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云山大捷之后,中央军委防空司令员周士第,看到我志愿军重创美军骑兵第一师的战讯后分析,美国有可能以我志愿军入朝作战为借口,轰炸鸭绿江上的三座桥梁和东北工业基地。周世第向东北防空司令部副司令员高鹏发出指示,守卫鸭绿江桥水丰发电站和东北工业基地的高射炮部队要提高警惕,加强战备,随时准备战斗。1951年6月中旬,朝鲜战争的交战双方,对峙于汶山、高浪铺里、三串里、铁原、金化、杨口一线,这时候抗美援朝敌我双方进行的第5次战役已经结束,这条对峙线就是经过5次大规模的战役,最后依据双方的战场实力所形成的一条战线,名为三八线。
自从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一年后战争又回到了爆发时的状况。战争进行了一年,美国屡屡遭受失败,耗费的金钱已经达到100亿美元之多,这比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年的耗费多一倍以上。除了庞大的军费开支,联合国军还损失了10万名青年,美国的战略预备队只剩下在日本的2个师,南朝鲜的3个师,以及远在美国本土的6个师,而英法等盟国均已明确表示,不再向朝鲜派一兵一卒。打了这么一场胜利无望的战争,引起了美国人民的强烈不满,美国政府处在内外交困的尴尬境地。1951年4月11日,因侵朝战争没有达到敌人的预期目标,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被美国总统杜鲁门免职,取代他职位的是李奇微。
1951年6月初,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在美国的授意下,几次发表声明,透露美国政府有意通过停战谈判来结束朝鲜战争。久经沙场的志愿军战士,听说要停战谈判,大家开始讨论和关注,回国后该干些什么,但是他们很快就被要求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以免中了美国人的缓兵之计。
1951年7月10日,谈判在三八线上的开城正式开始,谈判期间,美方代表边谈判边制造障碍拖延时间。1951年7月26日,美方代表在谈判中拒绝了中朝方面提出的,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各后撤10公里,建立非军事区的建议。美方无理要求将军事分界线,划在朝鲜半岛的蜂腰部,即平壤至元山一线,企图不战而攫取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美方的无理要求,中朝谈判代表给予了坚决驳斥。
于是谈判中断,随后联合国军制定了势不可挡行动计划,为配合联合国军的计划,远东空军也制定了一个空中封锁铁路的计划。新上任的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试图以此完全摧毁我方的后勤补给线,摧毁志愿军的战争意志。
1951年7月下旬至9月初,朝鲜北方发生了5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志愿军后方运输补给线受到了严重破坏,同时损失了大量粮食物资。有些一线部队存粮仅能食用3-6天,个别部队库存告竭,二线部队已开始以野菜树皮充饥,一把炒面一把雪也成了奢望。
美军正是利用我志愿军这一困难时期,于1951年8月18日,在其地面部队发起夏季攻势的同一天,开始了针对志愿军后勤补给线的,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即绞杀战,并称要在90天时间内完成这一作战,彻底切断中朝军队后勤补给线。这期间战士们生活极端困难,朝鲜人民群众,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也要帮助志愿军,再现了中朝军民牢不可破的友谊。
1951年8月中旬以后,美军全面展开绞杀战,重点攻击我铁路运输系统。我高炮部队以高炮64师司令部为基础,成立了由吴昌炽担任司令员的,志愿军铁道高射炮兵指挥所,统一指挥铁路沿线高炮部队作战。
在敌人实施绞杀战的第一阶段,朝鲜境内的铁路干线,成为远东空军轰炸的主要目标,先后了轰炸清川江桥、大宁江桥、大同江桥等铁路桥梁,每天都有飞机空袭,少则几架,多则几十架甚至上百架,而保卫这几座江桥的主要高炮部队,是505团和524团。
在保卫江桥的大大小小的战斗中,505团坚守阵地的那股牛劲,让敌机很是不爽。而524团是第一批入朝作战的高炮部队,1950年11月在保卫鸭绿江桥之后,开始转战朝鲜境内的顺川、城川一带。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524团,在反绞杀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1951年的8月24号,敌人B-29重型轰炸机,还有战斗机,大集群来轰炸机场。在这次战斗中,三连发射的一枚炮弹直接命中飞机,飞机肚子当场开花,机内的空勤人员直接被炸死了两个。飞机起火后俯冲而坠,我高炮士兵看见飞机掉下来,立即跑过去活捉了敌人的空勤人员,其中有一名是中校级军官。敌人的B-29飞机被打掉后,他们的空中指挥员就指挥护航战斗机,拼命地攻击我军高炮阵地。敌人从不同方向不同高度,向阵地上俯冲投弹,三连阵地瞬间中了两颗爆破弹,而一颗直接击中了指挥所,致使我军伤亡惨重。
