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以来,由于宣传的因素,有的同学可能知道援华的飞虎队比较多,那么,当时的苏军也有援华志愿飞行大队,叫做苏联空军志愿队。
在淞沪会战超级惨烈的战场上,我方将士浴血奋战,但是对方确实武器过于精良,其他的中央军阀属于干坐着看,我们的国军空军也基本损失殆尽了。十九路军还算是装备好的,苦战了三个月,可以说拖住了日军一段时间,确实粉碎了他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但是最后还是含着泪撤军了。因为在追击战和攻占南京作战的时候,日军是伤亡不大的,那么,估算在淞沪会战中,日军约战死2万人,受伤约4万人,合计约6万人 。此战国民革命军伤亡33万多人,为日军损失的5.5倍……
另外,由于中方海军司令官的沉船战术被泄密了,中央海军也全军覆没了。所以当时我们的领海领空可以说真的是一片空虚。现代作战是要立体化作战的,所以我们确实太困难了。
当时的国民政府向欧美国家订货,要购买一些飞机,结果由于各种原因(尤其是蒋夫人带头吃回扣,可以说光惦记她的新旗袍和翡翠首饰),交货很慢,而且到手的都是老旧货。这样仗还是要继续打,可是到了1938年,也见不到几架新飞机……
这时候,苏联开始援助了。他们提供了2.5亿元三期贷款,并平价出售飞机大炮,还派人来中国作战。
这支了不起的空军志愿队于1937年11月成立,由沙诺夫将军率领,装备有飞机1000多架。他们用布尔什维克的精神积极配合中国军队对日作战,先后参加了南京、武汉保卫战,并从大陆出发远征台湾与日本,予日军以重创。该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时中国空军力量的不足。他们还帮助中国训练空军作战人员。至苏联空军志愿队回国止,苏联飞行员先后被派至中国者达2000余人,其中轰炸机大队长库里申科、战斗机大队长拉赫曼诺夫等100余人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表现了苏联人民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志愿队离华归国。在抗日战争期间,苏联志愿航空队有200多名国际主义战士在中国大地上英勇牺牲,名字镌刻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英烈碑上的共有236位……
这其中有一位格里戈里·阿基莫维奇·库里申科(ригорий Акимович Кулишенко/1903-1939),是苏联空军志愿队大队长,他是乌克兰基辅州人(不是这两年有些人一听见乌克兰就难受),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他把碧血洒在了我国的长空,为我国反侵略战争献出了生命。
1939年,库里申科受苏联政府派遣,与考兹洛夫率两个“达沙式”轰炸机大队来华支援抗日。那个时候这是一项绝密任务,所以他的妻子和孩子还不知道具体做什么,只知道被派出去执行任务。
他曾经说,“我去了东方,在这里很好,就像在家乡一样……”
当时中国空军因装备落后、数量严重不足处于劣势,苏联的援助成为关键力量。他负责训练中国飞行员,以严谨、忘我的态度传授飞机性能、操作技术和战术。他亲自检查飞机、带飞学员,甚至连续多次示范纠正学员动作,直至掌握要领。中国飞行员评价他“朴素、谦逊、热情”,其教学深入浅出,深受尊敬。训练的时候,他被称为老虎教官,因为要求非常严格,但平时他就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兄长的样子,空闲的时候会教大家唱苏联的民歌。而且很多其他的活儿也被他干了,比如检修飞机、甚至民众帮着修跑道,他也在过问,不像有些专家“下基层”(当年的李德就这个表现)那样是要被供着的,他看见什么事,他能做都帮着做。
他说,“飞机是国家财产,中国抗战需要飞机,从苏联运飞机到中国非常不容易,损坏一架就少一架,损坏一个零件,都要从万里之外送来补充。”
“我像体验我的祖国的灾难一样,体验着中国劳动人民正在遭受的灾难。我每当看到日本飞机炸毁的建筑和逃难的人群就难过。日本人为什么要来轰炸在大路两旁的田里安详恬静地劳作着的中国农民呢。中国人要敌人付出多倍的代价,要敌人在中国人的打击下仓皇逃命。”
“苏联人民是真诚地支持中国人民抗战的,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官来说,你们多损失一架飞机,他本国的资本家就能多卖一架飞机,多赚中国人民一笔钱,而苏联没有资本家,我们苏联飞行员来华培养中国飞行员,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支援中国人民打击侵略者。”
他对我国人民遭受的苦难感同身受,很有共鸣,把全身心都扑在了这项任务上。
1939年10月14日,库里申科率队轰炸武汉日军基地,遭日机拦截。他指挥机群击落6架敌机,但座机被3架敌机围攻重创,右侧发动机失效。他仅凭单发动机沿长江返航,最终因机身失衡迫降万州江面。迫降时,他凭借高超技术使飞机平稳落水,机上其他成员成功逃生,但他因长期疲劳和战斗消耗无力脱身,被江水吞没,年仅36岁……现在有些人可能会想,他为什么不跳伞呢?那个时候的飞行员有一种忘我的精神,他们总是觉得飞机太珍贵了,而且不能在有居民的地方迫降,避免给老百姓带来损失。他心爱的飞机,也是祖国的财产,为了让中国人民能多用一架飞机,他让其他乘员先出去,自己是最后一个……但是他受伤,还呛了水,没有力量爬出来了……
来自第聂伯河畔的小伙子就这样把他的一腔热血献给了我国的长江,当时搜救的队伍努力了很久,终于找到他的时候,很多群众都要自发来送他最后一程……
1958年国庆前夕,周恩来总理对特邀前来参加国庆活动的库里申科的家属说,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格里戈里·库里申科。中国红十字会代表中国政府向库里申科的遗孀和女儿发出邀请,请她们到中国做客,并祭扫亲人的墓地。在北京的国庆招待会上,周恩来总理握着库里申科妻子和女儿的手说:“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格里戈里·库里申科。”他的国际主义精神也成为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之一。
2009年,他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这里面有三位外国友人,另外两位是白求恩同志和斯诺先生。2014年,他被中国民政部追授“抗日英烈”称号。
他的遗体安葬于(当时的四川重庆市)现在的重庆万州区西山公园,当地建有雕像和纪念碑。有当地群众自发为他守墓,现在一直是红色教育基地。1951年,民众还捐款以其名命名“库里申科号”战机,赴朝参战。
库里申科的事迹体现了超越国界的反法西斯精神,至今仍是两国人民共同的英雄,他把生命献给了我们的抗战事业,他的事迹将永远被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