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奋进征程上,劳动模范始终是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江西工人报》作为聚焦我省“三工”领域的新闻媒体,也始终与劳模群体血脉相连、同频共振。
从车间里淬炼出的劳模经验,通过《江西工人报》传遍赣鄱大地;报纸上记录的创新案例,又反哺一线劳动者的工作实践。这种良性互动,既是“娘家人”与“排头兵”的深情厚谊,也是三个精神火炬的接力传递。在产业改革的浪潮中,劳模的工匠智慧与媒体的传播力量联动交融、相得益彰。
本版记录了我省劳模与本报之间那些携手同行、温暖互鉴的故事。愿更多劳动者与新闻工作者同心同行,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道路上,继续奏响“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强音。
《江西工人报》:我的一纸情缘
欣闻《江西工人报》迎来创刊75周年,谨写此文表达我的祝愿。偶然的初识,刻意的“寻找”,多年的热爱和如今的真情感怀,不同时期对《江西工人报》,我虽有不同的印象,不变的是对她深深的挚爱。衷心祝愿《江西工人报》越办越好!
初识《江西工人报》
我还是一名高中生时,有时会去父亲的办公室,等父亲一起回家。忙完学业,我会在父亲的办公室漫不经心地翻看报纸,办公桌上的报纸很多,但我还是被《江西工人报》里的内容吸引和感动,她关注广泛,既报道省内外大事,也讲述众多工人的奋斗故事,对我来说是很好的劳动教育。从那时起,每次去父亲办公室都会有意地翻看《江西工人报》,那是我对《江西工人报》最初的记忆。
寻找《江西工人报》
后来很长的时间再也没有机会接触到《江西工人报》。高中毕业后我选择了当兵入伍,退伍回来后,我被分配至九江市邮电局,成为一名市话机线员,在平凡的岗位上,我努力工作。从1996年起,一些媒体开始报道我的事迹,从那时我便有了收藏报纸的习惯。有一天一位同事告诉我,《江西工人报》刊登了报道我的通讯,但是我单位还没有订阅《江西工人报》,只能托人辗转找到了这份报纸,并小心翼翼地把她收藏在我精心整理的报夹里,那是我第一次荣登《江西工人报》。从那时起,《江西工人报》又一次走进我的视野,那时的我看到她依然是那么的亲切。
爱上《江西工人报》
2004年,以我名字命名的班组“向东班”成立之后,班组订阅了几份报纸,其中就有《江西工人报》,渐渐的,我再次成了《江西工人报》最忠实的读者。
《江西工人报》是一份贴近职工生活、反映工人心声的优秀报纸,始终以服务职工群体为核心。在每次阅读的过程中,我都能深深地感受到这份报纸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这几年,由于工作关系,我也有更多机会进一步深入了解和走进江西工人报。这些年我被江西工人报记者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他们用永不停歇的脚步走遍无数的工厂车间,他们有多少个夜晚伏案窗前,用真挚的情感记录着一个个劳动者奋斗的故事,令人钦佩和动容。
祝福《江西工人报》
我和《江西工人报》结下了几十年的情缘,可以说《江西工人报》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见证了《江西工人报》的发展。我们就像多年的好友,始终彼此砥砺、共同奋进,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
今年是《江西工人报》创刊75周年,75年来江西工人报始终以贴近职工、服务职工群体为核心,并成为传递劳模精神、弘扬劳动价值的重要媒体。在《江西工人报》创刊75周年之际,我衷心祝愿《江西工人报》这份承载着江西工人集体记忆与时代精神的报纸,在今后继续扬帆起航再出发,成为千万工人心灵的连心桥和劳动者心中的精神灯塔!
