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一劳动节,祝各位节日快乐。今年的五一节,比往年多了一天假期,不是调休的那种假期,而是真的多休了一天。

五一劳动节的由来,原本就是为了纪念工人阶级为了争取减少工作时长,而进行的罢工、斗争。

1886年,芝加哥的工人为了实现八小时工作制,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罢工演变成暴力冲突,工人和警方互有死伤。后来为了纪念这一次斗争,就把5月1号定为国际劳动节。

减少工作时长的努力,当然不可能轻而易举,一次就成功,而是要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斗争与妥协,需要等待生产力一次又一次实现飞跃之后,才成为可能。

事实上,从企业的角度,也只有在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之后,才比较有可能在减少工作时间的同时,又维持着生存与营利。回顾历史,就会发现,普通人的工作时长与劳动强度,确实是在随着人类整体生产力的提升,随着科技的进步而逐渐减轻。

今天我们中国的普通人,真实的劳动强度,一定是比一百年前,两百年前,三百年前的先祖轻得多的。工业革命早期的普通劳动者,或者用现在大家爱用的词——牛马——所过的生活,是现在我们根本无法想象的。



当年英国贵为世界头号强国,但英国的普通劳动者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长不是8小时,而是16小时,除了吃饭睡觉之外的时间,几乎全部时间都是在工作,劳累与失去自由的程度,甚至比农业时代严重得多。

当年英国是可以用童工的,十岁上下的孩子,就可以下煤矿挖煤。这些孩子长期在矿井里弯着腰干活,许多孩子在成年之前就患上佝偻病。当年欧美的工人争取福利,往往是要付出鲜血的代价的,当年的资本家可不会跟他们客气。这不是请客吃饭过家家。

马恩他们正是在那个目睹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这些惨状,才会产生绝对平均的理想。

所有这一切,都已成为历史了。不管怎样说,相比之下,我们这一代人的劳动处境确实已经变得好太多太多了。

在劳动强度降低的同时,现代随随便便一个普通人,所过的生活,所能够享有的精神或物质产品,在绝大多数领域都完爆一两百年前最富裕,最有权势的人。现代绝大多数普通人所过的生活,都要比古代的皇帝好无数倍。

说这些,是因为我认为我们确实应该保持着理性的乐观,世界任何时候都存在着许多问题,但确实是在越变越好,人类文明确实是在曲曲折折中进步。

今天我们讨论危机、衰退、经济不好,讨论美帝发起的贸易战,可能让整个世界的发展变慢……方方面面的问题,当然是存在的。但也应该承认,我们所讲的这些危机,事实上是在说,也许不能像之前发展得一样快,不能迅速累积很多财富。也许会停步不前,甚至略微倒退,但绝不是真的发生连饭都吃不上这类生存危机。

即使喜欢贩卖焦虑的人们所讲的那些危机全部都发生了,绝大多数人还是可以活得不错,而且大概率在危机过后,会变得越来越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