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劳动创造历史,奋斗成就梦想。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无数平凡劳动者以汗水浇灌热土,用双手铸就辉煌,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他们中有工艺精湛的技术工匠,有创新突破的科研先锋,有坚守岗位的人民教师,有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也有默默奉献的基层工作者……他们是时代的脊梁,是值得致敬的楷模!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展现新时代奋斗者的风采,黑龙江网·维度新闻特别推出“五一”劳动节劳模系列报道《榜样的力量》。让我们以劳模为榜样,以劳动为荣,以奋斗为美,共同奏响新时代“劳动最光荣”的强音!向每一位努力奔跑的追梦人致敬!


白淑贤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25年2月,在举世瞩目的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开幕式演出中,年近八旬的龙江剧表演艺术家白淑贤再擎狼毫泼墨献书“冰雪同梦 亚洲同心”,携众弟子带来黑龙江省独有的地方戏曲龙江剧,将黑土艺术的独特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给了全世界。

  当在场观众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向这位龙江剧老艺术家致敬时,白淑贤轻轻挥手鞠躬谢幕,完成对所有喜爱她的戏迷情感记忆的深情回顾。这位黑土地上的“艺术拓荒者”,以“一生一戏”的执着诠释着艺术信仰与劳动精神的完美融合。


白淑贤在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开幕式演出中泼墨献书 受访者供图

  从“边缘”到“中心”:艺术创新的拓荒之路

  作为中国最年轻的戏曲剧种之一,在上世纪60年代,龙江剧尚是地方戏中的“无名之辈”。白淑贤从评剧转行后,面临剧种定位模糊的困境,她大胆打破传统程式,将东北二人转的“肩、肘、腕、腰、步”技法与秧歌、武术融合,独创出“趟马走边抖腕花”的表演风格。1979年,请缨重排《双锁山》时,她引入大秧歌的豪迈与二人转的俏皮,让刘金定这一角色焕发黑土气息,一举奠定龙江剧的艺术根基。

  白淑贤对于龙江剧的贡献,无疑是具有开创性的,但开创何其艰难!在没有剧目样板参照下她只能自己探索、琢磨。凭借着敏锐的艺术感觉和骨子里的挑战精神,她很快领悟到龙江剧既然是新剧种,就应该以黑龙江地域人们熟悉喜爱的艺术形式为母体,走出一条自己的戏剧路子。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她的代表剧目“精品艺术三部曲”——《双锁山》《荒唐宝玉》《木兰传奇》,每一部都叫好又叫座,一时间龙江剧火遍大江南北,屡获大奖。这种“扎根黑土、博采众长、适应时代、自成一家”的创作理念,让龙江剧从地方小戏蜕变为全国瞩目的“文化现象”,更被专家赞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典范”。


白淑贤舞台剧照 受访者供图

  凭借多部经典剧目的巨大成功和出色演绎,白淑贤先后荣获两届“文华大奖表演奖”、两度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戏剧“白玉兰奖”,而且均获榜首殊荣,被誉为“艺海奇花,一代绝才”。

  面对无数荣誉与褒奖,白淑贤只是淡淡说:“只要你喜欢就会心甘情愿付出,我喜欢龙江剧。”——这一句喜欢,透着她倾一生挚爱,为龙江剧而生,为龙江剧而活。

  从“戏台”到“讲台”:龙江剧传承者的使命担当

  尽管艺术上获得了巨大成功,但白淑贤始终保持着低调、淡然与清醒。强烈的使命感让她抛开外界纷扰,心里只有戏。她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她当年立足的龙江剧院。白淑贤先后担任黑龙江省龙江剧院(现黑龙江省龙江剧艺术中心)院长、黑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艺术上不严格,就出不了好作品。”严苛的背后,是白淑贤挑起龙江剧全剧院工作的重担后,对人才培养、院团建设和剧种发展上的深谋远虑。

  在龙江剧建设以“经典三部曲”为标志步入成熟期与收获期后,白淑贤没有停止对新剧目的打磨。在身兼总策划、出品人和总导演等职对《百姓局长》《鲜儿》《村官陈二哥》《松江魂》等一批现代龙江剧剧目的打造过程中,她白天潜心排练,晚上用电话与编剧、演员们探讨剧本、唱腔和表演细节。每一部剧目的服化道景光效,白淑贤都要严格把关,一遍遍连排彩排几近苛刻程度。正是这份对戏曲艺术的精雕细琢,让龙江剧历经60多年的磨砺淬炼,在当下依然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璀璨生辉。


白淑贤舞台剧照 受访者供图

  为了更大范围传播普及龙江剧,白淑贤推动在黑龙江全省成立了由19个院团组成的龙江剧发展联合体。在她的主导下,黑龙江省龙江剧院创办了“白淑贤艺术基地”,建立起龙江剧人才库,支撑起龙江剧的传承发展。在她的精心培育下,“小白淑贤”李雪飞,“小小白淑贤”栾兰等一批门徒成为龙江剧的骨干力量。当李雪飞从她手中接过接力棒,摘得第十二届上海戏剧“白玉兰奖”,并将中国戏剧第25届“梅花表演奖”收入囊中时,她无比欣慰。

  从“匠人”到“劳模”:用热爱与奉献铸就艺术丰碑

  “排戏时无论多累,我都觉得享受。”

  白淑贤的“拼命三娘”精神贯穿艺术生涯。拍摄戏曲片《木兰传奇》时,长时间用酒精胶黏合勒头导致太阳穴磨出血泡,她坚持带伤完成拍摄;为练就双手书法绝技,很长一段时间她的“身上全是墨点”,甚至在公交车上比画运笔;年逾古稀仍能搬起“朝天蹬”,带领学生角逐梅花奖,参与新剧创作……

  这份崇高的艺术信仰与精神追求为学生们树立了榜样,引领一代代年轻文艺工作者用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技艺打磨精品佳作,讴歌美好生活,凝聚奋进力量。

  近期,龙江剧《人世间》在哈尔滨首映,为千余名观众献上了一场直击心灵的视听盛宴,让观众看到传统龙江剧在现代题材中的创新活力。接受记者采访前夕,作为这部剧的艺术总监,已经78岁高龄的白淑贤依然活跃在创作和教学第一线。这份为剧种传承燃尽心血的赤诚,令人动容。


白淑贤带领学生操练龙江剧的“十八般武艺”受访者供图

  “劳动不仅是体力付出,更是对事业的终生投入。我的人生只有两站——戏校和龙江剧院,60年如一日雕琢同一件事,就是最大的幸福。”对于白淑贤而言,艺术是一份永不退休的事业,观众与舞台她无比珍视,也倾尽所有。多年来,白淑贤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殊荣,更被评价为“德艺双馨文艺家的标杆”。

  从艺60载,白淑贤用汗水浇筑艺术,以匠心传承文化。她架起了龙江剧通往世界的桥梁,点亮了无数后辈前行的灯火,更以“择一事终一生”的纯粹,诠释着劳动精神的时代价值。正如她所言:“没有龙江剧,就没有我的事业、我的生命。不论多么大的诱惑,我都离不开龙江剧的舞台。”这个五一劳动节,让我们向这位永不停歇的文化劳动者致敬!(记者 徐楠 石启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