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怀揣着憧憬的张某入职蓬江某公司,担任纳晶体项目技术总监。谁曾想,三年竞业限制期满后,公司以 “条款超法定两年上限” 为由拒付百万元补偿款。“这一纸判决是我继续留在这座城市的底气。”当蓬江法院依据公平原则支持其诉求时,张某的感慨道出了千万劳动者对法治的期待。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珠西门户枢纽、江门主城区,蓬江区集聚了全市18%的人口,工业扎实、产业兴旺,每天有万千劳动者在车间厂房、商圈楼宇、配送路上书写奋斗故事。如何让法治成为劳动者最坚实的依靠?立足中心城区法院定位,蓬江法院始终将服务保障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牢牢把握“公正与效率”主题,以法治力量护航劳动者逐梦侨都。


蓬江法院始终将服务保障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培育护才兴企法治土壤:

在“智”与“制”的平衡中厚植创新基因

在蓬江产业园就业驿站,某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发出感慨:“现在再也不用为人才流动与企业权益的平衡犯难了。” 这源于蓬江法院对张某案的示范裁判 ——当企业以“条款无效”拒绝支付超期竞业限制补偿时,法院适用公平原则,认定劳动者已履行义务即应获得对价,为高端人才吃下“定心丸”。

为破解“引才容易留才难”的痛点,蓬江法院始终坚持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保障企业生存发展并重的理念,不断提升劳动争议案件审判质效:建立专业审判机制,积极推进繁简分流,对简单金钱给付类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快速定分止争,对除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外的“疑、繁、新”案件实行繁案精审化办理,不断满足多元化、立体化、精细化的纠纷解决需求。

劳动争议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达45%、劳动争议案件平均审理时间缩短30天、调撤率20.59%......一组组数据背后印证着蓬江法院近年来坚持以公平正义全力营造法治化就业环境的坚实步伐,如今这片法治沃土,正吸引着八方“金凤凰”竞相来栖。

在裁审联席会议上,蓬江法院与蓬江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围绕研讨内容形成裁审衔接备忘录。为有效破解“类案不同处理”的困境,此前,双方还建立了“同案同判”指引机制,让劳动者维权有据可依,让企业经营有规可循。

法庭外的联动正不断织密。在区委政法委统筹下,蓬江法院深度融入综治中心建设,与人社局、工会等部门紧密协作,全力推进人才司法服务保障工作,让法治保障深度融入人才成长与企业发展,助力蓬江加快建设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如今,随着综治中心的实战化高效运行,劳动者及企业维权解纷更加便捷高效。

护航新业态健康发展:

在“变”与“不变”的调适中守护创新活力

新就业群体既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也是美好生活的追求者、共享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指明方向。


蓬江法院开展多场法治暖“新”普法主题实践活动。

“每天直播10小时,算不算公司员工?”主播小王的困惑曾代表着新兴行业的共性难题。蓬江法院审理的“网络主播与经纪公司劳动关系的认定——苏某诉传媒公司劳动争议案网络主播劳动关系认定案”给出答案:从属性不足则难以认定劳动关系,但平台仍需保障基础权益。该案入选2024年中国法院年度案例,为全国同类案件提供经验。

新质生产力催生新型生产关系和新型劳动关系,如何更充分规范和保障新型劳动关系、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以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新型用工方式以及新型劳动关系创造有利环境?面对新业态带来的用工模式变革,蓬江法院坚持“三重审查法”(人格从属性、经济依附性、组织管理性),既避免平台“以合作之名行用工之实”,也防止过度干预市场灵活性,依法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更温暖的守护在党群服务中心延伸。在飘扬的党旗下,蓬江法院走进五邑华侨广场商圈党群服务中心,联合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等部门开展多场法治暖“新”普法主题实践活动。

劳动者的笑脸,是城市发展最美的风景。近年来,蓬江法院紧紧依靠党委政府,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法治需求,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阵地,常态化开展法治服务活动,通过面对面交流、互动答疑等形式,精准回应骑手、快递员、主播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最关心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以主动作为的司法担当为新就业群体撑起法治“保护伞”。

此“薪”安处是吾乡:

在“法”与“情”的交融中搭建温暖港湾

“感谢法官,让我在异乡感受到家乡的温暖。”来自广西的阿铭(化名)紧紧握着法官的手。此前,他在摩托车配件厂工作时遭遇工伤,陷入了维权困境。杜阮法庭与司法所依托“庭所共建”机制,仅用48小时就促成了“人民调解 + 司法确认”,让5万元赔偿款及时到账,为他解了燃眉之急。

这一暖心案例,正是蓬江法院以“庭所共建”机制深化联动护航劳动者权益的生动注脚。从初期的信息互通到如今的深度协同,人民法庭与司法所正通过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人民调解+司法确认”衔接等举措实现资源整合,将纠纷预防端口前移至企业用工一线。

外来务工人员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针对外来务工人员被欠薪难题,蓬江法院加大对建设工程、新就业形态等重点领域恶意欠薪审判执行力度,打出“组合拳”:开通 “涉民生案件绿色通道”,工资、工伤赔偿等案件优先立案、优先执行,建立恶意欠薪“黑名单”,综合运用财产查控、信用惩戒等措施为务工人员追回欠薪。

当异乡人生活因案陷入急迫困难,如何以司法力量帮助他们摆脱生活困境,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蓬江法院深入落实及时救助、协同发力等工作理念,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工作,一笔笔“暖心钱”送到因案返贫的异乡人手中。

当周某因工致残陷入医疗困境时,司法救助金“及时雨” 让他重燃希望:“这笔钱救的不仅是我,更是整个家庭的未来。”

筑牢安全就业防线:

在“防”与“治”的协同中守护职场晴空

“多亏法院的司法建议,让我们及时堵住了行业漏洞。” 江门市物流行业协会代表在谈及行业治理时表示,针对“高薪租车”诱骗司机贷款暴露出的问题,法院第一时间发出针对性建议,推动建立“企业黑名单”,有效推动行业治理规范化。

审理一案、治理一片。针对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中发现的行业监管突出问题,蓬江法院发出多份司法建议,积极发布审判白皮书、典型案例,助力提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治意识,努力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

某家电制造企业负责人坦言:“以前觉得司法建议是‘挑刺’,现在明白是帮我们‘强身健体’。”

“这些案例让我们知道,法治不只是维权工具,更是就业路上的‘导航仪’。”在蓬江法院第一审判庭,蓬江法院正开展一场大学生求职就业刑事风险防范法治宣教活动,教育引导学生主动辨识和防范涉就业犯罪风险。

青年就业事关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经梳理总结近年来涉青年就业相关案件发现,青年就业社会经验和法律意识不足,在就业过程中风险防范意识不足,容易引发就业方面刑事风险。

为护航青春助就业,近年来,蓬江法院持续深化与高校协同共建,以多元形式开展 “求职反诈”等法治课堂,用真实案例拆解“高薪兼职”“付费内推”等骗局,为青年开展就业法律风险防控全方位指导,帮助青年学子筑牢法治思维。过去一年,蓬江法院以“请进来+走出去”方式为五邑大学等高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31场次,覆盖高校师生群体逾6000人次。

在与青年学子交流会上,青年法官从自身出发,谈人生、谈诚信、谈法治,不断激发他们就业创业热情信心,共同推动建立青年就业创业友好型社会。

就业是家事,更是国事。蓬江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以高质量审判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切实扛起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职责使命,为蓬江营造公平就业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强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让每一份辛勤付出都能收获尊重,让每一个奋斗梦想都有法治护航。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南方+(记者/郑琦 通讯员 李小红 赵霜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