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五一是悄悄拿走没钱人钱包的游戏呢?
此时此刻,你是坐在家里翘着二郎腿,还是在堵车的路上,或是在高速服务区吃着泡面,又或是在拥堵景区人群中的石凳子上刷视频呢?今天给大家讲一个你可能不愿意知道的真相。
你们有没有觉得,五一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讲,就是花平时不舍得花的钱买罪受,买心累,而商家却赚得盆满钵满的一场游戏。
大家都知道,节前调休一天,加上周末两天凑成的5天小长假,是为了鼓励大家出门消费,促进假日经济的发展。但不得不说,在这场精心设计的消费游戏当中,普通人总是受伤的,无论是钱包还是身心。
一、东西贵到离谱
首先受伤的自然是我们的钱包。一到节假日,商家就像过双十一一样热闹。关键是,双十一至少还能让人感觉省了点钱,可假期里的东西却贵得离谱。商家坐地起价,你也没办法。就算酒店价格翻了好几倍,你总得住吧?饭店平时15元的面卖到50元,你也只能含泪填饱肚子,毕竟中国人信奉“来都来了”。一年就这么几次长假,多花点钱也无所谓了。殊不知,正是这种自我安慰,给了商家大肆涨价的“合理”理由。
堵车就不用说了,找个吃饭的地方都得花很久,因为到处都是满座,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更没有议价的资格,只能看到哪家有位置就去哪家吃。住的地方更是离谱,平常200 - 300元的宾馆,这时都得500 - 600元甚至1000元。有的人甚至恨不得去网吧对付一宿,或者去足疗店睡觉。现在很多人都老实了,突然意识到与其花那些冤枉钱,倒不如躺在家里舒服。
二、花钱买罪受
和家人在五一去过一个景点,你就会明白为啥总有人说放假比上班还累,说花钱买罪受一点都不夸张。
出发前要做攻略,买车票、门票;出发了要经历车站人挤人;到了地方要打车转车去景点,还是人挤人;晚上吃小吃、逛夜市依旧是人挤人。总之就是花钱看人,连景都拍不全。有人调侃,假期就是上山看屁股,下山看人头,在景区排队几个小时,实际玩的时间还没路上消耗的多。
我们把五一假期当成逃离日常的出口,实际上却制造了一种虚假的自由感。真正的自由是无需等待,想走就走,而不是限时打卡的情绪消费。
大多数中国人都有从众心理,易受影响。明知道外面人多,但总觉得假期好几天不出去就浪费了。于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结果可想而知。
三、被人错峰收割
讲一个现代社会残酷的真相,自由时间的分配权才是普通人追求的终极目标。普通人打工受调休制度限制,只能在固定假期出行,被迫接受高价消费。而有钱人可以错峰出行,或者选择小众高端的目的地,避开拥堵并享受低价优质服务。酒店、机票、景区逢节必涨,普通人咬牙消费,富人靠涨价赚钱。等假期结束,人潮退去,富人才悠闲出游,住低价的五星级酒店,拍没人抢镜的风景。
没有自由时间的选择权,普通人总是会被错峰收割。所以个体要打破这个困局,除了摆脱消费主义的迷惑,关键在于争取时间自由。比如拒绝调休的束缚,选择带薪年假错峰出行;尝试碎片化度假,用周末短暂的露营替代长假的扎堆,通过时间再分配来瓦解资本的价格同盟。如果有能力有条件,也可以从消费者变成生产者,想想五一假期卖点什么东西,做个副业,这也不失为一个明智选择。
总之,要么狠心去搞钱,要么佛系躺平,别让假期成为花钱买罪受的固定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