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19时30分,由成都京剧研究院、重庆京剧院联合出品的印象京剧《薛涛》在成都新声剧场与观众见面,声光交辉的舞台颠覆了大家对京剧的刻板印象,所有人都沉浸其中,心情随着人物的悲喜流转。



打破固有框架

用情感驱动剧情发展

“蜀女多才,薛涛秀冠”,薛涛是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中唯一一位女性。她自编诗集《锦江集》(已佚)五卷,选入自作诗500首,今存世93首。《全唐诗》中收录薛涛诗歌89首,为女诗人之首。

打破以往戏曲的固有框架,用情感驱动剧情的发展。印象京剧《薛涛》以历史上薛涛在幕府豢养的孔雀为破题方式,采用双女主架构,以人物“孔雀”观照薛涛内心。两位“梅花奖”得主刘露和周利分别饰演剧中的薛涛和孔雀,两人的对话成了舞台上薛涛和自己内心交锋的外化表现,贯穿全剧的缘起、求娶、抉择、惊才等十话剧情。



“这部戏之所以冠以‘印象’二字,在于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京剧。”演出前夕,刘露向记者分享了该剧背后的新意和亮点,“该剧结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在舞美、灯光、服饰、妆造、音乐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突破,是拥抱年轻观众的一次积极尝试,也推动了京剧的多样化发展。”

以唱词设计为例,该剧不仅保留了京剧声腔之美,还融入了昆曲腔调、民歌声腔与现代流行乐的格调,用走进人物性情的专属音乐,让观众在古韵新声中实现戏里戏外穿越时空的相逢。



颠覆印象

京剧艺术“圈粉”年轻人

这部作品是对传统京剧破圈与跨界的勇敢尝试。在舞美设计上,以唐代元素为灵感,巧妙融合了布景的虚实切换和景片的收缩运动,创造出令人惊艳的视觉效果。

在服装设计中,大量运用唐代经典的宝相花和孔雀元素,展示女性的柔美与优雅,让每一件服饰不仅是角色的表达,更是穿越千年风华的艺术呈现。多媒体设计以“中式美学”为核心构图理念,水墨质感的光影与色彩贯穿整体设计,烘托出戏剧中的情感张力。连灯光都是有情绪,有节奏的。在营造唯美视觉的同时,以“意象化”的表达,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正如李薇、钟宏宇两位导演所说,“《薛涛》不仅仅是一个舞台作品,它是一个充满情节、人物、冲突与内在逻辑的艺术呈现。我们希望让《薛涛》成为一把能打开年轻人了解京剧文化的‘钥匙’,让更多人走进传统文化。”

记者了解到,此次演出作为成都市“走基层”文化惠民活动精品剧目展演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将于5月1日至3日,继续在新声剧场精彩上演。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王静宇 供图 成都京剧研究院 编辑 曾雪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