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让受尽几百年屈辱的中国人从此站了起来,那种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场战争令美国颜面尽失,面对节节败退的战局美国6次计划使用原子弹,并且已经将原子弹运到日本冲绳美军基地,准备投向朝鲜和中国,为何箭在弦上却最终引而不发?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揭开当年的核战阴云,二战之后以美苏为首的北约和华沙两大阵营进入冷战对抗时期,朝鲜也在日本投降时被美苏两大势力以北纬38度为分界线瓜分。
1950年6月25日,朝鲜在苏联的支持下不宣而战,朝鲜人民军攻城略地势如破竹,韩国则一路溃败。作为韩国的保护国,美国认为朝鲜发动战争,其实是苏联针对美国的代理人战争,于是美国便有了第一次动用核武器的念头。
1950年7月11日,美国在英国的空军基地部署了装配核武器的B29战略轰炸机,一旦苏联出兵朝鲜就对苏联实行核打击。
第二次是在1950年7月31日,在这之前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就想 “在北朝鲜找到适当的目标,投下一两颗原子弹”。到了1950年7月下旬,驻韩美军和韩军兵败如山倒,于是杜鲁门更加坚定了在朝鲜使用原子弹的想法。7月30日,杜鲁门批准了在关岛布置装载非核部件B29轰炸机的申请,作为在远东进行核打击的预先准备。
第三次是在1950年12月初,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原本狂妄的麦克阿瑟甚至在感恩节吹嘘,要在圣诞节让士兵回家。但令他意外的是联合国军包括美军王牌陆战一师,只与志愿军短兵相接了2个回合,便在朝鲜北部东西两线被志愿军揍得招架不住,丢盔弃甲一路向南溃败,志愿军则快速把战线推向38线。此时颜面尽失的美军再次打起了核打击的主意,“一旦中朝军队发动全面攻势,就对其部队和物资集结地使用原子弹”。
1950年11月30日,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美国一直积极考虑对中朝军队使用原子弹”。12月美国把原子弹装载在航空母舰上运到了远东。
第四次是在1951年4月7日,1951年3月下旬,美国得到情报,一是中国在鸭绿江边“重兵集结”,二是斯大林要“解决亚洲问题”,并在海参崴和库页岛集结了大量的潜艇。杜鲁门认为“中国人和俄国人不仅要彻底地占领朝鲜,还企图攻占日本,所以才想用潜艇切断美国和日本的联系”。于是在4月7日,他下令第九轰炸机中队携带9枚原子弹飞往关岛。
第五次是在1952年6月,一方面为期将近一年的停战谈判再次陷入僵局,而另一方面志愿军日益强大的空军对美军的机场产生了严重的威胁。为此,“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提出申请,在朝鲜部署“有核装载能力”的F84战斗机用以对付北朝鲜和中国东北的防空目标、以及空军基地。
第六次是在1953年5-7月,艾森豪威尔当上美国总统后想要通过使用“战术核武器”来尽快结束战争。早在1953年5月19日克拉克就提出,为尽快消灭志愿军,应该对中国进行海空作战并使用核武器。到了1953年7月19日,交战双方就大多数问题已经达成一致,停战协议即将签署的时候,美国却秘密制定了“远东核空袭作战紧急计划”,“如果中国违反停战协议,我们就用核武器对付他们”。然而直到板门店签署停战协议,战争结束,美国不论是公开叫嚣也好,或是阴谋策划也好,却始终是光打雷不下雨,没有把核打击付诸实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美国的核武器数量有限,要集中对付苏联本土。冷战开始后,美国的首要敌人是苏联,欧洲才是美国的战略重心。杜鲁门强调“美国主要的敌人坐在克里姆林里”,美国不能在朝鲜浪费大杀器。
1950年,美国瞄准苏联的原子弹有292颗,这几乎是当时美国全部的核家底,美国必须要保证这些大杀器首要用来对付苏联本土,确保能够保护美国本土以及欧洲的盟友。
第二,苏联不仅研发出了核武器,而且已经对美国构成相当的核威慑,致使美国心存忌惮。1950年苏联已经有25颗原子弹,到1953年增加到200多颗。除此之外,苏联还有1200架中程轰炸机和160架远程轰炸机,足以对美国进行一次毁灭性的核打击,况且中苏签有条约,进攻中国就相当于进攻苏联本土。一旦美国使用原子弹,就不能排除苏联对美国的盟友甚至美国本土进行核报复的可能性。据美国情报部门估计,一旦遭到苏联核打击将会造成900万美国人伤亡,1/3的工业基地被毁,这个代价美国政府完全承受不起。
