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息Author Introduction
•八年券商从业,持证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
•十年财经媒体从业,资深记者
当下,房企接二连三的业绩会还在持续,而里面没有了万科的身影。当年,郁亮率领一众高管在业绩会上指点江山、金句频出的名场面,将永远定格在历史中了。未来,万科的身影会和深铁深深地重叠在一起。
最近,取代郁亮位置的辛杰露面了,这是他自万科年前那波人事大换防后第一次出现在公众场合。4月18日,辛杰出席了在深圳召开的“2025中国前海・时代产业联盟启幕大会”,还发表了讲话。不过,他这次代表的是深铁,万科只是背后一个隐形的注脚。而在几年前,两家企业的角色地位还是相反的。
最近,万科除了发年报和季报,在消息面上一直处于真空状态。但是,万科的残局,始终是深铁和辛杰头上最大的阴霾。
当下的房地产市场看似温吞粘稠,然而各大房企的暗中角力已经拉开了帷幕,这从年初它们密集换防核心高管就能看出来,一场贴身肉搏已箭在弦上。在这种局面下,深铁对万科不可能没有作为,实际上,那份史上最烂年报和刚发的季报已经发出了明确的信号。
●提纯
万科在2018年喊出了“活下去”的口号,却在此后数年依然策马狂飙。实际上,万宝之争后,万科在重大战略上的来回漂移,是导致大溃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8年之后,万科即便继续狂飙,如果聚焦在核心城市和区域也许能躲过一劫,但致命的是,它还布局到了众多非核心区域的三四线城市。这些城市的房价在2021年之后全都走上了大跌之路。
举个例子来看看这些三四线项目有多惨烈。2021年6月,万科联合体以8.35亿在南昌新建区拿下一块地,后来案名叫联发万科四季光年。这个被万科并表的项目,拿地楼面价为10355元/平米。
后面发生的事,证明了这块地拿得有多荒唐。这个项目是2021年6月拿的,才过了5个月,到当年11月底第一次开盘就亏钱卖了。公开信息显示,四季光年第一次开盘均价为11000元/平米,算上建安成本,大致估算每平米赔了3000元。截至2024年末,这个项目卖了三年,还有40%的存货,而当下均价已经降到了6700元/平米,比开盘时还下跌了39%。
在万科布局里,这种位于三四线城市的库存项目还有很多,现在只有减值一个命运。
在财务处理上,减值是也一个主观随意性比较强的项目。之前,在这方面万科操作得相当保守。公开数据显示,在存货减值上,从2021年到2023年分别只有35亿、5亿和35亿;信用减值就更可怜了,分别为3亿、5亿和4亿。
这一保守操作,让万科在2021年以来的三年业绩始终处于行业佼佼者地位。公开信息显示,从2021年到2023年,万科净利润分别为381亿、376亿和205亿。直到2024年中期,万科不得已加大了减值力度,一下就出现了亏损85亿的业绩。
今年初,深铁一上场,马上不一样了。深铁一上来就对减值动了大手术,猛烈程度让人瞠目结舌。首先,在存货减值上,2024年是72亿,而2023年才35亿,前者是后者的一倍多;其次是信用减值,2023年只有4亿,而2024年突然爆到了264亿。就是这个信用减值,直接将万科业绩彻底拉爆,导致整体净亏损487亿。
上图来源于万科2024年年报
由上图可以看到,其他应收款是信用减值的主要来源,2023年这一项减值只有不到6000万,而2024年直接干到了258亿。
这种凶悍的操盘力度肯定不是随机选择,实际上明确表达了深铁对万科的意图,那就是不再遮掩,最大程度出清万科的问题资产。由此可以判断,接下来,深铁还会铁血处置万科遗留问题,哪怕短期内自己遭受重大损失也在所不惜。
有人判断,万科这次大减值之后就会轻装上阵了,但鹰觅君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仅从其他应收账款这一项来看,万科短期内依然压力山大。
万科的其他应收款,主要来源于对并表合作方和合联营企业的借款,这几年经济形势下滑,这些钱回收起来非常艰难。从下图可以看出,万科三年以上的其他应收款所占比例,在总额中占到了36%,就算这次计提了200多亿坏账准备,还有600多亿趴在账上,这些都是拖累未来的“隐形炸弹”。
上图来源于万科2024年年报
如果深铁继续保持彪悍的作风,对于这些很可能成为坏账的借款,后期还会进行大手笔剥离。
万科刚刚发布的2025年一季报,印证了鹰觅君的推测。报告显示,万科在今年一季度的投资亏损就达到了22亿,而去年全年亏损是29亿,第一个季度就达到了去年全年的76%,而之前两三年,这一项始终处于“赢利”的状态,由此可见去粕存精的猛烈程度。
万科多年来的对外投资,现在是一滩浑水,里面除了地产、商业、物流等已知业务,还投资了一些非主业公司。这些公司层层嵌套,纷乱复杂。在2024年年报里,万科自己说,这些投资也是导致业绩巨亏的一个原因。现在,深铁一上来,就向这些投资发起了猛攻。
我们可能都低估了深铁。之前很多人觉得,深铁接管万科这个烂摊子后,大概率会走出稳住-拖延-温水煮青蛙这一类节奏,而实际上它的杀伐果断超出了大部分人的预期。
●深意
今年初深铁接管万科,有观点质疑深铁的能力,认为一群非专业干地产的人代替了专业干地产的人,因此怀疑万科重整山河的可能性。表面上看,好像确实是这样,但还是需要仔细研究一下万科面临的具体困境。
