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困难务工人员撑起司法救助“暖心伞”,发放司法救助金6万元;
搭建“检察监督+劳动仲裁”协作机制,发出支持仲裁意见书61份,追索劳动报酬202万余元。
翔安区检察院通过“四大检察”一体履职、充分发挥检察监督职能,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司法资源、最兼具合法合理的方式积极回应劳动者的法治关切,用心用情用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以检察履职撑起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伞”。
翔安区检察院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重点聚焦农民工及其他困难务工群体的司法救助需求,构建“检察+民政+残联”跨部门协作机制,通过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和联席会商形成救助合力。
近年来,翔安区检察院建立司法救助主动筛查机制,将传统的依申请救助模式升级为“刑检部门初筛+控申部门复核”的双重排查体系,重点针对故意伤害、交通肇事等易造成重大人身损害的案件开展动态跟踪,同时简化程序,开辟绿色通道,优先评估,让司法救助更加高效、便捷,切实维护了困难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在办理勒格某某被故意伤害案中,承办检察官通过“三查机制”(查案卷材料、查赔偿情况、查家庭状况)发现救助线索。
经实地走访社区、用工单位核实,确认被害人系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籍来厦务工人员,因遭受犯罪嫌疑人持啤酒瓶刺戳导致重伤二级伤残,丧失劳动能力。其家庭作为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尚有老人需要赡养及未成年子女需要抚养,而犯罪嫌疑人确无赔偿能力。
鉴于此,翔安区检察院随即对勒格某某启动国家司法救助程序,经审查决定发放救助金6万元人民币。同时与区委政法委联合召开勒格某某救助工作协调会,协调落实综治险、务工地人文关怀金、减免医疗费,总计56万。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
2024年5月,翔安区检察院联合区总工会、法院、人社局、司法局召开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工作推进会,共同推动“一函两书”制度的落实与实施。各单位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析近年来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工作中出现的新特点,并就当前劳动者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同时在加强沟通联络、信息共享、线索移送、会商研判及宣传联动等方面,各单位建立协作机制,大力推进“一函两书”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与高效化。
2023年至今,翔安区检察院牵头搭建的“检察监督+劳动仲裁”协作机制,共发出支持仲裁意见书61份,通过支持仲裁帮助劳动者依法追讨工资等费用202万余元,通过给予当事人法律帮助、促成当事人自愿和解或自觉履行义务等方式,有力弥补农民工、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个体诉讼能力不足的短板,从源头上实际性化解纠纷。
供稿丨洪文海 谢慧英 吕长安
编辑丨张明明
审核丨郭有道 章哲
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