上一份凝固的猪油,捏成团按压几下。“加猪油是为了起酥,用菜刀剁一下是为了让油渗透到饼里,吃起来更香一些。”做好的圆饼,加入肉末,撒上葱花、花椒、食盐,剁上几刀,擀至约一厘米的厚度,表面刷上一层猪油,便可放入烤盆,烤制完成便是咸味喜洲粑粑。


制作过程中加玫瑰、豆沙、红糖包心烤制出的则为甜味喜洲粑粑,白族人称其为“汇糖粑粑”,酥皮裹挟着糖汁,甜而不腻。


“母火的温度要低一些,火温三四百度左右,母火温度不能太高,太高饼底就烤焦了。子火温度要更高些,在八百度左右。烤制期间再刷一次油就行,刷多了会腻。”传统喜洲破酥粑粑烤制需用双层炭火,上火为子火,下火为母火,子火大母火小,可以起到上烘下烤的作用。烘烤时,需要不时挪开上火翻转粑粑,这样才能受热均匀。



“烤好的喜洲粑粑一定要趁热吃才好吃,冷了吃味道会打折扣。”七八分钟过去,美味在烘烤中升温,喜洲破酥粑粑新鲜出锅,香味扑鼻而来。据陈玉蓉介绍,豪华版的喜洲破酥粑粑是在咸味粑粑的基础上,多铺几层肉沫,打上鸡蛋,撒上椒盐,搅拌均匀,味道和口感都会更好。

“我们家到现在做了31年了,虽然店小,但我们两口子一直是手工制作纯炭火烤制,这样才能保持喜洲粑粑的原汁原味。”老严破酥粑粑经营摊虽小,但炭火旁夫妻俩的专注,让烤制出的喜洲粑粑,味道丝毫不差。


喜洲粑粑是大理特色美食,更是白族生活的缩影。每天清晨的四方街上,炭火香气与市集的喧嚣一同苏醒。游客驻足品尝,本地人则将它视作日常的温暖。喜洲粑粑的烟火气与古建筑的雕梁画栋、扎染铺的靛蓝布匹共同编织出了喜洲古镇的魂。


一炉炭火,百年酥香

一方古镇,千载乡愁

喜洲粑粑里的甜与咸

是时光的馈赠

亦是远行者心中永不冷却的温暖

记者:唐恋 杨文艳

编辑:陈丝华

值周:杨丹妮 张辉

主编:李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