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朝阳区委社会工作部在朝阳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扣“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主线,以“红色引擎”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在新兴领域党建、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等领域持续发力,书写了一份有温度、有力度的民生答卷。
一、聚焦“五部”建设要求,推动社会工作起好步
区委社会工作部严格落实政治立部、制度建部、学习强部、从严治部、作风兴部“五部”要求,持之以恒加强自身建设,有力有序推动全区社会工作良好开局。
二、新兴领域党建引领,构筑团结发展“同心圆”
(一)依托党群服务阵地体系,打造新兴领域共享空间
(二)精准服务新就业群体,引导参与基层治理
从“心”出发,积极探索,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暖“新”服务。同时,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到基层治理工作中,激发群体价值认同。
(三)培树新兴领域先锋,激发党员内生动力
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中,通过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其他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基层治理提质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一)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机制
构建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社会工作部门具体协调、相关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的“1+7”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有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
(二)创新信托制物业小区治理机制
组织召开试点建设工作动员部署会,形成相关可行性调研报告,并与成都心航社工中心签署全市首家党建引领信托制小区治理项目合作协议。
(三)构建智慧治理体系
依托区政数局“1个中心+N个平台”智慧化管理体系初步建成的基础数据库,截至目前,上报事件37178件,办结37104件,办结率达到99%以上。
(四)推进做好人民建议征集工作
制定落实相关意见,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推进化解社会矛盾,做好人民建议征集工作。
四、筑牢根基,推动基层政权建设增效赋能
(一)清牌减项,轻装赋能基层治理
严格落实省市部署,累计清理246块冗余标牌、取消38项不合理证明,破解“牌子满墙、事务缠身”困局。建立“四不两直”检查机制,为社区工作者松绑减负,让基层服务回归为民本源。
(二)多元协商,构建共治共享生态
整合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居民等多元主体,明晰权责分工,创新“网格微协商--社区议事会--区域联席会”三级议事架构,实现治理难题分层分类化解,推动基层治理长效化、精细化纵深发展。
(三)强基固本,铸造专业治理铁军
围绕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构建“四位一体”培养体系,依托智慧平台实施人才全周期管理;通过培育树立标杆;开设职业资格考试辅导班提升持证率;搭建“理论+实战”培训场景,多维度筑牢人才根基,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提供硬核支撑。
(四)网格优化,精准提升治理效能聚焦网格精细化设置,建立“定格、定责、定人”机制,依托数字化平台构建“发现-响应-处置”闭环流程,实现问题精准发现、快速解决。完善“三长”治理链条,将触角延伸至楼栋单元,形成多元协同治理格局。
五、志愿服务树品牌,绘就基层善治新图景
组织全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万次,在全市项目交流展示会上,朝阳区作为唯一县区代表作交流发言并展示优秀项目。
(一)品牌筑基:构建专业化志愿服务体系
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一老一小一新”等群体差异化需求精准匹配个性化服务,同时发挥区位优势,因地制宜设计孵化“冰雪朝阳”等特色项目,扩大品牌辐射效应。
(二)全域覆盖:打造多元化志愿服务场景
依托现有党群服务中心等载体,纵向贯穿三级阵地,横向打通辖区公园、物业等场所,织密线下“服务网”,通过“社志家”小程序实现线上闭环管理。
(三)创新应用:建设可持续志愿服务生态
促进社工机构与志愿服务组织协同发展。探索合作模式,盘活社会资源实现积分兑换等志愿者礼遇,让“好人有好报”成为社会共识,鼓励更多志愿力量加入服务队伍。
区委社会工作部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升社会工作水平,推动我区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朝阳区委社会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