第三,朝鲜半岛上没有适合的核打击目标,由于战争的毁坏,朝鲜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就连美国空军后来都抱怨,找不到有价值的轰炸目标了。
没有大型都市和工业基地,原子弹投下去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再加上朝鲜地形复杂,多是崇山峻岭,中朝军队不仅在深山密林中分散隐蔽,还挖了不少工事坑道防止核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核打击大材小用,再加上战事胶着,双方军队距离很近,一旦使用大杀器,很可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第四把原子弹丢到中国将造成战争扩大的严重后果,仅仅是这样一场局部战争已经让美国焦头烂额,纵然投入了美军几乎1/2的兵力都不能把顽强的志愿军奈若我何,一旦把原子弹投到中国本土,就意味着将和中国进行全面的战争。眼下严酷的战争已经让美国人见识了这支缺吃少穿装备低劣的中国军队的恐怖实力,况且毛主席前面也撂出了话,他们要打多久我们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为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说,和中国进行全面战争将是一个“无底洞”, 会“榨干我们的血”,一旦深陷对华战争泥潭无暇四顾,苏联就会兵不血刃坐收渔利,轻而易举战胜美国,果真如此的话,美国就掉进了苏联人的陷阱。
第五,美国的西方盟友不同意美国使用原子弹,美国的盟友们惧怕引发第3次世界大战会损害他们的利益。就拿英国为例,一旦美国使用原子弹扩大朝鲜战争,甚至演变成全面对华战争,美国就没有精力顾及欧洲了,如果苏联趁机进攻欧洲各国或者苏联联手中国拓展亚洲业务,那么英国在远东的香港、新加坡、马来亚等殖民地将会面临极大威胁,甚至会被苏联中国趁机收入囊中。所以当1950年11月30日杜鲁门说考虑用原子弹对付中朝军队时,把盟友吓得半死,杜鲁门的此次言论引起了欧洲的过激反应,伦敦、巴黎、罗马、维也纳的各大报纸纷纷谴责美国试图扩大战争,并对事先未与盟国协商就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表示强烈不满。
英国首相艾德礼更是迫于国内压力,立刻亲赴美国找杜鲁门会谈,直到杜鲁门保证使用核武器前一定与他们商议,并且不会进攻中国扩大战争,艾德礼才返回英国;而荷兰驻联合国大使在听了杜鲁门讲话之后,居然吓出了眼泪;加拿大政府外长则立即表示,加拿大将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扩大化,避免核武器使用产生的不利后果。在盟友的一致反对下,美国只得答应如果使用核武器将与盟友一致磋商。
第六,全世界和平力量反对核武器,由于二战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世界各地反战运动高涨。在杜鲁门发表使用原子弹声明后,美国就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美国民众甚至指着鼻子骂杜鲁门。沙特政府当即声明,如果美国在朝鲜使用原子弹,亚洲国家则认为美国的原子弹就是用来对付亚洲人的。眼看使用原子弹美国将众叛亲离,迫于全世界向往和平的力量,美国的原子弹成了纸老虎。
其实在志愿军还没有跨过鸭绿江前,中国就已经预估到了美国的核讹诈。毛主席在1950年9月5日就指出,“敌人是不可怕的,它的装腔作势和气势汹汹是吓唬人的,但是,美帝国主义也可能在今天要乱来,它是什么都可能干得出来的,假如它要那样干,我们没有准备就不好了。我们准备了就好对付它,所谓那样干,无非是打第三次世界大战,而且打原子弹,长期地打,要比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得长。我们中国人民是打惯了仗的,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
正是中国人民的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和世界和平力量一道,让美国的核威慑最终破产。虽然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敌人的亡我之心却依旧不死,这不得不让我们提高警惕。朝鲜战争作为一段战争史,既是大国博弈的历史,更是成千上万普通军人和百姓血肉写成的历史,回顾这段历史,认真地思考这场战争,从经验教训中得出正确的认识,从而恰当的应对当下和未来世界的挑战,或许能避免代价惨痛的流血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