(作者系全国劳动模范、江西省总工会副主席、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向东班班长)
一起走过的日子
初识《江西工人报》,记得是在我刚上班的时候,那时的我刚出校门涉世未深,对工作和生活也是充满了困惑和迷茫,在我不知道该如何开始的时候,是我父亲无意中带回来的《江西工人报》打开了我的眼界。
《江西工人报》现由江西日报社主管主办,属于工会行业报刊,旨在聚焦宣传我省“三工”工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团结、稳定、鼓劲,重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工会重点工作,关注先进典型、一线职工建功立业,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江西工会宣传舆论阵地,向社会传递工会和职工声音。
《江西工人报》介绍的各种平凡中见真章的报道,让我见识了各种不一样的人生和感悟,它犹如一位良师益友一步步引导着我走向了属于我自己的精彩世界,我与《江西工人报》也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每看见这份报纸,就像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位挚友,一路陪伴,见证了我的成长与奋斗。
多年来,《江西工人报》始终关注着各行各业产业工人的工作与生活,为大家分享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与这份报纸数十年的相伴中,我也时刻了解到了行业的最新动态,掌握了新的技能和方向,不断提升自己,帮助我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江西工人报》不仅宣传优秀劳动者的先进事迹,更是一线产业工人的发声平台,她倾听着我们的心声、反映着我们的诉求,让社会大众深入了解产业工人的不易、付出和贡献。在我一路走来的成长道路上,离不开《江西工人报》的宣传和报道,她让更多的人认识了我,也让我的工作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
值此《江西工人报》创刊75周年之际,我衷心地送上我的赞美和祝福。愿《江西工人报》能够一如既往地坚守初心,持续为广大一线产业工人传递更多的正能量,始终作为我们的精神家园和学习宝库;也希望她的版面更加丰富多彩,内容更加引人入胜,同时为推动江西的产业发展和一线工人的队伍建设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
祝愿《江西工人报》越办越好,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创造出属于我们江西报业的辉煌篇章。
(作者系全国劳动模范、中铁九桥工程有限公司中心试验室电焊工)
“良师益友”伴我成长
我叫郭学飞,201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17年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一路走来,我的成长与《江西工人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每当我的名字出现在报纸上,我都感到无比自豪。
1975年,我出生在江西上饶的一个普通家庭。童年时,每当火车轰鸣着穿过田野,我总会驻足观望,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向往。从那以后,一个梦想在我的心间悄然生根发芽——成为一名火车司机。1993年,我中专毕业,带着满腔热血,来到了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公司向塘机务段,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环境的变更,身份的转换,让原本适应能力不是很强的我,一时有点不知所措。在那个互联网还没普及的时代,从学校到单位,从学生到职工,身边的人和事,一切都显得很陌生,是众多报纸陪着我度过了那段时间,而这之中,《江西工人报》给予了我最大的心灵慰藉。
还记得初次接触《江西工人报》时,我便被里面涉及的众多与工人、工会、劳动者相关的内容所吸引。这样的“朝夕相处”,让我对《江西工人报》产生了深深的依恋,闲暇时间总是喜欢不停翻看,哪怕里面内容因为阅览多次已经熟记于心,我也依然为其中先进人物的奋斗故事震撼不已。此时《江西工人报》是我的“良师”。
刚工作的几年,我像海绵一样吸收着知识,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从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让我兴奋不已。因此,我喜欢参加各式各类的活动与比赛,并且在2003年9月,首次代表向塘机务段参加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公司技能竞赛,获得了亚军。然而,成长的道路从不是一帆风顺。2004年,我自信满满地参加全局内燃机车技师选拔赛,却意外落榜。这次失败,让我深刻反思,内心暗示自己,报纸上那些先进人物也都是经历过无数次失败走过来的,我也可以。凭借这样不服输的心态,我重整旗鼓,在第二年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上,一举摘得季军,并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也正是在那一次经历过后,我与《江西工人报》有了更多“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获得技能竞赛名次后,2013年6月,在铁路局工会的大力支持下,“郭学飞劳模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我带领工作室成员攻克技术难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技术尖子;我将自己的经验总结成书,希望能为后来者提供指导和帮助。我始终认为,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希望在千千万万个和我一样的铁路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能够让中国铁路事业更加繁荣昌盛。在这期间,《江西工人报》成为我的“益友”,伴随我成长。
我清晰地记得,2017年的那个夏天,骄阳高挂,蝉鸣阵阵,那是我初次与《江西工人报》结缘。那一年,在党组织的肯定下,我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代表铁路系统参加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也正是在这一年的夏天,我和《江西工人报》迎来了第一次“双向奔赴”。通过《江西工人报》的报道,我与江西人民进行了一次文字层面的深度交流,让全省人民知晓我、理解我、信任我。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此后,《江西工人报》多次刊载我的相关事迹,她不仅记录了我的成长轨迹,更是将我的事迹传播给了更多的人,让我的故事激励更多工人阶级的兄弟姐妹,让他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工人通过不懈努力,也能取得较大成就的可能。
