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已成为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力量,但休息难、充电难、维权难等问题依然存在。

为此,中塘镇以“工会驿站”为载体,整合西正河村党群服务中心资源,打造了滨海新区新就业群体(快递外卖员)第二党群服务中心,深化“三新”组织党的建设、践行“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理念,成为向新就业群体传递城市温度的重要窗口。


@中塘镇的“新”朋友们,快来!

4月29日,中塘镇举办滨海新区新就业群体(快递外卖员)第二党群服务中心启用仪式。区委社工部副部长曹俊义,中塘镇党委书记闫宁,镇党委副书记陈婷,副镇长林起主、张龙,大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李源参加。


启动仪式上,区委社工部副部长曹俊义为新就业群体代表佩戴中塘镇“骑士哨兵”志愿服务绶带,并宣布滨海新区新就业群体(快递外卖员)第二党群服务中心启用。


一座“全天候服务港湾”落成


滨海新区新就业群体(快递外卖员)第二党群服务中心(下文简称中心)是全区第二个集成“党建服务+生活保障+基层治理赋能”三位一体的新就业群体综合服务平台。


中心着力解决新就业群体及户外劳动者充电难、喝水难、休憩难等急难愁盼问题。在院内设立晨会区、换电区、停车区,在一楼休息室设立学习教育区、交流休息区、服务保障区,在二楼文体活动室设立体育锻炼区、休闲娱乐区,全方位、多维度在党建引领、业务培训、权益保障、关爱服务、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等方面提供阵地保障。

在等单间隙,能在这里喝口热水、吃个午饭,对快递外卖员来说是忙碌工作中的惬意时光。一名外卖员说:“在这里等单、休息简直是太方便了,不仅有热水、有桌椅、冰箱、微波炉,还有健身房呢!”


“中心创新‘党群服务中心+’模式,配备24小时自助休息区,新就业群体通过管理认定即可进入,享受饮水热餐、应急药品、共享充电等基础服务,解决‘口渴无处饮、吃饭无处热、雨天无处躲’以及‘夏热冬寒’等问题。”中塘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加强关心关爱 构建立体服务矩阵



截至目前,中塘镇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热门商家、加油站等,建设“滨城小哥”服务网点18个,“工会驿站”6个,全方位打造新就业群体服务矩阵。


打造全域“新”阵地

筑牢党建引领“主心骨”


一直以来,中塘镇坚持完善机制与工作指导并举,注重对新就业群体的凝聚,成立中塘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功能型党支部,选优配强党建工作指导员;深入开展党员摸底排查,引导亮明身份,主动加强与新就业群体的组织联系;建立定期摸排报送制度,党员职工入职第一时间提报,确保人员信息动态掌握;选派村、社区专职党务干部与新就业群体结对帮扶,着力在建强组织、提升能力、规范党务工作上下功夫,提高党建工作质量。


“我们在中心里设置了‘心愿墙’‘服务墙’,实时收集需求,联动人社、司法部门提供职业培训、法律援助等延伸服务,让中心从‘歇脚点’升级为‘加油站’。”中塘镇相关负责人说。


未来,中心里的“新思想·心驿站”读书角将定期开展党的理论知识微宣讲、劳模工匠事迹分享会等,用“小空间”凝聚“大共识”;开设“劳动权益直通车”,社保干部、律师团队每周驻点,针对劳动关系认定、社保缴纳等争议提供“一对一”指导;开设技能提升课堂,结合工会“四送一补”活动,联合推出“日间充电班”,开设智能配送设备操作、交通安全法规等课程,助力新就业群体职业转型发展。


建立暖心“新”服务

扩大共建共治“朋友圈”


新就业群体活动区域广、接触人群多、信息渠道畅、传播能力强,近年来,中塘镇积极探索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治理对象”向“治理力量”转变。

村居共治红色合伙人。美团站点与河东片区10个村、社区党组织分别签订共治协议,选聘20名骑手担任“流动网格员”,发挥联防联控“流动哨兵”和“移动探头”作用,汇聚治理合力。

协助宣传有招。放大新就业群体机动灵活、走街串巷、进楼入户优势,结合开展防范火灾水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提升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设计制作宣传页,张贴在快递车、外卖配送箱上,打造移动宣传车。

作用发挥有效。成立美团志愿者服务队,鼓励引导新就业群体主动融入基层治理新格局,围绕环保、助困、救灾、助残、敬老等多个维度参与基层治理,发挥走街串巷的职业优势,通过“随手拍”等方式,将发现的安全风险隐患、治安案件线索等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村居、派出所,有效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塘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兴领域智慧和力量。



嗨!“新”朋友们,滨海新区新就业群体(快递外卖员)第二党群服务中心,等你回家。

稿件来源:中塘镇党建办(网信办)

统筹制作:中塘镇党建办(网信办)

投稿邮箱:bhztzwxb@tj.gov.cn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