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

记者从华南理工大学获悉,前不久,该校医学院老师收到一份特殊的请假申请——医学院2020级本科生任燚请假时长长达14天。老师却很快批准了这张假条,还满含赞许地发去短信:“我们为你骄傲!”

这张“超长”假条背后,是一件青年医学生践行“医者仁心”的暖心故事。

“这是一名医学生的本能选择”

事情回溯至2024年11月,一通来自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东省管理中心的电话,打乱了任燚的研究生备考计划。电话那头传来消息,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位患者配型成功!

那段时间,研究生考试的备考和实习几乎占满了任燚的时间,但作为一名医学生,任燚心里有着一个本能的念头:“救人的事,耽误不得”!

确认捐献后,任燚多次往返于学校和医院,进行各项检查和准备工作,一跑就是几个月。为了不耽误学业又能顺利完成捐献,他一边临时调整学业安排,一边积极配合医院的各项流程。“这是一名医学生的本能选择。”递上假条,并附上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东省管理中心的函后,他如是解释。


图为任燚在医院接受捐献前检查

在获得学院14天的“生命特批假”后,任燚于近日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一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儿点燃了生的希望。他自己也成为广东省第2300位捐献者。同时,学院老师和同学也成为任燚的坚强后盾,“组团”去医院看望他,关心他的身体状况和学习安排,力所能及解决他生活和学习上的后顾之忧。

“希望我的捐献可以让受捐者重获新生。”捐献完成那一刻,任燚的胳膊上还留着针孔,但他疲惫的脸上却满是欣慰和期望。


图为任燚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种下善因,必得善果。如今,任燚已顺利通过研究生考试,即将踏上新的医学征程,“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用知识和爱心守护生命。”他毅然说。


今天的学子,明日的医者

白衣虽未加身,仁心已然先至。“明德厚学,卓越济世”,这条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院训,如今已内化成了学子的精神信念和行为准则。在这里,像任燚这样的善举还有很多。

2024年8月,2020级本科生朱弘毅在地铁上挺身而出,帮助救治突发疾病乘客,收到了广州地铁送来的“见义勇为,情暖人心”锦旗。


图为朱弘毅(左一)收到广州地铁送来的锦旗

医学院学生“医仁服务队”常年深入社区、乡村、学校,为数千名群众提供义诊服务……




图为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学子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近三年,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学生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参与无偿献血600余人次,11名学生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其中,2023级硕士生雷霆玥已累计献血40次,相当于献血总量15600毫升;2024级博士生康辉累计献血25次,相当于献血总量8100毫升。



图为学子参与无偿献血的部分证书

生命与生命的相遇可以跨越山海,可以创造奇迹。任燚的故事,激励着该校更多的学子,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用爱点亮生命之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