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室里常遇到这样的孩子:反复感冒咳嗽,个头比同龄人矮一截,吃得多却不长肉。

掀开衣服能看到肋骨根根分明,舌苔中间厚腻发黄,舌尖却泛红——这是典型的脾虚、积食、内热。在学习之前,先给我关注起来

这种情况在中医看来,根源在于"脾土不生肺金"。

太子参作为儿科常用药,性味平和,既能补脾益气,又可润肺生津,特别适合这类脾肺两虚的孩子。

经过多年临床验证,儿科专家董秀兰主任总结出四种经典搭配,针对不同体质的孩子效果显著



第一种:太子参配五指毛桃五指毛桃15克、太子参8克、无花果3颗,炖煮40分钟。协同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适合容易疲劳、一动就出汗的孩子,能明显改善气短乏力症状。

第二种:太子参配南杏仁太子参6克、南杏仁10克、百合10克,煮水代茶饮。润肺止咳,益气生津。

适合干咳少痰、夜间咳醒的孩子。

第三种:太子参配炒谷芽太子参5克、炒谷芽10克、茯苓8克,煎煮20分钟。既消积又补虚。

适合食欲时好时坏、大便先干后稀的孩子。

第四种:太子参配石斛太子参6克、石斛5克、莲子10克,慢火炖1小时。滋阴清热,气阴双补。

对口干舌燥、手足心热的内热体质孩子效果显著。



这个案例极具代表性。初诊时她不仅咳嗽痰黏,还伴有口臭便秘,晚上睡觉盗汗,身高大半年都没长。

董秀兰主任辨证为脾虚积食、肺热阴伤,用太子参配石斛为主方,加上消积的炒谷芽、清热的芦根。

服药一周后咳嗽减轻,大便通畅,舌苔变薄,食欲增加;

调理一个月复查,身高增长1.5厘米,体重增加1公斤。最让家长欣慰的是从调理后都没再感冒咳嗽,免疫力和身高都蹭蹭长,简直太开心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