万科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显露危机信号,到2024年越来越体力不支,现金流状况持续恶化。
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在有息负债中,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为1583亿元,占比为 43.8%;一年以上有息负债 2,030亿元,占比为 56.2%。一年内到期债务占比很高,而万科持有货币资金只有 882 亿元,现金短债比只有0.56,而在2023年,这一比率还有0.6,情况越来越凶险了。
万科要缓解现金流压力,保全自己的基本面不坍塌,最重要的一个通道就是融资,借新债还旧债。2024年,万科努力维持不爆雷,对应的是,它的有息负债规模不仅没降,反而还在膨胀。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有息负债规模是3200亿,到了2024年则成了3613亿,一年增加了400多亿。
接下来,如果万科想继续保持融资畅通,就需要有优质资产去抵押或质押,而这一年来万科的优质资产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就在这个关键时候,深铁入局了,它到来最大的意义就是给万科增信和背书,保持融资畅通,甚至直接给万科借钱,来解决还债的燃眉之急。
实际上,深铁正是怎么做的。今年2月,深铁刚接管万科不久,就分两笔向万科提供了合计 70 亿元的股东借款,用于后者偿还债券本息,而且借款利率低于公司从金融机构获得的融资利率,抵质押率高于市场惯例水平。
并且,这种帮扶还在继续。万科刚发布的一季报透露,深铁拟向万科提供33亿元股东借款,借款利率2.34%,远低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的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用于偿还万科的公开债务。
去年以来,深铁集团已通过大宗交易、REITs认购、股东借款等多种方式帮扶万科。今年初的全面接管,其实是换了另一种更直接的方式来扶持万科。同时,这也是不得已采取的行动。
当年万宝大战前后,深铁花了663亿获得了万科29.38%的股份。万科的盈亏直接关系着深铁的业绩和现金流表现。年报信息显示,2024年深铁亏损了334.6亿元,主要原因是对万科的长期股权投资确认投资亏损,并计提了投资减值损失。
需要注意的是,深铁虽然持有万科29.38%的股份,但一直没有控股万科并进行并表,万科始终属于深铁的联营企业。这涉及到当年深铁入局的初心,给予万科原管理层充分的自主空间来壮大企业。
如今万科陷入困境,前者作为深铁的联营企业,实际上深铁没有必然的义务来接手万科,如果不是为了给万科增信和保全自己的投资,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理由这么做。至于未来万科度过危机后的具体管理,估计深铁应该会有自己的打算。年前祝九胜辞职后,万科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这一职位到现在一直处于空悬状态。
●棘手
深铁能给万科增信,助力融资和还债,但万科要想重新崛起,还是得靠自身的地产开发业务,但目前来看这是最大的问题。
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万科实现合同销售额2460亿元,同比下降34.6%。而同期全国新房销售额仅同比下跌了17%。万科和全国水平相比要惨烈得多。
到了今年一季度,情况依然没有改观。季报数据显示,万科一季度实现合同销售额350亿,同比下跌了40%;而今年同期,全国新房市场销售额仅同比下跌了2.1%。
销售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没钱继续拿地是主因。过去一年来,万科几乎没出现在主流市场的土拍市场,离开了核心城市和区域的土地市场,也就离开了能带来理想战绩的源头。另外,去年以来,万科流动性危机和高管被举报事件在市场上不断发酵,给公司信任度、产品形象和美誉度带来了巨大冲击。
此外,商业运营也处于萎缩的状态。2024年年报显示,万科商业运营包括印力共实现营业收入 88.9亿元,同比下降 2.5%。而同期,其他同行的商业运营收入基本都在正增长,龙湖为135亿元,同比增长5%;新城控股为128亿元,同比增长13.1%。
2023年下半年以来,万科不断出售大宗资产来换取流动性,包括商业、办公、酒店、公寓等等。目前来看,一些优质资产被不断出售后,对商业板块的影响开始显现了。
可能还有些事情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万宝大战之后,万科在经营上开始变得玄妙,红色崛起这种“怪胎公司”的出现,透露出了日常运营的复杂性。后期问题一旦浮现出来,都是对深铁的考验。
拯救万科可能会比想象得艰难而复杂,但深铁显然也是有备而来,带着充足的弹药,拿着锋利的手术刀,背后站着深圳国资委。
最后说一句,你可以怀疑一个内部人控制的万科,但或许应该相信一个属于深圳的万科。房地产市场环境复杂多变,我们边走边看吧。
与作者爆料交流可加微信:lidongjie147258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