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康之家·渝园,时间仿佛被重新定义——这里没有代际的鸿沟,只有青春的脉搏与银发的智慧交织出的温暖乐章。“90后”“00后”的年轻面孔成为养老服务的生力军,这些年轻人选择将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养老事业”,是因为他们坚信可以用自己的青春力量破解代际隔阂,重塑养老服务的温度与深度。

生活管家文静:用专业与温度守护银发生活​​

“小文,早呀!”清晨的泰康之家·渝园,生活管家文静和晨练的长辈们开心地聊着天。29岁的文静是许多长辈心中的“贴心小棉袄”。毕业于浙江工商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她,自2023年6月渝园社区筹建时便加入团队,她用专业服务和真诚关怀帮助长辈适应新的养老生活。​​


文静处理日常工作

作为独立区的生活管家,文静需要为40多位长辈提供全方位支持。“从房间调换到短期转护理区,甚至餐饮、工程报修,老人们的任何需求都可通过我们对接。我们团队也能实现闭环解决。”文静笑着形容自己的工作像“枢纽”,是泰康之家1+N多学科照护模式中,1的角色,作为居民需求的对接和协调者,去协调N个专业部门资源为居民提供服务。

90多岁的L婆婆,出行需要使用轮椅。因为怕给大家添麻烦,她拒绝出房间和参加渝园的各种文娱活动。文静得知后,并没有急于劝导,而是主动上门,倾听她的担忧,发现了老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自我否定。在和L婆婆的聊天中,文静发现她特别爱做手工。文静立刻到网上找了很多手工教程,让L婆婆观看。如今L婆婆深深爱上了扭扭棒手工,还带上渝园里的其他长辈们一起钻研扭扭棒的各种编织手法。“现在每次看到婆婆,她都是笑呵呵的。她还常说‘肯定不走了,就要住在这里’。L婆婆的转变让我特别有成就感。”文静笑着说。


文静为渝园长辈服务

在和大家的交流中,文静笑称自己是一个i人,但为何选择了这份以沟通为主的工作时,她坦言她喜欢助人的感觉,泰康之家·渝园服务团队的专业细分化,让自己有强大的助人后盾。“文娱活动师、康复师等角色各司其职,配合我们管家精准满足各位长辈的具体需求。”在文静看来,当代养老服务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渝园社区的1+N服务团队中,95、00后占比较高,包括营养师、康复治疗师等专业人才。正是凭借这份专业与热忱,文静获评了2024年泰康之家优秀员工。

夜幕降临,文静习惯性地查看手机信息。屏幕上是L婆婆发来的扭扭棒新作品,一朵绽放的向日葵。“你看,她说要教其他老人做手工呢。”文静的笑容里,映照着养老服务未来的变革方向——那里没有冰冷的床位周转率,只有人和人之间温暖的相遇与成长。

护理师刘凤:用专业与温度照亮“记忆迷宫”

在泰康之家·渝园护理公寓九号楼,26岁的刘凤每天清晨8点准时开始她的工作。作为楼层负责人,她管理着20多位特殊的“住户”——从轻度到重度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年龄最大的96岁,最小的64岁。这位学习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年轻人,逐渐带领团队探索出一套与“记忆迷宫”共处的独特方法。


刘凤帮助渝园长辈“找寻记忆”

“刚开始确实很难。”刘凤坦言,“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最大的特点就是健忘。他们有的淡漠,有的则很暴躁。”她回忆最初接触这类长辈时的困惑:一个简单的吃饭指令可能需要重复数十遍,老人还会认为护理人员是在唠叨他们,情绪抵触护理人员的协助。

“其实我也想过放弃。”刘凤回忆道,2021年,她加入泰康之家。在这里,刘凤学会了更多和阿尔茨海默病长辈相处的方法。当长辈坚称“房间晚上有陌生人”时,刘凤会用认可的方式顺着说:“好的,晚上我来帮您看看。”刘凤解释道,“这种情感共鸣能快速平复老人的不安情绪。”而“人生故事书”则是更有效的工具——团队会根据家属及长辈的回忆,为每位刚入园的长辈记录其人生重要的经历、习惯和喜好。每当翻阅自己的人生故事书,这些记忆被侵蚀的长辈们仍然会发出些许感慨。


刘凤教渝园长辈剪纸

刘凤的手机里保存着一个感人视频:一位平时认不出女儿的八旬老人,在参加活动时突然认出了站在身旁的女儿,母女相拥而泣。“这种瞬间让我们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她说。更让刘凤自豪的是,一位换了十多位保姆都照顾不好的阿尔茨海默病长辈,在入住渝园记忆照护区两个月后,每次女儿带她回家小住,她总要求尽快回渝园。“老人家是把这里当成了真正的家”。刘凤笑呵呵地说。

