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数据统计显示:

截止到2023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2.8亿,预计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

随着老龄化持续加重,生育率却不断走低,这也意味着在这样的背景下,养老问题成为了不少家庭的“心头大患”。

尤其是对独生子女家庭而言,一对夫妻可能要赡养4位老人。

再加上经济压力、时间成本、医疗照护等问题的交织,让许多子女陷入了“养老焦虑”之中,也让不少老人面临晚年考验。

也正因如此,“有偿赡养”模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在不少独生家庭中开始蔓延。



01.“有偿赡养”在独生家庭蔓延

所谓“有偿赡养”,指的是父母通过经济补贴的方式,让子女留在身边照顾自己。

比如,提供住房或购房支持,让子女在父母所在城市定居。

比如,每月给予子女生活补贴,或者承担孙辈的教育费用,以此来减轻子女压力,换取子女的更多的照顾时间。

说白了,就是父母用经济手段“购买”晚年的养老保障。

就像我们老家的邻居张大妈,是镇上中学的退休老师。

老伴去世以后,由于担心晚年无人照料,于是就和自己唯一的儿子商量,让他回老家工作,自己可以帮他买房并且每月补贴一定的生活费。

而代价就是让儿子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回到小镇上生活。

起初她儿子不同意,但后来还是顶不住张大妈的压力,只能被迫妥协。

后来每次提起这些事,张大妈都倍感歉疚的说这种选择,实在是无奈之举,但对自己的晚年却是一种最好的保障方式。

说起来,也让人五味杂陈。

也许在不少人眼里,这种方式多少显得自私、利己,不近人情。

更没有半点“父母爱子,为之计深远”的伟大与温情。

可事实上,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这种选择在如今的时代,也并非是个例。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偿赡养”的利与弊。



02.“有偿赡养”的优势

有偿赡养与传统的以“道德、亲情”为要求的养老方式相比,它显得更为简单粗暴,但却能够大大缓解年轻人的生存压力。

比如,高房价、育儿成本让年轻人自顾不暇,而父母的经济支持,能够直接提高儿女的生活幸福指数。

比如,子女留在身边,降低老人孤独感,突发疾病时,也避免了“远水难救近火”的情况发生。

再比如,在经济协议的约定下,大大降低了因养老问题产生的家庭纠纷,让赡养老人更加可持续化。

对于那些不愿意去大城市打拼,想要简单生活的年轻人来说,这种方式,无疑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03.“有偿赡养”的弊端

任何事情,有正向积极的一面,也会有负面消极的地方。

就比如说,一旦采取了“有偿赡养”,那么可能会因为过度依赖金钱维系,子女会将赡养视为“工作”而非责任。

久而久之,亲情也会慢慢淡化,变得疏离。

此外,如果子女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不愿意生活在从小长大的地方,那么父母强行把孩子留在身边,这无疑是一种“道德与情感绑架”。

哪怕子女迫于世俗压力而留下,那么他们内心深处,也会油然生出一种不满和怨怼,而这种情绪,也势必会对老人所期待的养老状态,进行一系列的冲击。

甚至说会弄巧成拙,让养老事宜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就比如说子女因为父母过度介入自己的生活,以及对未来的计划而心存愤恨,那么就算再有孝心,也会在父母的利己决策下慢慢消散,甚至导致亲子关系彻底破裂。

基于这些层面的考虑,老人在做选择的时候,还是要三思而后行。



话说回来,有偿赡养看似冰冷,但却是不少家庭在现实压力下的无奈之下。

它或许不是完美的解决方案,也不能完全替代亲情,但在当代社会结构下,却也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路和相对可行的养老保障。

只要我们能够在其中找到平衡点,或许就能为养老问题,多上一份保险。

但无论怎样选择,它的前提一定是尊重年轻人的想法,而不是被生拉硬拽的拖入“不得不如此”的深渊与困局。

最后也想问问大家,你会选择“有偿赡养”父母吗?欢迎留言讨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