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鹿青松
在法治的天平上,每一份判决书都承载着群众的期盼,而执行法官,便是让纸上权益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守护者。在嘉祥县人民法院,有一位身材高大、体格威猛的执行法官,同事们亲切地称他为"壮哥"。2018年入职,2023年成为员额法官,短短两年间承办案件2400余起,收获11面锦旗、17封感谢信。他就是嘉祥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四级法官马壮,一位用刚毅捍卫法律尊严、用温情传递司法力量的执行先锋。
硬钢:无畏险阻,捍卫法律尊严
2022年5月31日凌晨4点,淮安市郊区一片漆黑,只有远处工地闪烁着几点灯光,四周静谧安宁。
“要钱找公司,我又不是公司,找我干嘛!”
“你们敢来,我就掀翻你们的车!”被执行人的叫骂声还在耳边回荡,申请执行人期盼的眼神又浮现在眼前。马壮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将思绪拉回当下。
“天快亮了,我们先躲在这个土堆后面,等工地开工,都打起精神,只要发现要扣押的车辆,立刻行动。”这是一起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被执行人孙某通过融资租赁购买了11辆重型渣土车,却长期拖欠贷款。他仗着在江苏经营多年,手下有几十名工人,态度嚣张,抗拒执行。
“行动!”天刚亮,马壮率先冲出,拦下涉案渣土车,亮出执行公务证。司机叫来十几名工人围堵,马壮毫不退缩:“你们的行为已妨碍公务,执法记录仪正在记录!”最终,车辆被成功扣押。扣押完这三辆车后,根据申请执行人提供的线索,马壮一行人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其他工地。在接下来的九天里,他们不间断地摸排、蹲守、与被执行人对峙。
333公里,是嘉祥到淮安的距离,开车不过四个多小时;九天,看似时间不长,却有两百多个小时。在这九天里,工地的扬尘落在马壮的制服上,结成灰白的痕迹。望着最后一辆被贴上封条、缓缓转运的卡车,他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马壮(右一)接收锦旗
柔情:法理之外,传递司法温度
2024年5月,马壮推开一扇锈迹斑斑的铁门,浓重的中药味扑面而来。轮椅上的被执行人眼神惊恐:“我不是老赖,能不能宽限几天……”这是一起抚养费纠纷案,被执行人因截瘫无力支付费用,又不想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病容,一直躲避探视。
这是一起抚养费纠纷执行案,三年前,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协议离婚,约定婚生子小磊(化名)由申请执行人抚养,被执行人按月支付抚养费。但近两年,被执行人既没支付抚养费,也没探望过小磊。
一边是截瘫的父亲,一边是需要抚养的孩子,该如何抉择?离开被执行人家后,马壮陷入沉思。他决定再和申请执行人见一面,于是驱车二十多里外,来到申请执行人家中,向申请执行人说明情况:“他截瘫了,父亲还患了肺癌……”得知真相,申请执行人的怨恨化为叹息。征得申请执行人同意后,马壮马上联系被执行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耐心开导,被执行人同意在村委会见面。
“我真的能见到爸爸了吗?”听到这个消息,小磊眼睛一亮,大大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2024年5月18日,特意换上整洁衣服的被执行人坐在轮椅上,不时望向门口,双手紧张地揉搓着。
“爸爸,我好想你,你为什么这么久都不来看我……”小磊一见到爸爸,立刻扑进他的怀里哭了起来。看到这一幕,马壮给这对父子留出独处的时间。
最终,经过几轮调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被执行人每半年支付两千元抚养费,每月第一周的周末,申请执行人把小磊送到被执行人家中,让父子俩相处两天。
“……是您让绝望的人看见了光。”看着感谢信上带着泪痕的字迹,回想起小磊扑进父亲怀里的场景,马壮笑了,觉得这几天的奔波都是值得的。
破局:攻坚克难,化解执行难题
2023年12月,寒冬凛冽,办公室的玻璃窗上结满了霜花。一位父亲紧握着判决书,手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六十二万,能换回我儿子吗?能让我母亲的精神病好起来吗?”
三年前,一场悲剧让两个家庭支离破碎。被执行人潘某的儿子将申请执行人江某儿子的小狗扔进河道,江某的儿子为救小狗不幸溺亡。法院判决潘家赔偿62万余元,但执行过程困难重重:潘某腿部残疾,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妻子也因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一家人挤在狭小的出租屋里,夫妻名下没有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江某离异后又痛失独子,母亲也受到巨大精神刺激,母子俩靠低保度日。
“这已经是第七次司法拘留了。”前任承办法官移交案卷时无奈地苦笑。泛黄的拘留通知书上,有潘某夫妻的签字,这对夫妇宁可一次次配合拘留,也不愿拿出一分钱。江某则成了法院的“常客”,每次都拿着判决书,愤怒地质问案件何时能解决。
面对这起棘手的“执行不能”案件,马壮没有退缩。他一方面积极向院领导汇报情况,努力为江某争取到3.5万元司法救助金;另一方面,不顾严寒,多次前往被执行人家中做工作。一次又一次释法明理,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潘某终于凑出了26.5万元。看到潘家确实竭尽全力,申请执行人也做出让步,自愿放弃了剩余的赔偿金。至此,这起历经四年、两任承办法官的“骨头案”,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从纸面权益到现实兑现,我们丈量的不仅是执行的距离,更是人心的温度。”在青年干警座谈会上,马壮展示着那台有些褪色的执法记录仪。仪器外壳的划痕,记录着这些年执行工作的艰辛;存储卡里的一个个温情瞬间,诉说着法理交融的智慧。当青年干警们传阅那封满是泪痕的感谢信时,窗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法治的火炬,正由无数个像马壮这样的守护者,代代接力传递。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