1951年8月份,在我高炮部队的掩护下,我军地面部队共抢运到前线作战物资1134节车皮,约合3.4万吨,初步缓解了前线粮弹缺乏的局面,从而粉碎了美军,以全面瘫痪我交通运输线为目的的绞杀战第一阶段。
随着美军改变战术,集中兵力攻击新安州、价川、西浦铁路"三角地区",敌人以窒息战为目标的绞杀战开始了,志愿军随即也投入了反绞杀战的第二阶段。为了反三角地区的窒息战,我志愿军铁道高射炮兵指挥所司令员吴昌炽,命令高炮部队将集中兵力重点保卫的作战原则,改为以主要兵力重点保卫,以部分兵力高度机动。战士们昼夜来回转移,连续作战,预先埋伏,化被动为主动,又创造了出其不意,高炮打游击的先例。
在朝鲜的成川和新仓之间的丁山里,由于大同江依山顺势区区弯弯,在丁山里钻了好多弯道,形成了一个水网地带,铁路和公路在这里都依江而建,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如果敌人轰炸这里,可以获得一石二鸟的效果。
1952年3月8日傍晚,524团团长彭宗义,发现敌机频繁侦查丁山里之后,立即摊开地图布局阵地。第二天524团二营和三营,在丁山里一带,和敌人进行了一场惨烈的机动作战。这一天清晨,远东空军以F-84、F-80、F-94等型号的飞机,42架组成混合编队,4架一组齐头并飞,向丁山里方向飞来,很快志愿军高炮指挥所里,拉响了战斗警报。
在这场遭遇战中,6连用的是37炮打游击,在一个炮班中共8个炮手,1炮手瞄方向,2炮手测高低,3炮手测距离,4炮手把航向,5炮手压炮弹,6和7炮手负责催炮弹,8炮手是班长张菊明,他临场指挥。由于敌机轮番轰炸,战斗中6连阵地消耗炮弹500多发,打下敌机一架,打伤三架,保住了丁山里沿江一带的铁路桥。与此同时,6连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6连有8人牺牲,5人重伤,躺在血泊中的烈士们,被炸得身首异处,战友们含着悲愤的眼泪,将烈士们简单的埋葬后继续战斗。
在血战丁山里的战斗中,这些叫不出名字的烈士们,他们为了这场抗美援朝的正义战争,献出了鲜血与生命。如今在他们长眠的青山绿水之间,这青山的葱郁和岁月的轮回,在经年不息的寄托着人们对英雄们的哀思。
美军经过4个月空袭,不仅未能切断三角地区的铁路运输,航空兵还遭受了重大损失。为了躲避三角地区,志愿军猛烈的高射炮火,美军开始改变战术。其新计划的中心意图,是寻找志愿军高炮火力的空白区,对朝鲜北方铁路线,进行机动的重点突击,而不固定攻击一点。自此美军绞杀战进入了第三阶段。这一阶段,远东空军对铁路的破坏更加严重,而高炮部队反空袭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在雪地激战中,为了迷惑敌机,高炮513团发动朝鲜百姓,连夜制作稻草人,布置假阵地,隐真示假使敌就范,并不断变换阵地位置,就连南朝鲜的特务也无计可施。经过雪地激战,513团击落飞机九架,击伤十几架。在这一阶段的反绞杀战中,我高炮513团吃了很多苦,那时正是朝鲜最冷的时候,战士们白天要打仗,夜间要机动,睡也没有地方睡,在单薄的草棚里有时冻得睡不着觉。
在反绞杀战中,仅美国空军就动用了8.755万余架次飞机,志愿军高炮部队在这次战略要地防空作战中,击落敌机264架,击伤敌机1070架。美国空军发言人也不得不承认,美国飞机在朝鲜通行无阻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北朝鲜的天空成为可怕的天空,死亡的天空。
1952年6月下旬,美国空军被迫放弃了绞杀战,将轰炸的重点,转移到朝鲜后方的仓库,重要城市和水力发电站等地。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10个月的反绞杀战斗中,建成了以兵站为中心,铁路与公路相结合,前后贯通纵横交错的兵站运输线,形成了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在平壤朝鲜战争纪念馆内有一门37炮,在反绞杀战中,我高炮战士和朝鲜人民军高炮士兵,在一次战斗中作,一起合打下了12架敌机。如今那钢炮上的12颗星,代表了击落的12架敌机,更代表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抗美援朝后期,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并肩作战之下,敌人屡遭失败。联合国军在他们实施的,11个月的绞杀战被粉碎之后,又把轰炸目标盯上了平壤这座美丽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