日升月落,春去秋来,是《江西工人报》陪伴我一起走过了无数个日夜。回望多年来《江西工人报》的发展变迁,她始终紧紧连接职工群众和工会组织,以“敢说真话,敢于维权”为特色,记录了无数劳动者奋斗的身影和感人的故事,贴近了工会、工厂和工人,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在《江西工人报》创刊75周年之际,我想对各级工会及《江西工人报》表达我最深的敬意与感激,祝《江西工人报》今后更加朝气蓬勃,绽放异彩,不断续写新的篇章。
(作者系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向塘机务段向塘运用一车间第二车队党支部书记)
《江西工人报》激励我不断前行
20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江西工人报》迎来75载辉煌的美好时刻。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尤其是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劳模工匠,我的心中更是激荡着对中国工会及《江西工人报》的无限感慨与深情厚谊。
100年来,中国工会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工人阶级前行的道路,成为我们广大劳动者最坚实的后盾与温暖的港湾。从最初的萌芽到如今的枝繁叶茂,中国工会始终秉持着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宗旨,不仅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更激发了亿万职工的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劳模工匠,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之中,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江西工人报》自诞生之日起便与江西的工人阶级紧密相连,是我省宣传“三工”工作的重要阵地,成为我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展现风采的重要平台。75年来,她见证了江西工会事业和江西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记录了无数劳动者奋斗的身影和感人的故事。对于我们这些劳模工匠而言,《江西工人报》不仅是一份报纸,更是一份精神食粮,她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勇攀高峰。
在此特殊时刻,我想对中国工会、江西工会及《江西工人报》表达我最深的敬意与感激。是你们,让我感受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与荣耀;是你们,让我在奋斗的路上不再孤单;是你们,让我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去展现自己的才华与梦想。同时,我希望工会能够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为劳动者创造更加公平、公正、和谐的工作环境;希望《江西工人报》能够继续秉承初心,传递正能量,讲述更多动人的劳动故事,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精神家园。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心怀更加饱满的热情,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投身到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我们相信,在中国工会的坚强领导下,在《江西工人报》等媒体的积极宣传下,全省广大职工群众必将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的力量!
(作者系全国劳动模范,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冲压厂三车间党支部书记、模具钳工首席技师)
技能成才的见证者
精神成长的好伙伴
20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江西工人报》创刊75周年。在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作为一名在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成长起来的技术能手,我有幸与《江西工人报》共同见证了彼此的成长,《江西工人报》不仅是我技能成才的见证者,更是我精神成长的伙伴。
《江西工人报》始终秉持着为职工群众的宗旨,记录着江西工会事业和江西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见证了劳动者奋斗的身影和感人的故事。这份报纸不仅是工会的家园、企业的益友、工人的知音,更是我技能报国路上的精神灯塔。
在江西省总工会举办的各类“天工杯”劳动竞赛中,《江西工人报》不仅报道了比赛的盛况,更深入挖掘了背后的故事,展现了技能人才的风采,提升了技能大赛的社会影响力。《江西工人报》的报道激发了更多年轻人对技术的热爱和追求,让工匠精神在年轻一代中生根发芽,让职业院校学生立志投身祖国建设。《江西工人报》对技能人才的关心和宣传,对工作一线的教师队伍的慰问,都体现了她作为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她用丰富的报道,营造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为技能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如今,《江西工人报》已经陪伴我走过了数年的光阴。她不仅仅是一份报纸,更是我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秉持初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投身到技能人才培养的事业中。同时,我也期待着《江西工人报》能够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更多劳动者提供精神食粮和力量源泉。
(作者系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电气装置项目冠军、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教师)
来源:本报消息
撰稿:向东、王中美、郭学飞、刘辉、肖星星
值班编校:龚玉磊、徐贵保
值班主任:齐菲斐
值班编委:邹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