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病提示
5月,随着气温明显回暖,我市将迎来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高发期。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重点防控以下疾病:
1.呼吸道传染病:新冠感染、流感、水痘
2.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3.人畜共患病:布鲁氏菌病
4.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性出血热
“五一”假期人员流动性和聚集性增加,出行需注意:
南方省份/境外旅行:防范登革热、禽流感
户外活动:预防蜱虫叮咬
01 五一出行提示
(一)出行前准备
1.防护用品:备足口罩、免洗手消毒剂、消毒湿巾等
2.衣物准备:根据目的地气候准备好厚薄适中的衣物
3.健康评估:关注自己和亲友的健康状况,避免带病出行
(二)旅行防护要点
1.防蚊措施(南方/境外):
-穿浅色长袖衣裤
-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蚊剂
-住宿选择有纱窗、蚊帐的环境
2.防蜱措施(户外活动):
-穿长袖衣裤
-扎紧裤腿入袜
-裸露皮肤涂抹驱避剂
-避免草地、树林等环境中久坐
-返回住处后及时沐浴检查,重点检查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换洗衣物高温洗涤
3.健康五注意:
-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
-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采集、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及野生植物,不吃未熟的肉类及蛋类等食品
-避免禽类接触:避免接触活禽及排泄物,尤其要避免与病、死禽类的接触
-科学防护:进入客运场站、公路服务区等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时建议做好防护
-健康监测:旅行期间密切关注自己和同行人的健康状况,出现症状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02重点疾病防控措施
(一)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要点:
-无禁忌症,建议积极接种疫苗(水痘、新冠等)
-每日开窗通风≥2次
-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
-出入人员密集场所建议做好防护、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
-出现症状居家休息,及时做好防护到医疗机构就诊
-学校/托幼机构落实好晨午检,不带病上课。
(二)肠道传染病
预防要点:
-洗手要点:饭前便后、外出后使用肥皂洗手
-消毒重点:玩具、餐具每日清洗消毒,特别是奶瓶、奶嘴等入口物品
-饮食卫生要点: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海鲜类食品,生吃瓜果要洗净,剩饭剩菜要加热煮透后再食用
-环境卫生要点: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疫苗建议:6月龄至5岁的儿童可自愿、自费接种手足口病EV71疫苗可预防重症。
(三)布鲁氏菌病
养殖户须知:
-职业防护:接羔、清洁圈舍时戴手套、口罩
-环境管理:饲养过牲畜的场所应进行消毒,特别是出现牲畜流产时,一定要避免直接接触流产物和死胎,应立即对其进行彻底消毒处理
-人畜分离:家畜要圈养,幼畜不得入室,不要用人用的盆或碗去喂养家畜,不与羊羔玩耍
普通居民注意:
-不喝生奶,现挤的新鲜牛奶、羊奶,要煮沸后饮用
-生熟刀具分开使用
-涮锅、铁板或烧烤时务必熟透
(四)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应急处理方法:
1.正确除蜱:
-不要生拉硬拽,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再用尖头镊子夹牢蜱头慢慢施压把蜱拉出
-移除蜱虫后,需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禁用火烧、涂油等方法
2.后续观察:
-记录叮咬日期
-一个月内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五)流行性出血热
1.环境防控—阻断传播源
-防鼠灭鼠:定期清理杂物、垃圾,堵塞室内外鼠洞,仓库、厨房等重点区域放置挡鼠板、粘鼠板、捕鼠器
-卫生管理:食物密封存放,避免鼠类污染,一旦食物被鼠咬过或被其排泄物污染必须丢弃
2.被鼠咬伤或抓伤时的应急处理
-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
-用碘伏或酒精进行伤口消毒,避免包扎
-一旦出现发热,头痛、眼眶痛、腰痛等“三痛”和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等“三红”症状,立即到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医生发病前有鼠咬史。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黄凤桐、大连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