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个专如何依规经营?邻里纠纷怎么解决?骑手小哥权益怎么保证?从今天起,这些问题都能在这个法治街区得到解决。这个“家门口”的法治街区,能让大家享受更多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服务。”
4月30日,浦江镇开展“三所联动+”入街区、进网格、沉村居工作推进会暨法治街区启动仪式。近年来,浦江镇积极探索实施“三所联动+”工作机制,通过进街区、沉网格、入村居、解纠纷,让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随着“法治街区”项目的启动,将有更多商户、居民能享受“家门口”便捷的法律服务。
试点开发开业“法”宝
据了解,该街区位于临陈综合网格辖区,辖区面积14.3平方公里,集聚了园区企业、沿街商户、快递站点、学校、村居等多领域的个体,覆盖了从业人员5万多人。临陈街区党支部书记徐燕琼介绍说,临陈综合网格内汇集了352家沿街商户,涉及餐饮、服装、汽修、建筑装潢等多种业态。之所以在这成立法治街区,是因为社区网格员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个体商户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不少法律问题。
“曾经有家拉面店老板和我诉苦,说等到装修完才知道这个地址没有独立产证,办不了营业执照,上不了平台,但却骑虎难下。”街区党支部书记徐燕琼介绍说,商户普遍对开业手续办理和日常经营规范存在困惑,有的商户不了解如何消防报建、规范放置消防设施,有的店铺则因为招牌设置不合规而导致反复调整。
为了解决该问题,浦江镇以“三所联动+”这一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充分释放“平安客厅”多元解纷工作室在网格治理中的叠加效能,推动矛盾纠纷在“网”中发现,在“格”内化解。
街区吹哨,部门报到,在综合网格长的指导下,派出所、司法所、综合执法队、市场所和街区律师梳理了从开店筹备到日常经营的全流程规范,试点开发了开业“法”宝。据了解,开业“法”宝分为筹备指南全攻略、合规运营黄金法则、经营红线不可碰三大核心板块,围绕证照办理、行业许可的“禁区清单”、装修备案流程、市容管理等形成运营风险防控全链条服务指南,手把手助力“小个专”迈好开业经营“第一步”。
推出“骑士直通车”政策服务包
去年,有位快递小哥两个月内连续发生两起交通事故,因面临高额赔偿而束手无策。徐燕琼了解后发现,原来,他在这个公司已经工作了9年,从未缴纳正规社保,公司只为其购买了一份商业交通意外险,如何让这些小哥群体在工作期间,在 遇到纷争时,更好地让法律来为他们护航?
徐燕琼向网格长提议,可以依托网格化“平安客厅”多元解纷工作室,将派出所、社保中心、调解、公证、鉴定中心等多家机构和部门关于骑士维权的政策进行梳理,形成“骑士直通车”政策服务包,为小哥们提供一站式政策支持,目前,该政策服务包也被纳入法治街区项目服务内容,分为法律援助、社保政策、快速调解、公证服务、鉴定咨询和职业保障。“未来我们还将不断更新政策包的内容,让小哥们跑得更安心、更顺畅。”
如何将法治街区的作用发挥出来?在徐燕琼看来,可通过“三所联动+”工作机制,联合社保中心、公证处、鉴定中心、信访办等部门群策群力,帮助其解决矛盾。“这样一来,在综合网格长的牵头下,多部门对小哥维权的政策进行梳理,让小哥面对维权不再迷茫。”
打造家门口的“大思政课”
活动中,一群可爱的“法律小明白人”登台表演,吸引了不少人注意。浦江镇司法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是由浦江镇联合上海世外浦江、市防伪技术产品测评中心、颛桥法庭、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融力天闻律师事务所、浦江镇青少年活动中心共同打造的小法律人新群体,他们以“浦江有我”的担当,共筑平安防线,共绘法治实践。
目前,该队伍越来越壮大,他们将会走进法治课堂和大学生普法小课堂,进行法治安全第一课等实践活动。“希望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将思政教育的‘小课堂’和法治教育的‘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以社会实践体悟法治的力量和治理的温度。”浦江镇司法所相关负责人说道。
记者了解到,目前,浦江镇推动网格化“平安客厅”多元解纷工作室入驻七个街区网格,成立了“闵慧调”善治合伙人团队,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市人民调解协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区法院、区检察院、区法律援助中心、闵行公证处、律师事务所、解铃向阳志愿者团队等多部门和机构加入。未来,该法治街区将通过预约制、线上宣传等方式,让居民真正参与到网格治理,让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
当前,闵行区已搭建起“区—镇—网格—居村”平安组织的四级架构,并将重点推进“三所联动+”机制入街区、进网格、沉居村,推动法治专业力量下沉为基层治理注入活力。下一步,闵行将探索“三所联动+”工作机制延伸至社会风险预防、商户合规经营、乡村依法善治等多个领域,成为网格治理的重要助力,让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
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张鹏宇参加活动。
记者:杨陶然
部分供稿:浦小江
初审:岳顺顺
复审:方雨斌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