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盛宴、百戏市集、非遗体验、戏曲展览……当千年戏曲文化遇上现代国潮风尚,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图卷”正在江南水乡昆山徐徐展开。
五一假期,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一系列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将戏曲艺术的精髓与城市生活的烟火气息完美融合,为市民与游客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假日狂欢。
“趣听”盛宴 好戏连台
5月1日,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外广场已化身为热闹的百戏市集——“趣听”戏曲音乐市集。将传统戏曲元素解构重组,构筑起一个集视听享受、味觉体验与艺术消费于一体的国潮新天地。
民乐Live与电子混音碰撞出奇妙火花,戏腔新唱演绎当代流行金曲,跨界即兴表演引发阵阵喝彩……“趣听”戏曲音乐市内热闹非凡,活动现场,由戏曲、音乐、艺术、美食、创意等元素交织而成的动人旋律,让游客们跟随着乐曲的律动沉浸在欢乐氛围中。据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五一假期,每日有多场音乐快闪将轮番上演。
一曲“姹紫嫣红”唱尽春日缱绻。步入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先是“百戏之师”昆曲《牡丹亭·游园》唯美开嗓,随后的评弹《枫桥夜泊》,则用吴侬软语道尽江南韵致。此外,锡剧经典选段、京剧折子戏等精彩剧目轮番上演,让人应接不暇。
“馆内五一假期期间几乎每日剧目不重样,让昆曲雅韵、锡剧风情、京剧华彩、评弹妙音,为游客们带来了一场场视听盛宴。”馆内一位戏曲表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值得一提的是,演出同时现场还不时邀请观众上台,沉浸式体验戏曲唱腔,让普通游客也有机会与戏曲艺术展开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感受那份历久弥新的经典韵味。
馆内另一边的百戏音乐坊中,游客黄女士正身着戏服,在戏曲老师的带领下比划着手势,学习唱昆曲。“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平时很少能这样近距离接触昆曲,在了解中国戏曲文化的同时,还能亲身体验,这样的博物馆体验让我对这个文化更加记忆深刻。”黄女士说。
“戏绘华章”活化传承
以戏为媒,探寻节气民俗与戏曲文化的诗意联结。为迎接五一假期,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特别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其中,“四时有戏节气活动”在立夏时节,特邀专业昆绣老师,以戏曲舞台中的盔头为灵感,开展昆绣手作活动。参与活动的观众可运用受众的针线,绣出自己喜爱的元素,在针尖中体会古老技艺里的诗情画意。
与此同时,馆内正在展出的“戏绘华章”特展,也正用以物载道、以戏传情的方式,为观众铺陈一幅戏曲艺术千年流转的瑰丽画卷。
据了解,“戏绘华章——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馆藏精品展” 自3月29日开幕以来,持续掀起观展热潮。展览分为“梨园千韵”“赋神于彩”“戏魂薪传”三大部分,将馆内收藏的珍贵藏品按照百戏剧种、角色人物、戏曲传承的三个主题单元进行展示。在时下年轻人喜爱的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社交平台上,频频出现打卡该展览的视频、照片,足见新时代青年对传统戏曲文化的兴趣。
一整天的精彩展演之后,巴城小镇也将迎来夜幕降临。而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外的市集烟火却温柔地点亮了江南夜色。戏曲文创、风味小吃、非遗技艺等摊位前依然门庭若市,展品琳琅满目。
“我们希望打破‘博物馆=静态展览’的刻板印象,让戏曲文化真正走进百姓生活,通过百戏市集、戏曲演出、沉浸体验等,让传统艺术既可玩、又可听,既可看、又可赏。看到年轻游客自发传播戏曲之美,正是文化传承最生动的注脚。”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活动策划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一卷《姑苏繁华图》描绘了数百年前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现如今,眼前这条热闹非凡、熙熙攘攘的集市,也以传统文化与市井欢腾的诗意交融让这座江南小城在夜晚焕发出别样生机。
据悉,自5月1日至5月5日,,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不仅延长开放时间至每日18时,馆外广场精心打造百戏市集,更是通过戏曲演出、文创美食、沉浸互动、夜市狂欢等多元化活动,让传统与潮流在这里激情碰撞,为观众开启独特的文化解码之旅。
江南时报记者 徐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