作为15人护理团队的负责人,刘凤带领的大多是95后年轻人。“职业规范培训是我们的基础。”她强调,“没有专业培训,面对长辈的挑战性行为时根本无从下手。”团队会详细记录每位长辈的精神行为症状“图谱”,比如发现某位长辈每天下午3点暴躁是因为光线变化触发了他情绪的变化。每天下午三点前,护理人员就会定时将长辈带离光线变化的地方,让他情绪稳定。

“阿尔茨海默病最终都会走向卧床。”刘凤专业地解释着病程发展的每个阶段,“但是专业的照护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疾病的进展,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在她管理的楼层,家属群的感谢信息和表扬信已经多到记不清具体数量。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这个行业时,这位26岁的护理组长笑着说:“当你看到长辈们因为你的照顾露出笑容时,那种成就感无法替代。”在她看来,青春与银发的相遇不是单向付出,而是生命的互相滋养——年轻人为长辈们带去专业照护,长辈们则回馈给他们对生命更深的理解。

文娱活动师李龙文:会魔法的“梦想接线员”

上午十点,伴着清脆的鸟叫声,泰康之家·渝园的舞蹈活动教室里,23岁的李龙文正带着“晚霞舞蹈俱乐部”的阿姨们排练古典舞。作为一名文娱活动师,自2022年投身养老行业以来,李龙文始终坚信每个生命都值得第二次绽放。为爱好摄影的叔叔举办摄影展,给喜欢舞蹈的阿姨编排舞蹈并多次上台演出……在渝园长辈眼中,这个总是笑眼弯弯的姑娘就像会魔法的“梦想接线员”。总能把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热爱,重新接回现实世界。​


李龙文带领渝园长辈参与活动

“黄阿姨第一次表演完,抱着我久久没有松开。”李龙文回忆道,初到渝园时,黄阿姨终日靠麻将消遣。长时间打麻将,非常不利于黄阿姨的血压稳定。这时,李龙文得知她曾是舞蹈老师后,主动邀请她组建舞蹈俱乐部,并让她担任俱乐部部长一职。

“是小李一次次抱着舞蹈服来房间找我,说‘阿姨您教我们跳支舞吧’,我才发现自己心里那团火从来就没熄灭过。”如今,黄阿姨重新拾起对舞蹈的热爱和激情,带领的渝园“晚霞舞蹈俱乐部”已多次完成登台演出。

策划组织各种文艺课程和娱乐活动,为长辈们的生活增添活力,是文娱活动师最核心的工作。翻开李龙文的“活动日历”,每月主题犹如综艺节目单:4月“踏春·重返青春”,5月“劳动最光荣”,季度必有一场的交响乐“银色舞会”……

“其实我们像综艺PD。”李龙文笑着解密“朝九晚六的”工作日常:早上9点起给渝园的长辈们上课,或者是对接校外讲师,为他们提供兴趣课程。闲暇时,为长辈们剪辑活动短视频,还要给“明星学员”对接商演。“虽然很忙碌,但是我很开心,我很爱这份工作。”李龙文银铃般的笑声感染着周围每一个人。

“刚开始会有家属质疑‘00后’怎么会懂老人喜欢什么?”李龙文回忆道,直到她把舞会改造成“年代秀”,让长辈们教年轻人跳交谊舞,场面才瞬间破冰。现在常有家属“要求”李龙文:“能不能多安排我爸妈参加活动?他们精气神比在家好多了。”

“这是黄阿姨她们俱乐部上次的表演合影;这是我们去广阳岛春游的合照……”在李龙文的手机相册里,存着数百张长辈们表演时的笑脸。“他们教会我耐心,我带回活力,这大概就是最好的代际互补。”夕阳透过舞蹈教室的落地窗,给银发和青春都镀上了温暖的金边。

青春力量重塑银发世界​

23岁的文娱活动师李龙文,用一支古典舞唤醒了沉睡二十年的艺术灵魂;26岁的护理组长刘凤,以“人生故事书”为阿尔茨海默病长辈们拼凑记忆碎片;29岁的生活管家文静,以“专职儿女”的角色为长辈们提供专业贴心的全方位生活健康管理服务。在这座“青春养老实验室”里,年轻人们用专业破除偏见,用温度消融隔阂。当他们俯身为长辈系鞋带时,收获的不仅是“妹妹乖”的夸赞,更是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认知——最好的照护,从来都是双向的治愈。

这场青春与银发的相遇,正悄然改写中国养老的未来图景:当年轻力量注入银发事业,衰老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成为可以优雅共舞的生命篇章。

上游新闻 陈小旎 程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