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日本与德国,意大利共同组成了所谓的轴心国,三者是事实上的同盟关系。

按理说,既然是同盟,就应该同进同退,因此,当1941年德国闪击苏联的时候,日本就应该出兵苏联远东地区,给予德军支持。

但是从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一直到1945年德国无条件投降,日本竟然一次也没有对苏联发动大规模的袭击,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是因为日本对苏联还是相当畏惧的。



早在1939年,日本就曾经与苏联发生过著名的诺门罕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日军可谓惨败,面对苏联的机械化部队,日军几乎毫无招架之力。

这使得日本非常忌惮苏联,虽然在苏德战争期间,苏联多次陷入绝境,日本也曾经蠢蠢欲动,但终究是没敢与苏联正面对抗。

另一方面日本在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也是分身乏术,不敢再多树敌。

到了1945年,随着德国战败,当年的轴心国,就只剩下一个日本,这个时候,就算日本不想与苏联发生对抗,也由不得日本人了。



为了能够尽快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苏军急速行军,要赶在日本之前抢占位于我国东北的桦林镇火车站。

苏军之所以如此重视这个并不知名的小车站,是因为这个车站位于峡谷和平原的交汇地带。

只要能够占据这里,退可守,进可攻,是一个非常有利于后续战役开展的绝佳区域。

当时日军的关东军的主力毕竟就驻扎在我国东北,相较于从苏联境内赶过来的军队,天然的日军就占据了地利。



其次,别看当时日军已经颓势尽显,尤其是日本本土遭遇了原子弹袭击,整个日本上下,都非常沮丧;

但有一说一,日军仍旧是一支战斗素养很高的队伍,当看到苏联的急行军时,日本人立刻就猜到了苏联人的意图,

如果丢掉桦林镇车站,那么很明显,关东军就不得不面对一个难以拔出的楔子,本身在正面就打不过苏联,再加上东北的腹地还有一支苏军驻扎,这个仗可就没办法打了。



所以,日军主力同样疯狂的向着桦林镇移动。

除此之外,苏军虽然战略意图非常明确,但真正执行起来,还是遇到了重重阻力。

日军为了避免苏军主力进入东北,关东军在苏军必经之路上设置了重重关卡,派出大量的部队参与阻击。

正因为日军的疯狂阻击,使得苏联计划的急行军变得非常困难。



因此明明苏联派出了数个集团军参与桦林镇车站抢夺战,但最终只有红旗第1集团军成功突围,成为参战的唯一一个集团军。



虽然苏联派出了好几个集团军参与行动,但事实上苏联的行动可以用杀鸡用牛刀来形容。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日本关东军在当时的实力与苏军相比,已经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了,唯一能做比较的就是人数这一数据了。



要知道,在1945年的时候,日本已经在各个战场陷入失败的循环不能自拔。

别看关东军还保持着相当庞大的编制,但实际上当时的关东军早就不是之前的关东军了。

一方面,日本关东军的主力部队,经过多年的战争,精锐部分早就消失殆尽,而之所以当时关东军还能保持相当的规模,是因为日本招募了大量的老弱病残来补充关东军。

即便还残存的一些精锐,也因为美国在正面战场给了日本太多的压力,所以日本不得不把一部分日本关东军的精锐,调回本土和太平洋舰队。



这样的调动,让日本关东军面对只有一个集团军的苏联,也显得非常弱小。

所以,日本人为了避免彻底的失败,只得孤注一掷,因此,在当时日军将散落在各地的关东军统统召集起来前往桦林镇,只为了与苏军展开殊死一搏。

而这也使得此战极为惨烈。



当时苏联把抢占桦林镇火车站当作一场竞速赛,苏军在摆脱日军的围追堵截之后,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全速前进,用最快的速度到达桦林镇。



好在,执行这次任务的部队,是苏联的机械化部队,尽管一路上要越过密林,河流,山谷,但坦克,装甲车面对各种复杂地形,都游刃有余,所以行进速度也是奇快无比。

直到苏军主力通过了几道垭口的时候,苏军才意识到了不同寻常。

其实,从苏军进入我国东北之后,就一直在面对日军的疯狂围堵,很明显,日军搞清楚苏军的目的之后,为了避免桦林镇出意外,设置了大量的军队进行拦截。

可是,当苏军顺利通过垭口的时候才发现,这些个垭口处竟然没有敌人。



这就非常奇怪了,所谓的垭口其实就是两座山中间的缺口,围绕缺口,这里可以当作通道,同时因为垭口非常狭窄,只要稍加设防,就可以成为天险,打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

很明显,经过前面机场战役,日本人应该抓住一切有利的条件对苏军进行堵截。

可偏偏经过这些垭口的时候,竟然一个日本兵都没遇到,这让苏军的心反而悬起来了。

从苏军的分析来看,日军绝不可能放苏联人随意前进,毕竟这条路的终点可是非常重要的桦林镇。



果不其然,正当苏联人对日本人的东西表示疑惑的时候,意外真的就出现了。

原来,经过前面的堵截之后,日本人发现,别看苏联军队只有一支集团军突围,但就这么一支集团军,日军想要从正面对抗,都十分困难,毕竟苏联军队那可都是实打实的机械化部队。

继续正面硬抗,很难取得效果。

熟悉这一带地形的日本人就决定采用伏击的策略,等到苏军通过几个垭口之后,借助周围的峡谷,把苏联人堵死在峡谷之后,来个一锅闷。



因此,当日军突然涌出来的时候,苏联军队阵脚大乱,先头部队为了避免被后面的日军追杀,疯狂向前逃窜,结果直接踩到了日军提前布置好的地雷阵里,一时间十多辆坦克报废。

随后大量的日军前后夹击,哪怕苏军的装备水平远高于日本,但面对一拥而上,准备非常这充分的日本关东军,苏联人还是吃了大亏。

不过,苏军毕竟是经历过大场面的存在,要知道在苏德战场上,苏军面对的危机时刻可多了去了。



虽然遭遇伏击之后,苏军的确损失不小,但仅存的苏军,却还是表现出极高的战斗素养。

在摆脱了日军在垭口附近的伏击之后,还是如期在傍晚十分到达桦林镇。

虽然苏军如期到达桦林镇,但当时苏军的后续被截,已有的队伍又损失惨重,虽然装备水平依旧是世界一流,但面对从各地汇集而来的关东军,也很明显不足以完成攻占的任务。

但饶是如此,苏军还是奋勇开火,与日本人开战。



当天晚上,苏军和日军在桦林镇展开了殊死搏斗。

起初,虽然日军占据了人数上的优势,但毕竟苏军的装备技术水平实在太强,所以,直接对线的情况下,苏军一时之间也不落下风。

但是因为苏军缺少补给,后援还被日本截断,战场上的苏军很快就弹尽粮绝。

不得已之下,苏军士兵只得手持白刃,与日军扭打在一起。

可以说,在当时,日本本土已经遭遇了原子弹袭击,但在东北,竟然还要通过白刃战分胜负,也不得不说当时的 场景有点穿越。



在当天晚上,苏军和日军都爆发出最终的气力,一时之间,整个桦林镇乌拉声和日军的嘶吼声此起彼伏。

虽然在人数上苏军占据劣势,但不得不说苏联人可是战斗民族,面对人数远超己方的日本人,苏联凭借着强悍的战斗能力,愣是坚持到了天亮,等到了援军的到达。

随着苏军援军的到来,战场形势出现了大逆转,很快日军就被打七零八落。

虽然日军败了,但这场发生在战争末尾的战役,还是让苏联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免责声明】: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私信及时联系我们(评论区有时看不到),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