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生到现在,你一定接种过不止一种疫苗,并且很可能以后还会根据需要接种不同的疫苗,以便获得对不同疾病的预防能力。其中,通过肌肉注射的疫苗大多数打在胳膊上。不过你会留意打在哪条胳膊上吗?在需要接种第二针,甚至第三、第四针以便加强免疫效果时,你会继续打在上次那条胳膊上还是会换条胳膊打呢?
图片来源:123RF
也许为了方便经常活动的右手,你会选择优先打在左胳膊;也许为了避免局部疼痛过于集中,你会让两条胳膊交替挨针;也许,很多人觉得这根本是个无所谓的小问题。
而在顶尖学术期刊《细胞》刚刚上线的一篇研究论文中,科学家刚刚发现,疫苗打在哪条胳膊上,会影响到疫苗的保护效果。更确切地说是在接种加强针的时候,最好仍然打在接种第一针的那条胳膊上,以便更快且更有效地产生免疫反应。
为什么加强针打在不同的胳膊上会产生免疫反应的差别,要理解这一点,得先简单了解疫苗起作用的原理。疫苗之所以能预防感染,主要靠无害的病原体成分(比如灭活的病毒、mRNA等)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建立“免疫记忆”,使机体在遇到真正的病原体后可以快速应对,大大减少病原体繁殖和扩散的机会。
接种疫苗后,在免疫反应的“训练营”——淋巴结中,被称为巨噬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最先启动,把进入淋巴结的疫苗成分“吞噬”进去,再把处理好的抗原成分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比如T细胞和B细胞,使它们大量增殖和分化,形成能直接与病原体作战的效应细胞和长期守备的记忆细胞。接种完第一针,体内就会形成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但它们的数量会随时间减少,活性也可能下降,因此为了让免疫系统加深对病原体的印象,提高免疫反应速度和强度,常常需要再次接种加强针。
而在这项《细胞》新研究中,科学家通过先进的活体成像在实验小鼠中发现,在初次接种部位附近的引流淋巴结中,蕴藏着一群记忆B细胞,它们移动到淋巴结外周被称为被膜下窦的位置,与驻守在那里的一群巨噬细胞密切互动。这两群细胞就像亲密的工作搭子,当同一位置再次迎来抗原成分,已经有经验的巨噬细胞会有效地“吞下”抗原并激活附近的记忆B细胞,促进后者更快产生高质量的抗体。
▲巨噬细胞(白色)和记忆B细胞(红色)在淋巴结(蓝色所示)内相互作用(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疫细胞产生抗体的反应速度与附近淋巴结内的巨噬细胞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很有关系。为了验证这一点,研究团队接着在接种疫苗的人群中展开了临床研究。
试验中30名接种COVID-19 mRNA疫苗的志愿者分为两组,一组在同一条胳膊上接种第一针和加强针,另一组则换胳膊接种加强针。接种第二针后的一周内,研究人员分析了两组志愿者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尽管只是改变了接种疫苗的胳膊,但抗体的产生速度却出现了显著的差异,在同一条胳膊上打两剂疫苗的人针对病毒产生中和抗体的速度明显更快,并且这些中和抗体对于不同的病毒株也更有效。
随着时间的推移,疫苗接种位置不同的保护差异会减小,比如到了4周以后,这两组志愿者体内的抗体水平变得相似。但在这个例子中,研究人员指出,在防护那些会快速变异的病毒时,更快的免疫反应提供的保护可能是重要的。
▲淋巴结被膜下窦驻留的巨噬细胞对于记忆B细胞的命运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在作者看来,这项研究的新发现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无成本的方法来帮助我们在接种疫苗时提高有效性——保持在同一条胳膊上接种加强针;而且,给未来设计更好的疫苗提供了思路,“如果我们能够弄清楚如何重现或增强记忆B细胞和这些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那么或许就能设计出接种次数更少的新一代疫苗。”论文共同通讯作者Tri Giang Phan教授说。
参考资料:
[1] Rama Dhenni et al., Macrophages direct location-dependent recall of B cell memory to vaccination, Cell (2025),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5.04.005
[2] Left or right arm? New research reveals why vaccination site matters for immune response. Retrieved Apr. 29, 2025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81581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如有开设白名单需求,请在“学术经纬”公众号主页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