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花古街道调委会背包调解员调解跃龙村土地纠纷。
四月的湘中大地,春雨润泽着山峦田畴。
洞口县石江镇大冲村,村民们围着“背包调解员”肖仁才竖起大拇指:“多亏你们来回跑,5年的‘心病’终于解开了!”这场持续10天的环境污染纠纷信访积案的成功调解,是洞口县“背包式”调解工作法践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鲜活注脚。
在洞口2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81名“背包调解员”背着印有“调解(普法)工作包”字样的帆布包穿行村落。包里装着民法典、调解文书、卷尺和手电筒,更装着“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初心。自2021年试点至今,洞口以“小背包”破题基层治理“大难题”,实现调解力量从薄弱到过硬、解纷模式从单一到多元、治理格局从分散到协同的深刻变革,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洞口实践。
锻造扎根乡土的调解铁军
从“底子薄”到“底气足”
“大家放心,工程是为了咱们两村好,问题咱一定摆到桌面上谈。”2025年3月,东征村电力升级工程的挖掘机压得坎上村路面出现裂缝,群众担忧出行安全。“背包调解员”尹邦峰赶到时,先蹲下身用手丈量裂缝宽度,掏出笔记本记下受损范围,再一一安抚围观村民。
时间回溯到2021年,作为农业大县,洞口基层治理面临压力大、任务重的现实挑战。县委以五年规划破题,将2021年定为“矛盾化解年”,针对调解力量薄弱问题,延伸“一站式”矛调中心触角,创新背包式调解法,变坐等求助为主动上门、矛盾上交为就地化解。
同年5月,洞口县在黄桥镇试点并推广“背包式”人民调解工作法。2021年底,全县构筑起多层次、全覆盖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481名“背包调解员”覆盖24个乡镇(街道、管理区)、364个村(社区)和6个行业调委会。
黄桥镇“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谢扬标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的背包里装着磨破边的民法典、卷角的调解卷宗和一把磨亮的卷尺。2024年3月,黄桥镇永发村邱某林与谢某跃因通道硬化堵塞排水引发纠纷,谢扬标带着背包赶到现场,用卷尺精准丈量争议区域,对照不动产权登记证厘清权责,仅1个小时便促成双方和解,这起案例被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老谢来了,这事稳当。”村民的信任,是对这支队伍的最高褒奖。
为系统提升调解能力,2021年以来,洞口县累计组织培训6次,共计2800余人次,发放《司法行政工作资料汇编》《洞口县“背包式”人民调解工作手册》等资料2000余份,开办宣传专栏37个。
探索多元解纷新机制
从“一元解纷”到“多元共治”
在洞口,调解讲究法理情“三位一体”:每起纠纷必过法律关(对照条文定权责)、道理关(乡干部长辈评事理)、情感关(唤醒邻里情谊)。2024年12月,张某兄弟因地埂纠纷对簿公堂,调解员搬出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请来家族长辈剖析“远亲不如近邻”,最终双方各退一步、握手言和。
2025年2月17日,洞口县花园镇调委会背包调解员在当事人家中调解龙头村刘某与卿某之间的邻里纠纷。
高沙镇石榴村村民曾因道路通行纠纷剑拔弩张。村支两委、驻村干部与“五老人员”组成的背包调解队多次上门,以“积分换项目”政策为纽带,不仅化解矛盾,更争取到11万元奖励资金硬化200米泥巴路。4年间,该村处理纠纷11件,获奖励83万元实施6个民生项目,成为无访示范村,构建起“预防—化解—惠民”闭环。“背包一背,责任在肩,群众见我们就像吃了定心丸。”调解员的话,道出机制创新的核心。
行业调解筑牢支撑。交通事故、婚姻家庭等6个专业调委会与村调委会对口支援,2024年交通事故调委会结案127件,涉案金额1200万元,结案周期从45天压减至15天。“分级式问诊”机制高效运转:简单纠纷由村“四群”工作站化解,复杂事项经村支两委调解,镇级“会诊”兜底,2024年以来,镇村调处矛盾2490起。
凝聚协同共治新合力
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
4月14日,洞口县文昌街道综治中心内,和平社区居民陈某与蔬菜村王某在调解协议书上郑重签字,为持续28年的宅基地纠纷画上句号。这场纠纷的化解,正是洞口县“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生动实践。
1997年,陈某购买相邻老宅后,与王某因宅基地界线争议积怨渐深。2024年陈某返乡再提诉求,街道办启动“部门联动调解”模式:街道联合和平社区、蔬菜村工作人员,多次咨询自然资源、住建部门政策,对照土地管理法厘清权责,邀请双方亲属及村中老人参与调解,最终促成双方换位思考、达成调解。
“矛盾能啃‘硬骨头’,关键在协同。”文昌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县核心区,街道依托全县“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联动解纠机制,针对土地规划、邻里纠纷等复杂问题,实行 “一案一专班”,整合政策解读、法律支持、情感疏导等多元力量,推动“单打独斗”变“攥指成拳”。2024年以来,街道通过该机制化解10年以上积案9起。
洞口县还积极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各方面的资源,在县、乡、村建立“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站),坚持做强县、乡矛调中心,做实村级矛调工作站,遇有专业问题随时连线指导。2023年,某企业劳资纠纷调解中,调解员远程连线劳动仲裁员,当场计算经济补偿金,3小时达成协议。“背后有‘智囊团’,遇事不慌了。”调解员的感慨,折射出协同治理的效能。
2025年4月11日,花古街道调委会背包调解员调解七里村合同纠纷达成协议。
每调解一起纠纷,“背包调解员”都会做两件事:将案例录入普法资料包,作为以后调解的教科书;在村里开一场普法会,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调解一案,普法一方,教育一片”已成为洞口特色。
4年来,481个“背包调解员”踏遍全县每一个村组,调解纠纷8334件,其中疑难案926件,涉案金11843.82万元,成功率98.06%,履行率、满意率实现双100%。防止“民转刑”19起、群体性事件20起。他们在洞口写下10万余公里调解足迹,更在群众心中种下“和为贵”的种子,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来源: 湖南法治报(文/全媒体记者 王薇 通讯员 黄淑君)
一审:米露嘉
二审:陈佳婧
三审:戴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